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9/10/pc201910145b0e5bbe303a4eae987089826f2e1e67.jpg
编者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妇女研究与社会发展携手并行,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作者分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至2012年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9-10/15/063925.html

等待处理…

妇女研究:70年与社会发展同步

2019/10/14

编者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妇女研究与社会发展携手并行,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作者分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至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后三个阶段梳理了妇女研究发展的进程及主要关切领域。作者认为,今后妇女研究应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和妇女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化学习和理解的系统性和关联性;加大妇女研究的学术含量和政策效应,培育新生力量,团结男性学者,继续走向世界。

妇女研究的七十年历程

■ 叶文振

新中国成立70年,回望妇女研究走过的岁月,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与社会发展携手并行的历史轨迹,包括女性发展在内的社会发展给妇女研究铺开越来越广阔的作为空间,而日益活跃的妇女研究成果又转化为推进妇女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理论与政策力量。

笔者认为,70年来我国妇女研究大体上可以分成三个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至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后。

1966年之前的妇女研究更多的集中在解放后党和政府如何动员和组织广大妇女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这一时期的妇女发展包括参与国家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政治生活和文化教育活动、还有婚姻制度的改革等。其研究成果主要涵盖妇女动员的背景、缘由、政策、方法、成效等多个方面,总结这一时期妇女发展的特点,以及党领导妇女解放的思想建树和实践经验,解析毛主席关于“中国的妇女是一种伟大的人力资源”“妇女能顶半边天”重要论断的性别意义和时代价值。

改革开放政策把妇女研究带入加快发展的第二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妇女学”的学科概念,成为一个重要专题。在1986年举办的全国妇女理论研讨会,紧接着在1988年出版的《女性人类学》拉开了女性学学科建设研究的序幕。20世纪90年代是妇女研究第二阶段最为难忘的十年,1990年第一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开展、1991年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成立、1992年《妇女研究论丛》创刊、1995年北京世界妇女大会召开、尤其是1999年中国妇女研究会诞生,从数据的收集、平台的构建、力量的聚集、成果的交流和发表、以及与国际学术界和妇女解放事业的接触与联系等方面,把妇女研究带入一个有组织、有规划、更全面贴近改革开放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更直接与妇联工作和男女平等事业积极互动的发展状态,研究的领域和内容都得到明显的拓展,并出现几个持续推进的研究重点。

——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的研究。这包括系统地理解和诠释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内容体系、理论与方法价值、引领和指导妇女解放运动和妇女研究事业的实践意义、以及如何在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结合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本土化,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的发展等。

——坚持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精神、推动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北京+5” “北京+10” “北京+15”等研究。如2005年中国妇女研究会年会暨“北京+10”论坛就侧重于回顾我国在落实《北京行动纲领》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推动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的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研讨进一步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的对策建议;又如2010年中国妇女研究会年会暨“北京+15”论坛继续围绕《北京行动纲领》关切领域和目前我国妇女发展实际面临的重大问题展开研讨。

——从1999年开启围绕中国妇女研究会年会主题的研究。如2006年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性别平等”;2007年的“两性平等与和谐社会建构”;2008年的“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妇女/性别研究”,包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妇女发展与性别平等的重大问题、国家立法与公共政策对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的影响、以及妇女/性别研究的理论进展等;还有2011年的“新时期中国妇女发展与性别平等:理论、现实、挑战”等。

——深入和系统地分析第一、二、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的系列研究。包括对社会地位的概念界定、维度理解和科学测度,对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总体估计、时期和区域之间的比较分析,对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历史变动和区域差异的理论解释、还有对如何把改革开放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成果转化为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提升的政策思考。

——关于女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研究,包括对女性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理论与方法论的逻辑、学科内容的体系、甚至女性学与妇女研究、与参与妇女研究的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从2000年开始逐步推出20多种不同版本的《女性学概论》,还多次召开关于“女性学学科的建设、发展与创新”“女性学学科范式与学科地位”等专题研讨会,提升学科研究服务女性学学科建设的质量和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妇女研究得到党和政府的更多关切和指导。研究选项更贴近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贴近广大妇女群众参与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性别实践,研究成果的立法、政策和工作转化成效也得到明显的提高。

——对习总书记对妇女和妇女工作重要论述的学习和研究已成为新时代妇女研究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日益丰盛起来的成果对全面理解习总书记重要论述的思想实质和精神要义、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的理论地位和本土化的导向功能、以及如何正确地开展新时期的妇女研究起到越发积极的作用。

——由学界主要学术力量协同合作的专题攻关继续发挥妇女研究的示范作用。如国家社科基金专项课题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研究” 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范例,课题组通过研究阐释中国妇女事业发展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进一步论证了,“中国走出了一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符合中国国情、最能保障广大妇女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妇女作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的理论价值,及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重要论述、关于妇女和妇女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妇女研究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的重要意义。

——与社会发展同步,甚至建立在重大历史阶段回溯基础上的新时代前瞻性的研究正在成为主流。如结合“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的时代背景,把“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回顾总结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妇女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确定为中国妇女研究会2018年年会的主题;又如,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建立70周年,中国妇女研究会则把今年的年会主题确定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和妇女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中国妇女十二大会议精神,聚焦新时代党的妇女事业发展需要,回顾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妇女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积极推进妇女研究事业创新发展”。

妇女研究的发展动因和未来展望

总结我国妇女研究70年发展历程,有必要分析总结妇女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的主要动因。

首先,摆在第一位的动因是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指导。

党的领导体现在党对妇联组织的坚强领导和对妇联工作与妇女发展的高度重视,如全国妇联主席、中国妇女研究会会长沈跃跃所指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研究’作为国家社科基金专项课题立项,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妇女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这也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妇女研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指导体现在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妇女和妇联工作的理论思考与科学认识,一方面通过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另一方面又指明妇女研究的发展方向与实践路线。习总书记指出,“妇女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没有妇女,就没有人类,就没有社会。”“追求男女平等的事业是伟大的。纵观历史,没有妇女解放和进步,就没有人类解放和进步。”这些论述在显著提升社会与学界对妇女研究重要性认识的同时,为开展妇女研究奠定了明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理论基础。

其次,妇女研究发展离不开全国妇联和中国妇女研究会强烈的性别使命感和强有力的学术组织。

全国妇联主要领导亲自主持重大妇女研究课题,全程参加中国妇女研究会年会,深入分论坛会场和参会学者一起研讨,展示出非常丰厚的学养和良好的学风,给学界带来很大的引领和激励。还有对妇女研究的制度建设,特别是高校、党校、科研院所和妇联四位一体的组织架构,还有陆续推出的与地方共建的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都为妇女研究力量的培育和整合,进行全国性、跨区域的妇女研究合作,提供了非常扎实的组织保障。

再次,走向世界的研究格局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1995年北京世界妇女大会的召开,以及随后的“北京+”不断地放大它的研究效应,不仅加快了妇女研究发展的进程,还为妇女研究的持续繁荣创造了很好的国内政治环境和更加畅通的国外学术合作渠道。

最后,在培育和提升女性学在妇女研究中主体地位的同时,欢迎各相关学科力量和男性学者参与妇女研究,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动因。

妇女研究是一个多学科、男女学者都应该参与的领域,像越发体现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效应的妇女社会地位的调查研究,就是多学科一起努力、男女学者性别合作的结果。

回首历史、展望未来,笔者认为,今后妇女研究最应该关注和投入的是,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和妇女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化学习和理解的系统性和关联性,提高妇女研究在发挥女性更大性别作用、实现两性协调发展和提升国家国际地位中的理论站位和未来引领。另外,加大研究的学术含量和政策效应,培育新生力量,团结男性学者,继续走向世界,尤其是加快壮大女性学学科实力,担负起妇女研究的主体责任,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举措。

就像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即将召开的“国家、家庭与妇女: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讨会、还有中国妇女研究会会刊《妇女研究论丛》拟组织的“共和国70年视域中的妇女/性别”专题征文那样,都集中体现了我国妇女研究的学术情怀、性别情怀、社会情怀和国家情怀的有机统一。我们之所以对妇女研究充满期待,是因为它拥有历史和民族的脉路,更有新时代跳动的脉搏,还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走向世界妇女研究和妇女解放事业舞台中央的自信。

(作者为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厦门大学兼职教授)

上篇:没有了
下篇:云南“直过”少数民族妇女的四重解放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