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9/10/pc20191011ed30f8bf87d3498dbdffa9a4c3bf4d22.jpg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周丽婷 秋天的塞北天高云淡。9月23日,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文化广场,喜庆热闹,一场大型集体婚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9-10/14/063875.html

等待处理…

在脱贫攻坚进程中引导单身贫困户通过组建完整的家庭,激发他们奋斗的内生动力,唤起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张家口举办脱贫脱单集体婚礼

2019/10/11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周丽婷

秋天的塞北天高云淡。9月23日,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文化广场,喜庆热闹,一场大型集体婚礼在这里隆重举行。

张家口市妇联主席薛美华对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说,这一对对夫妻,都是在党的扶贫政策帮扶带动下改变了命运,脱贫脱单。其中还有十对是之前结婚了,但因为穷没办过婚礼,今天政府特地为大家举办婚礼,也圆了他们的梦!

据了解,张家口在脱贫攻坚中引导单身贫困户通过组建完整的家庭,激发他们奋斗的内生动力,把他们的心捂热、劲鼓足,唤起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定脱贫致富的信心。张家口近年来贫困户登记结婚人数逐年上升,以沽源县为例,据相关统计,全县2017年共有128对贫苦户登记结婚,2018年这一数字攀升到193对,同比增长50.8%。截至2019年9月20日,该县贫困户登记结婚人数达到111对。

和女儿、女婿一起参加婚礼

在婚礼现场,化了妆、穿着中式婚礼服的裴秀平,不停地用手机拍摄着现场,记录这人生最美好的时刻。

这场婚礼对于张北县德胜村徐海成、裴秀平夫妇不仅是圆梦,也意义非凡。因为今天他们和女儿徐亚珍、女婿秦传雷一起参加盛典。

徐海成、裴秀平夫妇在张家口也算是“名人”了,2017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过他们家里。

总书记亲临慰问,徐海成家的每一个人都能飞快说出详细的日子,忆起那温暖的场景。“总书记去我们村看贫困户,上我家看看我们的生活,还给我们算脱贫账。担心我们钱不够花,鼓励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勤劳才能致富。”徐海成说,“后来政府帮助村民建起了280个大棚搞种植。想着总书记鼓励我要起带头作用,所以我自己又建了22个大棚。第一年收成不好,没有挣钱,现在我有33个大棚了,一年光微型薯能卖将近40万元。我们不忘总书记的嘱托,把小土豆做成大产业,让金豆豆走向全国。”

今天,在青岛工作的大女儿回来结婚。从没穿过结婚礼服的裴秀平也想陪着女儿一起举行婚礼。

裴秀平说:“我和老徐结婚32年了,那时哪有什么婚礼,填饱肚子就不错了。我记得结婚时买了一块布,染上色做了件褂子,老徐是跟别人借了件中山服。”

和父母亲一起办婚礼,徐亚珍也开心极了,“觉得特别幸福,父母辛苦了一辈子,如今在政府的帮扶下脱贫致富了,我希望将来我们家的生活越来越好、越来越甜蜜!”

有了真正的家,特别珍惜

来自沽源县九连城镇石门沟村的马树河、孙玉烈,因为相同的命运,两人走到了一起。

“我俩都是二婚,去年认识的。当时我在建筑工地,她那会儿当服务员。通过微信聊天,俩人很快打开了彼此的心扉,每天就盼着下了班,能和她在微信上聊聊。”

马树河真正走进孙玉烈心中,还有一件事情。“有一天,我在微信上看到她在为儿子看病‘水滴筹’,我就打了200元过去,她挺感动。”

当时马树河的工资也不高,却愿意对一个素不相识的网友伸出援手。善良、朴实的马树河说:“她一个人带个病孩子不容易。咱也过着苦日子,知道那是什么滋味,就很想帮她一把。”后来马树河经常去医院、家里看望娘俩,二人也很聊得来,慢慢就走到了一起。

“我现在工资比之前高了,能有四五千元,两个人每月加起来不到6000块,孩子治病每月得花五六万,不过多亏有政府的帮扶、补助,40多万元的医药费,政府给报销了30多万元。”

“我前妻嫌我穷离了婚。现在我俩遇到彼此,也特别不容易。别人说风凉话,‘这孩子的病,你们就别治了’,可自己的孩子不能不管,钱嘛,挣就是了。儿子好了,我老婆就能开心,老婆开心,我就开心。我在工地打工,以前工程在哪儿,我就住哪儿,工棚就是家。和她在一起后,才有了真正的家,所以特别珍惜,干活儿也更有劲儿了!”婚礼上,马树河动情地说。

一起奋斗,日子会慢慢好起来

沽源县丰源店乡29岁的冯龙龙,去年在县里举办的集体婚礼上宣告:“明年我也要脱单”。今年,他梦想成真。

冯龙龙和美丽的新娘李泽在婚礼上甜蜜对望,看得出两个年轻人是情投意合。

冯龙龙的家在沽源县东南的山里,交通不便,再加上祖祖辈辈靠种田为生,每家的状况都一样,穷得叮当响。

“我家40亩坡地,种些莜麦、土豆,就够自家吃,一年到头没什么收入。”冯龙龙说,穷,逼迫着村里的人都出去打工。

大专毕业的冯龙龙原本也在外打工,可是前两年父亲得了病,于是他回到家里,在乡里做临时工。真正让冯龙龙感到生活中“卸下大担子”的是去年他们有了新家。

“在政府帮扶、补贴下,我们村整体搬迁,到8月底,126户全部搬到了交通便利的阳坡。”冯龙龙说,他们家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土坯房,换成了三间红砖瓦房,暖气、热水器都有了。以前因为村里吃水困难,村里人一年也洗不上两回澡,现在随时拧开水龙头,就有热水流出来。“交通方便了、看病方便了、上学方便了,和城里人的生活没有什么差别。”

有了新房子,父亲看病有医保,“松了一口气”的冯龙龙开始想自己的终身大事。“乡里的姐姐们说李泽人漂亮、性格好,鼓励我大胆去追。”憨实的冯龙龙还真的成功了。

“龙龙性格好,人实在,我俩在一起很谈得来。” 李泽说,“我看重的是这个人,如果过多地把一些物质的东西比如高彩礼附加进来,我觉得伤感情。”

参加集体婚礼,两个年轻人都很开心,“以后回忆起来,觉得挺有意义。”志同道合的他们表示,“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我们要一起奋斗,日子会慢慢好起来!”

上篇:降低家庭稳定性风险从新婚开始
下篇:网络婚恋平台诈骗防范研讨呼吁群防群治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