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9/9/201909234f77c3ab92114128bb7bf3d1628e14bb.jpg
/ 人物简介 / 林巧稚(1901~1983),福建厦门人。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奠基人之一。1929年毕业于协和医学堂并获医学博士学位,被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9-09/23/063587.html

等待处理…

新中国第一位女学部委员(院士)林巧稚:

一生献给妇女儿童健康事业

2019/9/23

/ 人物简介 /

林巧稚(1901~1983),福建厦门人。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奠基人之一。1929年毕业于协和医学堂并获医学博士学位,被聘为协和医院妇产科大夫。之后曾赴英国和美国进修深造。1940年回国后担任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并被任命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是新中国第一位女学部委员。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韩亚聪

在林巧稚逝世36年后的今天,她身上很多值得景仰的“第一”,依旧留在人们心中——

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毕业留院的中国女医生;北京协和医院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最高荣誉奖“文海奖学金”的女学生;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女主任;首批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是委员中唯一的女性;主持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妇产科学术会议……

林巧稚一生未曾婚育,却亲手迎接了5万多个新生命,被尊称为“万婴之母”。她称自己是“一辈子的值班医生”,将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医学事业。

作家冰心在《悼念林巧稚大夫》一文中这样写道:“她是一团火焰、一块磁石。她的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极其丰满充实地度过的。”

义无反顾投身妇产科事业

1901年,林巧稚出生于福建厦门鼓浪屿的一个基督教家庭。5岁时,母亲因患妇科肿瘤病故。亲人去世的痛苦让她树立了一个终生理想:怀着平凡的爱做平凡的事。

1929年,毕业于协和医学堂的林巧稚,成为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毕业留院的中国女医生,从此开始了54年的从医生涯。

为了挑战女性不能拿手术刀的偏见,为了那些对妇产科疾病一无所知的中国妇女,她毅然选择了那时被许多人看不起的妇产科。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协和医院也被迫关闭,林巧稚没有离开沦陷的北平,而是在胡同里办起了私人诊所,在动荡不安的日子里坚持了6年,共接诊上万余人。对贫病交困的人家,她不收分文药费,还予以资助。

抗日战争胜利后,协和医院恢复,林巧稚重回医院任职。

新中国成立后,年近半百的林巧稚,到新华书店挑选了一帧开国大典群英图,挂在家里会客室的墙上,“在我眼前,云雾散了,雨过天晴了,我受着阳光的沐浴,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

已经不再是青年的林巧稚,将自己的感情、力量全部倾注到妇产科事业上,用行动迎接新中国的到来。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她争分夺秒地探索着医学领域的新课题,为保障我国妇女儿童的健康努力。

随时随地都是值班医生

科研探索之外,林巧稚以无私的奉献精神和仁爱之心,留下一段又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有些人穷得付不起医药费,林巧稚常先安排病人住下治好病,再请求院方减免,或者自己掏钱垫付,有时还送钱给流产的贫穷妇女买营养品;她要求下级大夫对病人要热情,说话不能刺激病人,要帮助病人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病人从医生护士的言行中看到生的希望;林巧稚家里的电话一直放在床头,医院有危重病人,她就整夜守着电话等消息,“我的唯一伴侣就是床头那部电话,我随时随地都是值班医生。”

“医院只是治病的第二、三道防线,真正的第一道防线是在预防上,在对广大正常生活的妇女进行普查普治上。”林巧稚说。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对妇女的生活卫生习惯及疾病的调查,很多人不理解。林巧稚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负责组织了大规模子宫颈癌的普查和防治。她带领自己的团队克服思想、物质上的困难,入户逐人检查,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使子宫颈癌的死亡率大大降低。

同一时期,林巧稚还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妇女宫颈涂片检查,这种检查方式直到今天仍具价值。她曾主编《家庭卫生顾问》《家庭育儿大全》《农村妇幼常识问答》等科普读物,让普通老百姓也能够从中受益。

接生5万多个孩子的“东方圣母”

1965年,年过花甲的林巧稚,仍然活跃在农村巡回医疗的第一线。在湖南湘阴农村,白发苍苍的她在关公潭、新泉等村镇的田埂上来回奔走。

年逾古稀,林巧稚开始忘事,经常忘记说过的话和安排过的事情,东西也会忘记放在哪里了,但只要涉及病人,却又记得比谁都清楚。一次,一位病人家属推开了妇产科办公室的门说:“我想找个人,前天住进来的,不知在哪个病房。”有人回答:“这里不是病房,你去护士站打听。”那人刚要走,林巧稚叫住他:“请你等一等。”她打听了一下病人的年龄和病症,立刻告诉他要找的人在某某病房的某某床。

林巧稚说过:“生平最爱听的声音,就是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

半个多世纪里,林巧稚亲手接生了5万多个孩子,她的爱一直延续着,甚至在遗嘱中,明确将个人毕生积蓄3万元人民币捐给医院托儿所。

许多父母给孩子起名为“念林”“怀林”“敬林”,以表达对林巧稚的敬爱和纪念。在众多人看来,她就是不折不扣的“东方圣母”。

年近八旬时,长时间的高负荷工作下,林巧稚病倒了。在病床上,她开始记录自己一生的医学实践心得,耗时4年,完成了50万字的专著《妇科肿瘤》,这是她一生为我国妇婴健康付出的最后努力。

1983年4月22日,林巧稚去世。弥留之际,她仿佛又回到了紧张的手术台前,喊道:“快拿来!产钳、产钳……”护士拿来一个东西塞在她手里,几分钟后,她的脸上露出了平静安详的微笑。

“又是一个胖娃娃,一晚上接生了3个,真好!”这便是她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

上篇:沈跃跃黄晓薇看望慰问王定国、屠呦呦、张弥曼
下篇:“中国第一厂”的百年传奇之路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