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
记者 彭芸
9月17日是首个“世界患者安全日”,其口号为“人人参与患者安全”。记者从当天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我国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显著提升,住院患者死亡率、压疮发生率、输血反应率等患者安全类指标持续下降,患者在医院期间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提升。
患者安全主要是指通过采取系统性、预防性的措施,降低医疗过程中以及医院环境中的各类风险,使患者在医院期间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伤害,维护患者及整个医疗环境的安全状态。今年5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上,通过了设立世界患者安全日的决议。
据了解,从2005年开始,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医院管理年、医疗质量万里行、大型医院巡查以及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等活动,通过改善医疗服务流程、加强单病种质控、构建医院感染防控体系、提升临床用血保障水平、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开展优质护理等服务。不断加强医疗规范化管理,提升质量、完善服务、保障安全。2018年,国家卫健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患者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专门就患者安全工作做出部署,明确提出五项主要任务和十项工作措施,进一步加强患者安全管控工作。
前不久召开的“中国医院质量大会”还正式发布了最新版《患者安全目标》,在国内引入并首倡了“手卫生”“临床危急值管理”等理念和方法,并新增了“电子病历系统安全管理”“围手术期安全管理”“管路(导管和通路)安全”“医学装备安全与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等内容,进一步引导医院重视相关领域的质量安全管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