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永平
笔者本文所谈的“解放”,是对人的精神和思想桎梏的挣脱。从家庭教育的角度讲,可说是开放思想禁地,让父母重新认识理解自由的含义,使孩子得到应该得到的、更多的自由权利,并使孩子们在自由的空间里,怀持尊重、爱、包容的品质,实现人性的回归。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西教育家、思想家、实践家弗莱雷以独到的眼光和视角,在他的《教育即解放》一书里,提出了“教育即改变”“教育即解放”的思想。他认为,在社会向现代化转变过程中,依靠教育解放人,首先要剔除旧时代遗留下来的“驯化教育”的毒瘤,让人们体会到人的本体意义,打破内心的锁链,才能解放自己,然后解放他人。
笔者认为,“教育即解放”观点触到了教育的本质,也触到了家庭教育的本质,解放孩子的思想,解放孩子的手脚,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独立存在,学会思考,而不是生吞活剥全盘接受他人的思想。任何人,只有在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的过程中,改变了自己,才能改变生活,乃至社会。
在教育方面,弗莱雷对当时社会存在的驯化式教育持坚决否定的态度,他强调以“提问式教育”取代“储藏式教育”,强调教育在道德养成上的作用。他反对师生之间的一言堂,反对灌输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反思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不是也存在这种储藏式、一言堂式的教育呢?有的孩子高分低能、离开家长辅助就颓丧不前;有的孩子考试得高分,却自私自利,不顾他人、不顾集体、不顾公共道德。反思我们的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不是还有很多教育内容需要补充?
对于家庭教育来说,家长若不了解孩子,也无法有效地教育引导孩子。家庭教育应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尊重,意味着孩子有权利去表达、选择、追求。我们要强调的是,尊重孩子不是诋毁家长的威信力,而是一方面表明家长的选择判断;另一方面给孩子更多的自由选择。尊重还包括承认每个孩子都是特殊的、唯一的,承认每个孩子之间都会有差异,允许孩子不完全以家长的意志为转移,更不是当孩子的意愿与家长意志不相同时,孩子就被视为另类、思想幼稚。在家庭教育实践中,家长确实要摒弃自以为我就是教育权利主宰者的错误思想;要坚决摒弃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的思想。
弗莱雷认为,限制孩子、干涉孩子,每每冠以“关心爱护”的名义,产生的后果就是孩子不需要自己动手甚至动脑,一切都被家长安排好了,于是孩子不由自主地放弃了本来属于自己的选择权,不必有所思,不必有所感,过着“被关爱”“被规定”的生活,孩子成了驯化的、被调适的人。当孩子被淹没在无主体意识、无思考、无批判状态里的时候,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绝不是好事情。
今天,很多孩子几乎没有时间“做梦”,难得有时间停下来歇歇气,乐一乐,想一想,或学学怎样安静地找回自己的本来面目。按弗莱雷的看法,那些喜欢操控、严管严控孩子的家长,之所以对孩子采取一种接近病态的爱,是因为家长不自信导致内心恐惧、忧虑状态的表现。
解放孩子的手、口、脑、双眼、大脑、时间和空间,不要束缚孩子,使孩子能承担自我的责任,实现真正的自由选择,有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我们每个人若能去粗取精,细细揣摩领会“教育即解放”思想的精髓,想必会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更多的启发。
(作者系浙江省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家庭教育杂志副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