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9/9/201909184e830fd9db0f4951915695620b0de89d.jpg
张翰敏在练习古法扎染。 张翰敏,白族,云南大理人,2014年返乡创立“大理蓝续”手工扎染体验馆,坚持遵循13道工序的古法扎染,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9-09/18/063485.html

等待处理…

大理白族女性张翰敏

归去来,用传统手工扎染“留续乡愁”

2019/9/18

张翰敏在练习古法扎染。

张翰敏,白族,云南大理人,2014年返乡创立“大理蓝续”手工扎染体验馆,坚持遵循13道工序的古法扎染,并致力于恢复古法扎染图案,期待通过继承和发展让这项古老的技艺拥有更广阔的未来。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

记者 周玉林

小白的童年是蓝色的,蓝色的天空下飘着蓝色的布,蓝色的布后是慈祥的奶奶,正在一针一线扎着她蓝色的梦。

其实,小白名叫张翰敏,她以身为白族人而自豪,所以自称“小白”,时间久了,“小白”也就成了大家最熟悉的名字。

小白说话语速很快,她每天要在这座祖传的老院子接待来自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游人,他们都是抱着对扎染这种大理传统手工艺的喜爱和好奇来到这里,听她说关于“大理蓝续”手工扎染体验馆的成立与发展。

此时,距离她辞职重返家乡已经五年多了。

“太多人没看过好的扎染是什么样”

很多年前,小白是村里为数不多考上名牌大学的孩子,毕业后当过老师,有过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半年后她辞了职到内蒙古去做义工,后来又在北京一家NGO机构工作。

在同乡的眼里,她是走出去见过世面、会有大出息的人,但在外面兜兜转转好多年后,她和同为大理人的丈夫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才是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离家许多年,北京、西安、内蒙古,读书、工作、生活,那种远离故土的漂泊感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于是,他们开始尝试回到昆明,至少这样离大理周城更近了。

大概是机缘巧合,也许是童年就埋在心里的一颗种子。

怀孕中的小白暂时回到周城休养,因为无所事事,开始走访村里的老人们。周城曾经是个“家家有染缸,户户出扎染”的大村子,有“白族扎染之乡”的美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旅游业的兴起,一度沉寂的扎染工艺被重新重视。传统工艺也随着需求的快速增长而渐渐被取代,取板蓝根汁液作为染料是传统扎染工艺中最关键的一步,被换成了成本、效率都更高的化学染剂。

起初,小白只是想以口述实录的形式记录下村里老人的故事,留住他们关于村庄的记忆,渐渐地,她发现,周城扎染的逐渐改变才是老人们心头的痛。正在改变的不仅仅是一种工艺,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是过去与现在、未来的一种连接。

“蓝续”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渐渐清晰起来,“周城和扎染的关系很独特,随便在村里找个人都会这门手艺,村中老人用针扎出来的线条,就像画出来的一样均匀等比,而且这里的人天生对扎染有欣赏水平。”小白对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说,“这种用一针一线扎出的花和用板蓝根汁液染出的布,是一种独特的蓝,我更愿意称它作‘周城蓝’,这种蓝已经成为周城传统的一部分,也是白族人生活的一部分,我想要恢复古法工艺,以此延续这种蓝。”

就这样,她和丈夫张斌一起在祖传的老院子里开始了“蓝续”的第一次扎花与印染。五年多来,坚持遵循13道工序的古法扎染,采用纯植物染材,“蓝续”在海舌、喜洲、昆明王府井、清华美院有了门店或展示空间,这样的成果已远远超过了当时的预期。

“美好的事物任何时代都需要”

“快餐时代的人们还会有闲心和耐心做扎染吗?”走访了村里十七八户的扎染作坊后,小白敏锐地发现,传统扎染的发展存在瓶颈,也曾经担心过,扎染在现代生活中的位置。

“我们认为美好的东西,一定是任何时代都需要的,传统审美是扎根于传统和生活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用一种更有趣、更有效的方式传播出去,以我们的方式去继续并发展传统的扎染工艺。”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蓝续”也逐渐从NGO组织转变为社会企业。

目前,国家对社会企业还没有明确界定,因此它也像普通企业一样运作。这个转变让“蓝续”有了更为强劲的生命力,作为NGO的一个项目时,资金不自主,无论是做环保或传统文化保护,都需要经过烦琐的审批。而公益组织的工作经历,让小白有种“赚钱是令人羞于启齿的事”的想法,尤其在公益机构谈钱显得“不高尚”。

如今,作为社会企业的“蓝续”获得盈利的同时,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这是一个有着十余人的团队。他们面对市场,不仅给古法工艺的扎染产品注入了新内容,还不定期地举办扎染比赛、组织孩子家长一起动手做扎染、与老手艺人切磋合作……“这些年,村里会扎染的老人已经离世了两三个,我们有时候庆幸,在他们离世之前,留下了他们的手艺,也留下了周城的一份历史。”

“商业和传统、手艺并不冲突,把商业做好,留住做商业的初心,敢于承担社会责任就是最好的慈善。”小白这样定义她现在从事的工作。

经过了“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蓝续”有了新的三年计划。太爷爷留下的老屋仍然是“蓝续”作为扎染体验与制作的“大本营”,同时,小白与家人住在这里,接下来的三年里,小白想要打造一个全新的艺术空间,用来展示“蓝续”的扎染产品。在继承了古法染制的基础上,“蓝续”还致力于恢复古法扎染图案,通过继承和发展让这项古老的技艺拥有更广阔的未来。

“很多人已经不知道好的扎染是什么样子了。有一次我去看一些大师们的植物染作品,发现里面的一个作品图案就是来自周城20年前的扎染图案。”小白说,有时候,我们太过于迷信外面的世界,强调走出去,但忽略了身边的美好,现在明白,在周城,这些老人身上留存着许多被我们忽略掉的经验和美好。

“不要为说白语感到自卑”

回到从小生活的周城,小白似乎重新看见了儿时快乐的自己,她意识到,传统与自然才是她快乐的源头。

小白在周城成立了社区学堂,除了让当地孩子们体验学习扎染、认识甲马画,还带领他们学习传统文化,制作本地小吃,这些免费的学习被小白看作是企业的责任。

“城里孩子有游乐场,周城的游乐场就是大自然,只有重新回到自然中,才能真正认识周城,发现家乡的美,而不是为说白语(白族话)感到自卑。”做了母亲的小白,鼓励自己的孩子学习白语,支持孩子的一切爱好,希望从她开始,白族传统文化和技艺能被不断地传承下去。“产品规模不是我最关心的,有趣才最重要,有趣既是生产力,也是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现在的日子并不比在外打拼时更为闲适。为了留住古法扎染这一传统技艺,小白抓紧时间在老人们还健康的时候,要多从他们那里学习,获得滋养。每当村里有老人生病或去世,她都不免惋惜、伤感。

“在日本,掌握扎染技艺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训练和学习,但周城人全靠自己摸索,我们的生命和日常生活是和扎染融为一体的,我庆幸选择回来,重新做回周城人,在这片土地上成为一个深耕的传统手艺人,不断地发现这个地方的美好与优势。”坐在老宅的庭院里,小白向记者娓娓讲述。

眼前是正在阳光下晾晒的植物扎染布,靛蓝、橙黄、淡绿、浅紫……在高原的蓝天下,五彩纷呈,煞是好看。

上篇:“晨读晚诵” 四个月吸引50万人次
下篇:对妇儿发展重难点问题出真招、求实效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