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9/9/20190910d4b893b150e444bfbd5d77aa5e2ce96d.jpg
周春在查看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情况 由她创办的公益组织帮助社区开展垃圾分类,足迹已覆盖上海市88个居民小区。在他们的帮助下,这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9-09/11/063326.html

等待处理…

周春和她的“圾不可失”

2019/9/10

周春在查看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情况

由她创办的公益组织帮助社区开展垃圾分类,足迹已覆盖上海市88个居民小区。在他们的帮助下,这些小区的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普遍超过95%,湿垃圾纯净度达到了98%以上。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丁秀伟

■ 朱丽叶

垃圾桶旁,一个塑料餐盒引起了周春的注意,她熟练地用火钳夹起仔细观察,看它是否找错了“家”。

“环保是为了我们的居住环境,也是为了子孙后代,让小区变漂亮,环境变好,这是我们的初心。”周春的话朴实无华。由她创办的公益组织帮助社区开展垃圾分类,足迹已覆盖上海市88个居民小区。在他们的帮助下,这些小区的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普遍超过95%,湿垃圾纯净度达到了98%以上。

环保的种子在心底发芽

今年35岁的周春,人生经历十分丰富,高考考上了心仪的复旦大学,毕业后又考上公务员。5年后,27岁的她辞掉了公务员工作。“辞职之后,我开始自由地旅行,去了尼泊尔、印度,还跑去菲律宾学潜水。”周春对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说,在去印度徒步途经青藏高原时,她加入了“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的一个守护斑头雁项目。

守护斑头雁项目简单又纯粹,周春和其他志愿者每年春天驻扎在斑头雁繁衍的湖边,阻止盗猎和捡蛋。此外,“绿色江河”组织还在青藏高原推进绿色驿站项目,实现“分散收集、长途运输、集中处置”的垃圾收运模式,为生态脆弱区域的青藏高原探索一种新型的垃圾收运模式。

这是周春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全职参与的环保项目,自此以后,她把环保装进了心里。

哈佛硕士的垃圾分类事业

“2013年,我丈夫申请到哈佛医学院博士后,我跟随他去了美国。”周春说,到美国不久后她便加入了一个已经持续40年的在波士顿码头海面上捞垃圾的非营利组织。

“40年前,查尔斯河附近的房子沿河那边都不装窗户,因为太臭了。现在的河面看上去波光粼粼,似乎从未被污染过,这是当地环境人士和部门不懈努力了40年的结果。这段经历对我触动很大,又把我向着环保之路的方向推了一把。”周春说,这不禁让她想到自己的家乡上海,还有很多居民没有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我很想学习环保公益组织科学系统的运作模式,于是我申请了哈佛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学位。”

毕业回国后,在上海试行垃圾分类的契机下,周春成立了自己的公益组织,并建立了“圾不可失”社区垃圾分类项目品牌,辅导社区居民进行垃圾分类。

通过招募志愿者,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动员,营造垃圾分类的社会氛围,周春带领志愿者们开始垃圾分类辅导工作。可是在为第一个小区做垃圾分类解决方案时,周春就遇到了困难,因为当时居民对垃圾分类还比较陌生和排斥,生活垃圾分类如果要定时定点,就必定要撤掉楼层桶。

为了避免引发居民不满,周春在培训垃圾分类过程中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不讲大道理,而是跟居民讲:垃圾桶撤掉以后就不臭了,干净了,也不会有蟑螂了。居民们了解了垃圾分类的切身好处,都开始主动学习,配合分类。

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周春积极总结经验,建立7大指标评分体系,将小区分成3种类型。通过前期评估、硬件提升、广泛宣传、志愿者培训、长效监管等手段,制定出个性化的实施方案:一类型一方法,一小区一方案。根据不同的小区,开展针对性的服务,提升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

“近一年来,我的团队辅导了88个居民小区的垃圾分类项目,进驻的小区可以达到九成以上源头分类,最好的小区能够做到100%源头分类。”周春希望一年内能够进驻到上海1000个小区内,将来有一天能够帮助到其他城市。

目前,“圾不可失”团队全职员工共有8人,有的是留学日本、英国、芬兰的海归,有的辞了外企高薪或放弃高薪工作机会,有的还去过西藏支教去过非洲扶贫,也有瞒着家里偷偷来做的。

虽然项目目前盈利情况不理想,团队成员的收入连普通白领都不如,但大家聚在一起是为共同的理想:从垃圾分类着手,推进中国的环保事业。

上篇:她让“工匠精神”在油田遍地开花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