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之间还有一种相处模式对孩子的伤害缓慢且更隐蔽,那就是热衷在孩子面前诋毁对方、说对方坏话……
■ 钱志亮
最近收到一位妈妈抱怨,她觉得读初中的孩子看不起她。学校布置了一项暑假作业,是一次旅行游记手抄报,她本想帮帮孩子,结果孩子不高兴:“你又没读过什么书,又没怎么出过门,你能懂什么?”
她是知道原因的,孩子的爸爸经常在孩子面前说她:没读过书、没见过世面。妈妈一开始没在意,可是时间久了,她发现孩子也开始这样看她,甚至故意疏远她。这是一位善良有爱的母亲,却因为另一半有意无意的抱怨,逐渐变成了不被孩子接纳和认同的母亲。
美国作家和儿童插图画家莫里斯·桑达克说:“不要低估孩子的洞察力,他们什么都知道。”父母对另一半的态度,往往都被孩子看在眼里,对另一半的攻击和指责,都被孩子吸收,认同。
诋毁和抱怨,影响孩子亲子关系
人们常说,离婚对孩子的伤害是最大的,也是最持久的。但事实上,夫妻之间还有一种相处模式对孩子的伤害缓慢且更隐蔽,那就是热衷在孩子面前诋毁对方、说对方坏话,或者教唆孩子仇恨对方,比如:
“你爸不是好东西!”
“你妈就是个神经病!”
……
有个学生曾对我说,小时候母亲就爱抱怨父亲自私、不负责、不顾家、没出息,后来,他也在内心埋怨起父亲的无能,和父亲越来越疏离。直到长大成人,他慢慢发现,父亲虽然有缺点,但一直默默地爱着他,给他最好的生活。他说:“敌视了父亲这么多年才发现:坏丈夫并不等于坏父亲。”
很多父母一辈子都在做彼此的差评师,甚至还要拉上孩子。孩子听多了不仅难受,时间久了,更影响孩子与另一半的亲子关系,然后逐渐产生轻视的心理,对父亲或母亲带有偏见,甚至还会影响他未来的婚姻关系。
曾在网上看过一篇《破碎家庭完整爱》,文中的父母选择分开,但从未在孩子面前抱怨过对方一句,甚至努力地告诉孩子:父母分开,并不影响对他的爱。作者在文末写道:“他们是一对分手的夫妻,但他们都没有把离婚的恩恩怨怨,把他们破坏性的情绪传给我。他们从来没有向我说过一句互相诋毁和谩骂的话,他们没有让我因为他们的离异而产生痛恨,他们都最大限度地让我感受着双亲的爱,都最大限度地使我在心理和感情上保存了亲情的完整。”
是啊,做夫妻失败了,但一点不耽误做好父母。不管你和另外一半相处得如何,对方也有可能不是一个好伴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她)也不是一个好爸爸(妈妈)。在孩子面前,尽量给彼此留点颜面,不妨让孩子自己去判断父母是怎样的人。
偏见和不尊重,影响孩子的择偶和婚姻
当孩子有了性别意识后,在家庭中,会以自己性别相同的为榜样。
拿父亲来说,父亲是孩子生命中接触到的第一个男性。男孩从父亲身上,建立性别认同感,他会观察并模仿父亲的语言、行为,女儿则学会如何和异性相处。
前几年有一则广告的视频被网友们疯狂转发:父亲去女儿家中探望外孙,却被女儿家中的景象震惊了。女儿两手提满东西回家,一进门,就开始操心起孩子的作业,帮父亲准备好返程车票,一边夹着电话谈论工作,一边帮孩子收拾玩具,又给孩子洗衣服,收拾冰箱……丈夫则安稳地坐在沙发上,喝着热茶,悠闲地玩着电脑,甚至提醒妻子:洗一下我的衬衫。
父亲看着这一切,特别伤心,离开前他给女儿留下一封信,在信中写道:我从来没告诉过你家务其实不应该是你一个人的活,你的丈夫也有责任。但我没资格说他,因为我从来都没帮过你妈妈。我替他向你道歉,我替每一位树立了坏榜样的爸爸道歉。
父亲在家庭中如何对待母亲,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未来的感情观和婚姻观。每位父母都在不知不觉中为儿女未来的婚姻提供一个参考模板,你在家庭中的样子,很有可能是孩子未来的样子。
越是在孩子面前,越应该尊重和关爱另一半
杨绛的《我们的钱瑗》中,女儿钱瑗曾经对父母说:“我一直觉得父母恩爱的小孩很幸运,因为她见过好的感情是什么样的,从而拥有了对健康的爱的敏锐嗅觉,然后就知道怎么往正确的方向跑。所以我特别感激爸爸妈妈,因为你们相亲相爱、琴瑟和鸣,所以我觉得自己是个幸运的孩子。”
给孩子再好的物质生活,都没有一对相亲相爱的父母来得重要。孩子将来懂不懂得如何爱人,和父母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你懂得尊重和关爱自己的爱人,孩子就能在你身上学会爱人的方法,这就是最好的榜样。
父母的相处中,藏着孩子的未来。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