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9/8/20190822531b41988015428e9882a3ef0812f977.jpg
▲ 镇北草席厂的女工在制作草席 ▲ 象达镇勐蚌村打工夫妇返乡创业办起了荞面馃加工厂 ■ 雷华 文/摄 一张张草席在欢快下线,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9-08/23/062781.html

等待处理…

人往家乡走 钱往家乡投 业在家乡创

“回归经济”激发乡村活力

2019/8/22

▲ 镇北草席厂的女工在制作草席

▲ 象达镇勐蚌村打工夫妇返乡创业办起了荞面馃加工厂

■ 雷华 文/摄

一张张草席在欢快下线,前来订货的客商走了一拨又来一拨。“眼下,正是热带水果上市季节,不少水果商贩到我这里定购运输水果用的草席,生意红火着呢。”云南龙陵县镇安镇镇北草席厂负责人董诗环开心地说。

董诗环长年在端丽市打工,2017年返回家乡,在镇北社区投资20多万元建起了这个草席厂,带动10多位贫困群众进厂务工。像董诗环一样,近年龙陵县有5000余名在外打工积累了资金的农民,纷纷“凤还巢”,返乡投资创业,创办领办小微企业、合作社等,有的还担任村“两委”主干,为农村干部队伍注入新活力,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和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人往家乡走,钱往家乡投,业在家乡创,龙陵县出现的“回归经济”热潮,得益于县委县政府近年大力实施的“回引”政策。通过创优营商环境、落实税费减免、加大金融扶持、提供场地支持、提供项目支持、完善孵化配套等措施,优化创业兴业投资环境,积极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龙陵县成功吸引了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兴业。

这些农民工回到家乡,带回了先进的理念、雄厚的资本和丰富的人脉。龙陵县委分管“三农”工作的负责人说,外出务工人员知道城市所需,清楚农村所供,可以让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带动了村民就业本地化,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碧寨乡三家村村委会主任赵胜强也是一位返乡创业者,他和3位同在端丽、芒市打工的老乡以股份制的方式,投资注册了龙陵县宠龙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黄山羊养殖业。目前黄山羊存栏已达2500余只,带动山区农户养殖1万多只。赵胜强还利用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今年1至7月,共销售黄山羊4200余只,实现销售收入460万余元,为当地养羊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碧寨乡梨树坪村农民付金省和妻子在上海一家港资企业打工10余年,2018年2月,夫妻双双把家还,抓住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建盖新房农户增多,对腻子粉和乳胶漆需求量大的商机,投资50多万元建了一个生产乳胶漆和腻子粉的建材厂,打工学到的技术派上了用场。厂子招收了10多名生活困难的村民,每月每人有2500余元的收入。不到两年时间,付金省夫妻俩不但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也实实在在享受到了返乡创业带来的红利。

龙陵县对从事种养加工业和电商的返乡创业农民工进行实用生产技术、法律法规、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培训,引导返乡创业人员采取最适合自己、最有效的创业发展方式。不少返乡农民工在创业中纷纷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取暖”,采取产业联合、商机合作、信息互补、合资融资、资源共享等方式携手合作,以合作化经营推动产业化进程。

勐糯镇沟心寨村农民李仕成把在芒市打工学到的西番莲种植技术带回家乡,种植了50余亩西番莲,并带动村民种植150余亩。通过电商培训后,李仕成被聘为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站长。他通过线上线下双向延伸,线上与10余户电商合作,拓展经营链;线下和30余户西番莲种植户结为利益共同体,逐步做大了西番莲产业。西番莲网上售价每千克8元,亩均产值可达1万余元。村民李筛保种植了5亩西番莲,年收入达6万多元。他说:“网上销售真方便,比零星卖果省事多了。”

龙陵县还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大学毕业生回乡创业,为他们搭建创业平台,目前全县有千余名大(专)毕业生回乡创业,不少人事业有成。大学毕业回到家乡象达镇创业的李性能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租赁了50亩土地种植石斛,年创产值100多万元,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乡村要振兴,我们这些农村娃责无旁贷,家乡创业成本低、潜力大,只要肯下功夫,黄土一定变成金,干农业大有作为。”李性能说。

上篇:留守妇女的电商之路越走越宽广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