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9/8/201908217300c7283d494d038aeaaa8879486820.jpg
福建龙海市西溪生态文化园,利用原有地形、地貌,进行有机更新,使杂地、荒地、低洼河滩“变废为宝”,成为生态景区。 周明太/摄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9-08/21/062752.html

等待处理…

画好“山水画”念好“山海经”的“福建方案”

探索“生态美”变“生态产业化”的转化之路

2019/8/21

福建龙海市西溪生态文化园,利用原有地形、地貌,进行有机更新,使杂地、荒地、低洼河滩“变废为宝”,成为生态景区。 周明太/摄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

记者 吴军华

□ 李菁雯

福建是红色,这里是中央红军万里长征的起点和重要出发地;

福建是蓝色,大陆海岸线全国第二,曲折率居全国首位;

福建是绿色,2018年森林覆盖率66.8%,连续40年保持全国第一,森林蓄积量、竹林面积均居全国第一。

从空中鸟瞰,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陆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800多万,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应当是福建最花力气抓的建设。”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的嘱托。

福建始终牢记嘱托,通过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促进机制,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扎实做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相促进的文章,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打造风景如画的宜居环境

如今的闽江流域周边公园遍布,水鸟流连,风景如画……这幅“水美福建”得益于福建省系统建设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深入开展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建设,在5个地市29个县市区计划投资120多亿元,进行生态环境的系统保护、宏观管控、综合治理,有效维护生态平衡。如长汀县全方位推进治山、治水、治空气、治环境,探索形成了“乔灌生态修复”“草牧沼果循环种养”等8种治理水土、修复山林机制,水土流失率由22.74%降至7.95%,森林覆盖率由59.8%提高到79.8%。

莆田市按照“河陆一盘棋”的理念,在木兰溪投入50多亿元开展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水治理五大系统整治,成功破解“裁弯取直”难题,攻克“软基筑堤”难关,成为水利史上“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生动实践;与莆田市异曲同工,福州市以内河整治项目系统推进全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投资100多亿元将全市102条内河整合成7个PPP工程包,结合水系治理推进沿线“串珠公园”建设,消除了黑臭水体,打造出“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宜居环境。

遵从自然生态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福建坚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探索构建了一体化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机制,不断增强了生态系统循环能力。

构建环境治理综合监管体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福建探索“生态美”变“生态产业化”的转化路径从机制先行开始。

健全绿色发展促进机制。福建深入开展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等改革,率先在全省实施生态环境“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探索建立经常性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试点生态系统价值核算,强化资源环境约束性指标考核,建立了以“一办法、两体系”(即目标评价考核办法,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体系)为基础的绿色目标评价考核体系,使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成为政绩观的新常态。

建立多元化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率先在全省12条主要流域建立统一规范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近三年累计投入补偿资金近35亿元,主要补偿流域上游欠发达地区和生态保护地区。与广东省共同推进汀江——韩江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试点,探索构建上下游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跨省流域保护长效机制,解决了跨省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问题。探索建立重点生态功能区等生态功能重要地区的财力支持机制,近三年安排资金51.8亿元,有力促进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协调发展。

福建通过深入开展流域治理机制、农村环境治理机制、环境资源司法保护机制等改革,构建了环境治理综合监管体系,探索了“六全”“四有”治河管河新机制,建立了生态环境资源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两法”衔接工作机制,创新性推出修复性生态司法,生态司法保护走在全国前列;推行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建设全国首个省级生态云平台;初步探索建立了环境治理互联互通、高效运转的协作监管机制,推动全省改革同向同步、同频共振。

实现了“不砍树,也致富”

福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改革,生态惠民工程成效显著:至2018年底累计完成赎买27.2万亩,林农直接受益超过3.5亿元。持续创新生态保护、林业金融、森林采伐、规模经营、产业发展等体制机制,实现了荒山育成“绿山”、农民捧上“金山”、发展有了“靠山”的巨变,增强了绿水青山守护者获得感。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4%,至2018年底,全省发展林下经济面积近3000万亩、产值达600多亿元,实现了“不砍树,也致富”,成为全国标杆和改革样本。

作为城市园林“美容师”,福建省长希园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是福建省省会城市福州从“榕城”叠加“花城”的养护者和见证者。该公司项目负责人万熙明感叹,“长希园林”参与了福州市举办的两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绿植会标制作和氛围布置,深刻感受到了福建在实现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素质”的道路上迈出的坚实步伐。

上篇: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开幕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