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9/7/pc2019070137b89fdfb494415392c9729c141926fd.jpg
■ 邵凤丽 早在周代,中国的婚俗文化中就有了“六礼”制度,包括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随着历史的发展,彩礼成为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9-07/01/061160.html

等待处理…

期待“零彩礼”的到来

2019/7/1

■ 邵凤丽

早在周代,中国的婚俗文化中就有了“六礼”制度,包括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随着历史的发展,彩礼成为婚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习俗中产生深刻的影响。今天的彩礼就是由“纳征”演化而来,作为婚姻支付的一种形式,被认为表达了男方求婚的意愿,同时又象征着双方婚姻关系的确立。近些年来,彩礼甚至成为传统婚俗中的陋俗代名词,随着彩礼行情的不断上涨,出现了因婚致贫、高价彩礼引发的婚姻变故,甚至因索要高价彩礼导致的刑事案件。

让我们回顾一下近70年来的彩礼变迁。20世纪50年代彩礼标准:“四个一工程”,床、脸盆、痰盂、热水壶,共14元,普通工人的一个月工资大概30~50元;60年代彩礼标准:“36条腿儿”,一个衣橱、一个柜子、一张桌子、四把椅子、一张床,共177元,60年代的工资与50年工资水平基本一致,但结婚成本却提高10倍;70年代彩礼标准:“三转一响”,一台缝纫机、一块手表、一辆自行车、一台收音机,共500元,70年代的工资水平基本不变,结婚几乎要花掉一年的工资;80年代彩礼标准:“四大件儿”(老版),一台冰箱、一台电视、一台洗衣机、一台录音机,共2300元,80年代工人的月工资在40~70元,个体户有时月收入上百元,然而结婚成本也在提高;90年代彩礼标准:“四大件儿”(新版),一台彩电、一台冰箱、一台洗衣机、一台空调,共15000元,90年代人们的工资差距拉大,有月收入几百元的,也有上千元的,然而结婚的成本却要5~6年的工资才可以。到了2014年,彩礼标准变成了:一万一(万里挑一);三万一千八(三家一起发);四万八(四平八稳);2015年彩礼标准:六万八(顺发);八万八(发发发);十万(十全十美);2016年彩礼标准:“三斤三两”(由于人民币新旧程度不同、约合人民币13.6~14.3万)、“万紫千红一片绿”(万紫:10000张5元的;千红:1000张100元的;一片绿:600张50元的,共计十八万)、外加“一动不动”(十八万+一动:10万元以上的小轿车;不动:100平方米以上的房子)。从近70年彩礼标准的变化,可以明显看出彩礼金额日趋上涨,对家庭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结婚逐渐成为一种经济负担。

提到结婚,彩礼是永远绕不过的槛儿,“一动不动”“三斤三两”“万紫千红一点绿”……各种讨要“天价彩礼”的说法,动辄十几二十万,让很多毫无积蓄的年轻人无法承受,因而这个负担直接转嫁给了父母。尤其是农村,有的家庭因为儿子结婚,可能倾家荡产,甚至还要借债。但是近年来,我们陆陆续续从媒体报道中可以看到,河北邯郸曲周、沧州河间、邯郸肥乡等地农村逐渐开始出现低彩礼甚至“零彩礼”结婚,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对高价彩礼极为反感,认为想要改变这种婚嫁陋习,就从结婚不收彩礼开始。有的新娘在婚礼前做的那个不同寻常的决定:不要男方一分钱彩礼,不要钻戒、轿车、“三金”,不要高档电器、家具,自己要“零彩礼”结婚。新娘最在意的是新郎对她的感情以及新郎的人品,“零彩礼”出嫁,不意味着新娘自我“贬值”,相反,越是独立的女人才越“值钱”。而且,“零彩礼”出嫁,可以减轻两个家庭的经济负担,何乐而不为?

“零彩礼”也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2017年5月7日上午,在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文化广场,汉源镇上山村的新娘正准备跟新郎参加一场特殊的集体婚礼。当日,陇南市首届“向高价彩礼说不”移风易俗新婚礼,50对新人成为当地这场旨在倡导婚礼新风尚的第一批践行者。2017年12月16日,在当地政府的倡议下,河北省110对来自农村的90后青年身着传统礼服,携手走进婚姻殿堂,举行了一场以“新时代、新青年、新风尚”为主题的“零彩礼”集体婚礼,向“天价彩礼”说不。参加此次集体婚礼的一位新娘说:“对于节约俭朴的集体婚礼形式,我非常赞同,希望更多的青年能响应今天集体婚礼的号召,自觉抵制天价彩礼。”

零彩礼得到更广泛的社会支持,一方面说明了高额彩礼确实对新家庭的建立造成了极大负担,另一方面这也与全国开展的移风易俗有关。现在,随着社会转型发展的深入,男女平等意识更加深入人心,新的婚姻观念也必将到来,婚姻和彩礼也会慢慢回归本来面目,而不是过分地被物质所遮蔽。因此,“零彩礼”的出现也是一种必然,未来“零彩礼”、低彩礼或将成为一种趋势。

上篇:白首相伴吸引粉丝超百万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