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9/6/20190626a76ccab19b6b41a8991375d099f3d806.jpg
泡茶,第一出来的会是苦味,最后出来的才是甜味,这不也就是人生的道理——“先苦后甜”吗? 喝茶,更多的是体味人生。“茶”字怎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9-06/27/061069.html

等待处理…

品茶如品人生百味 先苦后甜活出真味

2019/6/26

泡茶,第一出来的会是苦味,最后出来的才是甜味,这不也就是人生的道理——“先苦后甜”吗? 喝茶,更多的是体味人生。“茶”字怎么写?人在草木间。喝茶,就是提醒我们,与自然以及自己的自然性链接。茶器盖碗,谓之‘三才碗’,三才者,天、地、人也。小小盖碗,便蕴含了‘天盖之,地载之,人育之’的朴实道理。茶文化其实是一种心态的文化,人生百味,愿我们都活出真味。

■ 胡杨

高考结束后的6月9日,在茶学专家徐亚和老师的微信上,看到他发的一组2019高考作文题——浙江卷是《品茶品味品人生》;上海卷是《茶酒论》;江苏卷是《茶是会说话的水》;而天津卷是《茶器盖碗,天地人和》……

我于是上网翻看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果然上海高考作文题是寻找“中国味”,而江苏卷也是借“味”说理……这让我回想起端午假期在重庆解放碑附近的特园书房,我与徐老师那场关于茶的跨界对话。

茶门两扇,人生如品茶先苦后甜

在访谈之前,我是有些顾虑的,虽然自己喝茶有几年了,但基本还是茶界小白一个。而徐亚和老师是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理事、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茶学专家。还好徐老师也是茶文化的传播者,我们可以从文化入手。

果然徐老师开场白就打消了我的顾虑。他说:“认识茶有两扇门,茶科学和茶文化。茶科学讲唯物、逻辑,而茶文化是意象思维,是非理性、非物质、非逻辑的。” 我恰恰是后者。

如果茶科学是理性之门,是“懂茶”,了解茶的来龙去脉,比如茶树种植、茶叶成分以及研制工艺等等;那么茶文化就是感性之门,由“品茶”开始,体会禅茶一味,即喝茶的同时,更多的是体味人生。

比如徐老师说:“泡茶,第一出来的会是苦味,苦味物质主要是碱类,包含咖啡碱、氨茶碱、可可碱及部分花青素和苦味氨基酸;第二出来的是涩味,涩味是茶多酚主导下形成的涩味物质起的作用,尤其是茶多酚中儿茶素里面的酯型儿茶素,具强烈苦涩味,收敛性很强;第三出来的是酸味,酸味是溶于茶汤中的各种有机酸在起作用,尤其是茶汤的ph值低于5.5,会有明显酸味;第四出来的是甜味,甜味主要是茶叶中所含各种糖分物质,其中包含了单糖、寡糖、多糖等。单糖和双糖是构成茶叶可溶性糖份的主要来源。可惜很多人还没尝到甜味,就放弃了喝茶……”

这不也就是人生的道理——“先苦后甜”吗?

咖啡是“为学日益”,茶是“为道日损”

在现场我也分享了自己的喝茶心得。茶于我是“为道日损”的过程,即做减法的过程。45岁之前,我是一个咖啡爱好者。直到现在,每天早晨8点,还是一杯咖啡打开新的一天。咖啡就像一针强心剂,让我集中精力投入工作,伴随我追求更多更高更好。

但45岁之前,我是一个不会放松的人,心理焦虑严重。而45岁之后,随着对老子《道德经》的学习,我开始放慢脚步,懂得欣赏沿途的风景,而不是一味地赶路。

《道德经》中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在我看来基本描述出了我们的人生轨迹。即前半生,我们处于“为学日益”的阶段,求学求职求发展;后半生,我们要“为道日损”,即放慢脚步,放下自我,踏上探索内在之路。

“为道日损”,这“损”就表现在——我们不再把外在物质的追求与功成名就当作是人生唯一目标,而是更关注自我心灵的成长。表面上看,的确给人一种“不思进取”的感觉,但是在这“日损”的背后,却是内在道德能量的“日益”增长。

其实,人生不过“加减”二字。我们一直被教导要在有限的人生里“快马加鞭”,大多数人喜欢且习惯为人生做“加法”,甚至渴望做“乘法”。这样从小到大我们都活在“加速度”之中,活在“比较级”里——有了Good,必须Better,却最终看不到Best在哪里,以至于身心疲惫不堪。

而品茶,告诉我们:你要放下,你要放松,你要活在当下。如果说,咖啡是“有”,是拿起;那么茶就是“无”,是放下。

如今,茶已然成了我人生后半场的日常“道具”。

人在草木间谓之茶,社会、自然、精神三性和谐才美满

这几年我一直在学习冯学成先生的《禅说庄子》,其中他不断强调:人有三性,社会性、自然性和精神性,三性和谐发展才是美满人生。

现代人越来越多的压力与困惑,大多源于过多强调了社会性,即追求物质财富、功名利禄,而忘记了“道法自然”,即对自己的自然性与精神性的呵护与成长。如果人的社会性是“生存”的标配,那么自然性可以说是“生活”的标配,而精神性(人生信仰)就是“幸福”的标配了。

“茶”字怎么写?人在草木间。喝茶,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提醒我们,与自然(土地、阳光、雨露等一切自然生物与现象)以及自己的自然性链接。

正如徐老师说,茶文化其实是一种心态的文化。“我们老祖先提出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开门八件事,茶为什么放在最后?解决了油盐柴米酱醋琐事后,立起的该是茶!茶对于中华民族犹如图腾一般的存在,茶是中国乃至东方文化的重要元素。古时候人们伤风感冒、拉肚子,都会运用茶疗来缓解症状,在科学不昌明的过去,茶是人们的守护神。今天,茶及茶文化的推广普及,对中国广大青少年非常重要,应该先培养起与茶有关的美学思维,让茶作为一种普通饮料在孩子们中间流行起来。”

《茶器盖碗,天地人和》一文中写到:“有一种器,不为时间所腐蚀,流芳百世,皆因器中所蕴藏的朴素之道。茶器盖碗,谓之‘三才碗’,三才者,天、地、人也。茶盖在上,谓之天;茶托在下,谓之地;茶碗居中,是谓人。小小盖碗,便蕴含了‘天盖之,地载之,人育之’的朴实道理。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

当我们谈论喝茶时,我们又在谈论些什么?也许就是过好这宝贵一生的学问与艺术。人生百味,愿我们都活出真味。

上篇:没有了
下篇:用你的微光,去照亮至爱亲朋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