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张
最近Netflix出了一部基于几年前那起震惊世界的印度黑公交轮奸案真实案情改编的美剧《德里罪案》,详细讲述了案子侦破的过程。
看完,大致能找到印度强奸案高发的一些线索。
令人发指的黑公交轮奸案
2012年12月16日晚,德里一名即将毕业的医科女大学生乔蒂·辛格·潘迪和男性友人一起看完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回家途中误上了一辆非法营运的黑公交车。
包括司机和售票员在内的六名歹徒对女孩进行毒打和轮奸,用铁棍捅进她的身体,还把她的肠子拽出了体外。
被人发现的时候,女孩身体赤裸昏迷在路边,两个星期后在医院去世。
一切因为这个案子改变了。
几名凶手的丧心病狂如一道惊雷震醒印度人。最后,印度政府紧急出台一系列措施安抚民意,遏制住了强奸猖獗的势头。
说这是一个改变印度的案子,也不为过。
渎职无能的警察
不过,如果仅仅把这部片子当成一般的刑侦剧来看,就有点太浪费了。
它最有意思的看点,是在正面表现警察神勇破案的同时,一层一层地揭示出了印度社会所存在的种种弊端,看完以后多少能让人深思印度强奸案高发的原因。
女副警长全力追凶,潜意识里的一个原因就是她希望能还给自己女儿这样的女孩子们一座安全的城市。
但她所面临的第一个困难,就是手下警察们的敷衍了事、疏于职守,片子里用很多细节表现了这一点。
预算也严重不足:审犯人的时候会突然断电,因为警察局交不起电费;特警队队长执行抓捕任务还得找人借车……
虽然困难重重,但一点点接近线索,眼看着曙光就要到来,然而这个案件却被用于政治斗争,德里地区部长想利用这个案件把警长赶下台。女副警长感到疲惫之至,“越到最后,越觉得全盘皆输”。
贫民窟里的恶魔
这个案子中的六名罪犯全部来自社会的最底层,住在贫民窟,没有接受过教育,没有稳定的工作。
就像剧中一个角色说的,这样的人生活在贫富差距极其悬殊的社会里,受到各种刺激、又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失去,随时可能变身为疯狂报复社会的恶魔。
当然不是说有钱人里就没有强奸犯,但贫富差距和阶级分化毫无疑问是引发犯罪的一个重要诱因。
印度是世界上贫富差异最大的国家之一。
身为社会既得利益者的中产阶级,很容易就忽视社会另一面的存在。但其实贫富差距和阶级对立,是一个社会不稳定的重要根源。
把女孩比喻成花,并不是一种尊重
除了所有这些,真正造成强奸如此盛行的深层原因,是人们的观念。
一名主犯在被警察审问时还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什么,“被强奸的女孩自己要负主要责任”。
他说自己本来没有想对女孩怎么样,可是女孩和男性友人在车上有亲昵“出格”的动作,因此自己就想教训一下他们。
他反问警察:“好女孩怎么还会晚上九点在街上闲逛呢?强奸她的时候,她不应该反抗,完事后我自然会放她走。”
这种论调听起来太耳熟了。
不光是印度,全世界的强奸犯都会以此来为自己辩解:因为那些女孩穿了暴露的衣服,做了不该做的事,自己只是受到了诱惑而已。
BBC有一部在印度已经被禁的纪录片《印度的女儿》可以和《德里罪案》结合在一起看。
纪录片里,嫌犯们的辩护律师对着镜头大言不惭地说:
“在我们的社会,女孩子在晚上6点半、7点半、或者8点半以后是不应该和不认识的人外出的。如果实在有需要出门,那必须要有家人陪同。”
如果你觉得这种受害者有罪论只是罪犯为自己狡辩的借口,不妨再想想: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男性,会觉得自己有权给女孩们定一个行为举止的规范标准,细致到要穿什么样的衣服,要在什么时间呆在家里什么时间外出,细致到可以依此判定什么样的女孩是好女孩、什么样的又是坏女孩,霸道到他们可依此对那些不符合规范的女孩子任意处置?
是谁给了他们这样的权力和权利呢?
BBC那部纪录片里,嫌犯们的另一名辩护律师清晰地勾画出了这种谬论背后的逻辑。
他说:“女人就像花儿一样,漂漂亮亮的,温柔、让人愉悦……花朵需要被保护。如果把花儿放在水沟里,就会被损坏。只有把花放在寺庙里,她才会得到尊重。”
你看,把女孩子比成花朵、夸女孩子可爱、认为女孩子需要保护,并不是对女性的赞美和爱护,恰恰相反,是对人的物化、是对独立人格的抹杀。
需要被保护也意味着可以轻易被冒犯被伤害,当加害者意识到你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他们自然也就不敢如此肆无忌惮了。
而这不仅仅适用于强奸,也适用于所有权利被侵犯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