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华辉
一直想写写我的父亲,但却不知道该如何动笔。不是情怯,是我不想把他塑造成一个很多人笔下那种“忠厚老实”的样子。倘若我敢这样写,我怕他会跑到我的梦里来训斥我:“谁忠厚老实了?我看你才是忠厚老实。”
我父亲排行老三,上有两个姐姐,下有一弟一妹。那时候的乡村人家,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重男轻女的思想。而父亲作为家里的第一个男孩,所受的优待可想而知。在《红楼梦》里,贾老夫人说“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以前我是不太理解,小门小户哪有能力娇生惯养孩子?
后来我才发现,正是因为小门小户,凡事都指望着这个男孩,所以便会倾尽整个家里所有的好,来对待这个孩子。所以,父亲便被养得有些天不怕地不怕,非常淘气。翻墙去偷杏儿,上树摘桑葚……诸如此类。以至于他老了后,还有人说他小时候有多坏。
也许,人们都有一些表演性人格,就像电视剧《甄嬛传》里沈眉庄对甄嬛说的:“我自知才情容貌比不上你,所以立志修一个贤良淑德……”而我父亲是被娇惯出来的直性子,倘若没有利益的诱惑,他是懒得去拐着弯儿去做这些事情的。因此,有了同龄“听话”的孩子的对比,他的淘气显得更“坏”了一些。
青年时期的父亲是想从事演艺事业的。那时候是生产队集体劳动,他胳膊受过伤,干不了力气活儿。他便远赴甘肃宁夏等地,去考秦腔剧团。遗憾的是,没考上,便被爷爷找了回来。那时候主流的思想是以劳动为美,人们之间互相攀比的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闷头苦干,而我父亲却想从体力劳动里逃脱出去,成为整个环境的“异类”,因此,便又落下了一个坏名声“二流子”,别人说起他,总觉得他庄稼种不好,也不肯花力气去做,这个人没什么出息。
后来他说,我天生就不是吃种地这碗饭的。在他的观念里,以体力劳动谋生,是最坏的打算。所以,他一直都想供养我们兄妹三人上大学,离开农村。他不想自己的儿女最后和自己一样,被困在这几亩地里。
父亲回来之后,继承了爷爷漆画的手艺。那时候,农村人婚丧嫁娶都要漆画,结婚时要油漆家具,人们去世后要漆画棺材。可以不用干体力活儿,因此他对漆画格外上心。以至于后来,人们渐渐忘记了他小时候的那些事情。说起他的时候,人们开始称赞:杜家的画匠手里出的活儿细致精美。
我小时候家境殷实,便归功于父亲的手艺。我们家的电视机和我同龄,是村里的第一台;农闲时节,他和母亲骑着自行车出去闲逛,给她买的衣服也是最流行的……
他以为这样的生活会一直持续下去。
父亲没有想到,不知何时开始,漆画的活儿越来越少了。但那个时候,正是我们兄妹三人上学用钱的时候。没有办法,父亲带着我们去县城,租了一间门面房,开始做生意。但那几年,他的运气好像不是很好,做什么什么不成。这很像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年危机”。
我们的铺子在岐山县剧团门口,里面都是从事演艺事业的人。那段时间,他开始沉迷于乐器,以敲鼓化解心中的烦闷苦恼。
我们兄妹三人年龄相差不大。上大学的时候,几乎都是一个时间段的。大学费用很高,我们在学校忍饥挨饿,父亲也被逼得走投无路。特别是春节时候,父亲一会儿出去跟人说笑,一会儿又回来敲鼓,如此反复,郁郁寡欢。囊中羞涩,总是没有办法面对三个孩子。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有人请他去甘肃漆画棺材,他便带了母亲一起过去。因为手艺特别出众,很快就打开了当地的市场。很多人慕名而来。农村人,在黄土地里活了一辈子,最后的心愿便是将自己的棺材做得漂亮一些。到现在,他去世已经三年了,那边的人还会打电话给我母亲,说让我母亲过去漆画,他们以为我母亲跟随父亲这么多年,就像是我父亲的徒弟,也该出师了。
父亲是突然去世的,按照本地丧葬风俗,子女是要给他手里塞钱的。我给他塞钱的时候,根本就不敢碰他的手。我的手碰到他的时候,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掉。这个从小就被人们说坏,青年时期又被人们说是二流子的男人,他的辛劳与功绩,也只有我们做子女的闲来无事慢慢回想了。
前段时间,我给父亲写碑文,有一句是“携妻行遍西北五省以养儿女,执笔走遍秦岭南北善行四方”。倘若他要活着,看到我的这句话,便会叹一口气。我知道,按照他自己的心愿,其实这不是他想要的人生。他是被各种情感和责任从理想拉回到现实的男人。他的说法是:“要是没有你们,我活得该有多潇洒。”
可惜,只能愿来生,父亲能多留一些时间和精力给自己,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实现自己年少时的梦想,成为他自己想成为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