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桑葚种植园里枝繁叶茂,果实累累。
王丽云在种植园采摘无花果。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史玉根
初夏,又是一年桑葚成熟时,位于湖南省新化县科头乡汝溪村的一片桑葚种植园里,一棵棵桑葚树枝繁叶茂,果实累累,晴日里,采摘游客络绎不绝。
“今年入春以来,雨水特别多,影响了桑葚的采收,不过,游客来不及采摘的桑葚,我们可以加工成桑葚果酱、桑葚酒等产品,慢慢销售。”近日,桑葚园负责人王丽云通过微信视频向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介绍。
王丽云是新化县对江桑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股东、湖南昭博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丽云山庄“庄主”,桑葚种植与加工只是她与合作者们共同经营的一部分产业。从2013年创业开始,发展至今,他们的合作社和公司已种植桑葚、无花果、钙果、黄梨、树莓等多个水果种类,种植总面积达800多亩,并能加工生产10多个特色产品,基本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达到了650万元,实现利润170万元。
谈到自己的创富经验和感悟,这位年届不惑的农村妇女坦率地说:“做现代农业,要做得精做得深,才能赚到钱。”
好品种,多种类,适度规模种植
王丽云和丈夫杨卫平是新化县科头乡对江村(后与其他两个村合并为汝溪村)村民,与许多农村青年一样,他们婚后不久也外出务工,经营过文印店和餐馆,后来进入浙江义乌的一家果桑种植园打工。夫妻俩边干边学,不到一年,就掌握了桑葚育苗、栽培、嫁接、施肥等一整套种植和管理技术,成为种植园的生产骨干。
义乌等地农村种植蚕桑和果桑已有悠久历史,许多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靠着这一产业发家致富。受此启发,王丽云动了返乡种桑葚的念头。2013年秋天,她和丈夫怀揣着新梦想回到了新化县,筹划、实施他们的这一创富项目。
当时,新化县还没有规模引种果桑,市场上也罕见桑果出售。当地的水土、气候条件是否适宜果桑种植,消费者是否喜爱这种水果,王丽云也拿不太准,第一年,他们在对江村只租了40亩地,种了600株果苗。
夫妻俩引种的是“无籽大10”果桑品种,树苗是从义乌那个桑葚种植园买回的。该品种培育较早,具有产量高、口感好、抗病性较强等优点,适宜南方和中部地区露天种植,但抗旱耐寒性稍差。王丽云对记者说,他们是咨询了果桑专家,做了调研后才确定这个品种的。“对江村水源充足,不用担心干旱,而且冬天也不太冷,适合种这种桑葚。”
在王丽云夫妇的精心栽培和管理下,一年后,桑葚树都挂果了,果子壮实长,味道也好,但由于产量不高,价格一时也卖不起来,第一年的销售额少得可怜,仅有5000多元,还不够给农民工发几天的工资。
40亩的种植面积显然不能产生规模效益。2015年,王丽云夫妇继续投入,在原有园地里加种了9600多株桑葚树苗,同年和2016年,他们又流转了100多亩土地,将桑葚种植面积扩大到160多亩。2016年以后,他们种植的“无籽大10”桑葚陆续挂果,产量逐年提高,2018年,他们收获了54万斤桑果。“桑葚进入盛果期后,亩产最高可以达到2000斤。对我们来说,现在的规模比较适合,再大了,管理人手就会不够,销售也会成问题。”
种类多样化和合理搭配,也是决定果树种植业能否获得好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一批种植的桑葚成功挂果后,王丽云夫妻在科头乡中心村流转300多亩土地,种植了优质无花果,在汝溪村流转100多亩土地,种植了优质钙果和晚秋黄梨。当年,无花果就挂了果,第二年进入盛果期,成为继桑葚之后又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
“桑葚在初夏成熟,钙果、梨子和无花果在夏秋成熟,农忙季节和销售旺季都错开了。种类多样化,可以发挥有限的劳动力,也可以吸引更多游客。”王丽云说。
多产业,深加工,最大限度增效
和许多中小规模的果树种植园一样,王丽云家和合作社出产的水果,主要也是靠游客体验采摘,即时销售。
从一开始,王丽云夫妇就将水果种植园作为体验采摘园来打造:选择交通方便、靠近公路边的土地种植,修建种植园的便道,实行科学种植、生态种植,提升果实品质,通过各种渠道宣传自己的品牌,吸引顾客前来采摘。为了给游客增加体验项目,他们在桑葚园附近租赁了一口池塘,建成桑基鱼塘,以桑养鱼,供游客垂钓。
“体验采摘式的销售,对水果的品质要求特别高。顾客当场品尝,味道好,就会多买,味道不好,就会少买,下次也不会再来。”王丽云告诉记者,这些年来,他们坚持施有机肥、农家肥,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因为担心当地生产的有机肥达不到要求,每年还多花钱,从内蒙古买来大量羊粪,给果树施肥。“一直以来,顾客对我们的水果都非常认可。去年,我们的产品还通过了农业部的绿色食品认证。”
深加工是延长水果销售期、增加产品附加值的最有效途径。近年来,王丽云和她的团队先后开发了桑葚果酱、桑葚醋、桑葚茶、桑葚酒、桑葚面、桑葚果干、桑葚糍粑和无花果干、无花果糍粑等10多种产品,并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往周边和外地。
今年初夏,雨天较多,顾客采摘人次和采摘量少于往年。桑葚成熟快,如不及时采摘就会烂掉,合作社和公司里的一些人心急如焚,王丽云却成竹在胸。阴雨天,她带领农民工下地采摘,连夜升火熬制,将桑果加工成果酱,并拍下图片和视频,在微信朋友群里展示其加工过程,推销自己的得意之作。
“卖得还不错。桑葚酱非常营养美味,好多人都喜欢吃。”王丽云说:“果酱附加了更多的技术和劳力,价格自然要高一点。如果销量再扩大一些,卖果酱比卖鲜桑葚更赚钱。”
记者在丽云山庄实地采访时看到,他们公司新建的加工厂里,干燥机、冷藏柜、消毒柜、包装机、不锈钢平台等设备一应俱全。王丽云告诉记者,今年初,他们试生产了一批桑葚、无花果糍粑,春节前就基本卖完了。“这种糍粑是我们公司独家研发的,主要原料是东北的优质糯米,加入了我们自己种植的桑葚、桑叶和无花果,营养丰富,药食同源,口感也好,虽然比普通糍粑贵一倍,但很受欢迎。”
除了销售鲜果和加工产品,王丽云还经营桑葚树和无花果树苗。近年来,在她的带动和推广下,新化县的桑葚和无花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鲜果产量的增大,对当地的市场无疑会形成冲击。但王丽云对种植户承诺,果子卖不完的,公司按市价收购。对她来说,这既是作为一名“巾帼致富带头人”的担当,也是作为企业家的一种经营方式。她坦率地对记者说:“收购的果子,我们进行深加工和包装后再销售,应该是有钱可赚的。”
一二三产业联动,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近几年,王丽云的合作社和公司的经济效益逐年增长。2017年,他们的销售收入为577万元,2018年增长到650万元。产业发展了,效益提升了,王丽云和她的经营实体有了更大实力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参与扶贫事业和公益事业。近年来,她本人也因此获得了新化县“巾帼创业之星”、新化县三八红旗手、新化县“2018年社会扶贫突出贡献人物”等多项荣誉称号。
“做农业,如何才能大幅提高效益?”面对记者的提问,这位外表朴实的农村创业女性说出了一番有专家水平的话:“农业还是一个风险较大的产业,关键时候连下几场大雨,农作物就可能减产甚至绝收。所以,作为一个规模较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果搞单一种植,或者局限于简单的种养模式,很难经得起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的打击,更不可能获得很大的收益,还是要尽可能地多样化种植,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最后,她补充说,这些认识既是她这些年来的实践体会,也是多次参加新化县妇联组织或推荐的相关培训班和考察学习活动所得,“真的,做现代农业,要不断实践,也要不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