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9/4/pc2019042406b9275b679341a79db3d795005bea6e.jpg
■ 舟子 清明节小长假也是假,趁此出游的人也很多。一个家乡为苏州的老领导在朋友圈转发了苏州平江路被游人挤爆的盛况,视频上,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9-04/25/059175.html

等待处理…

网上有一句名言“旅游就是从你待腻了的地方到别人待腻了的地方去”,言下之意,大家都是旅人,都会有换个地方东奔西走的冲动,所以,谁也别小看谁,谁也别厌烦谁。

当你的家乡变成了景点

2019/4/24

■ 舟子

清明节小长假也是假,趁此出游的人也很多。一个家乡为苏州的老领导在朋友圈转发了苏州平江路被游人挤爆的盛况,视频上,几乎是排着队你前我后,人挨着人。她评论道:“桥会塌吗?”

几年前,看到一张游人挤在周庄水乡的一座小石拱桥上的图片时,我也顿生这样的担忧。不过,尽管近年灾难报道频见报端,包括游人集中所引起的踩踏事件,但因游人集中而引发的塌桥事件却是没有见到过。这说明,我国桥的质量是可靠的,包括老桥。

热播电视剧《都挺好》带火了苏州的同德里,“苏家老宅”引来游客围观,有人半夜敲门大喊:“苏大强在家吗?”屋主是老人而且患病,不堪其扰,被迫摘下门牌。“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一直都是一个旅游亮点,我的老领导是否习惯了这样的关注度?也许吧。但眼下这样的热度还是令人咋舌。她的朋友圈消息转自苏州当地一微博号,看来这反映了当地人的一种心声:游人来得太多了,有点烦。

当你的家乡或是居住地成了景点,你会不会有点烦或是相当烦?我看北京老胡同里的有些居民是挺烦。所以,走过他们的门前,有时会看到这样的字样:“纯属民宅,请勿参观!”“请勿入内!请勿打扰!”他们那古意盎然的居住院落常被游人误以为是景点,或者不是景点但也值得一观,于是不请自来。来的人多了,自然就感觉烦,有的甚至过敏了。有一次,我走过一个大杂院的门口,根本没打算进去,只是朝那个方向拍照而已,正走出的一中年男说:“你拍这干吗?这有什么好看的?”我想:我想拍什么与你何干?用得着你来告诉我好与不好吗?只要我不拍你,不拍你家门牌号。于是,我继续拍。

看着他不高兴可是又没有办法的样子,我觉得他过于敝帚自珍了。当外人对于你的生活环境有所兴趣的时候,只要它不干涉你的隐私与自由,一般人应该有所高兴才是,因为人人都有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因好奇而交流而沟通,进而增进了解与和睦。也许这些离皇城根不远处的人们,有的因为来往的游人太多,已经失去了交流与了解的欲望,而是纯粹地变成了被参观。当然也不乏有的人依然保有初心,当游人来到问路时,还能热情地告诉他们应该往南往北走或是往东往西走,虽然,南北东西在南方来的人的头脑里是一塌糊涂,他们也会像我当初刚到北京时依然不明白地再问:“那是往左还是往右走?”

我不知道北京人指路为什么爱说南北东西,因为对于陌生路人来说,根本就分不清此地的南北东西,说了跟白说一样。但要是从科学角度来说,这样是对的,因为左右是相对的,南北却是永恒的。科学固然是科学了,但是不实用。不过,在告诉过你南北东西、你又补问了左右后,绝大多数的北京人都会让你感受到他们的守礼数与热心肠。

大学时,我一个北京的同学说了这么一件事:她想去外地游玩,她妈妈说“你生在北京就哪里都不用去了”!这是不是她妈妈当初为了节省家庭开支、打消她的旅游念头而甩出的一段豪言难以考证,但我觉得现在她老人家的信心与口吻应该绝对没有那么笃定了,因为现在人人都在嚷嚷“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

网上有一句名言“旅游就是从你待腻了的地方到别人待腻了的地方去”,言下之意,大家都是旅人,都会有换个地方东奔西走的冲动,所以,谁也别小看谁,谁也别厌烦谁。在一个旅游似乎成为了生活标配的时代,即使你生在首都的皇城根下,也不大可能一辈子待在原地了。

现在,我远方的家乡也成了景点。这是我始料未及的,我还指望着它作为我将来宁静的养老之地呢。现在的黄金周、大小长假,也开始有操着外地口音的人,在我家乡的古城走来游去。语言是一个人一生的标签,区分外来人与本地人的方法就是听其言。那些讲普通话或是古怪的外地腔的东张西望者,肯定就是外地游人了。

在我的家乡,曾经大家都讲方言,个别的讲普通话者会遭人笑话或是格外引关注,像大熊猫一样稀奇。比如,在我当年的中学,虽然语文课堂上必须讲普通话,但是其他的课都不必,只有我们的历史老师课上课下都讲他的本地普通话,很奇怪。我们只知道他在北京上过民族学院,莫非是为了致敬那段北京岁月? 现在的社会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我家乡那小城也不例外,外地口音的人越来越多,陌生路人相对,不能确定客从何来,也懒得问,于是,就各讲各的方言版普通话。

大多数时候,这些普通话都带着一点湘方言的腔调,因为毕竟长沙是省会,大家似乎无形之中都以它为范本了。铁路系统的人是这种腔调,其他系统的也差不多,似乎沿着铁路线伸开蔓延了……

那天,看到老领导“排队游平江路”的朋友圈后,我转发给了一个年轻朋友,因为听说她的一个更年轻的朋友那几天去了苏州。据说,她俩的问答如下:“你去时,是这样的(人挤人)吗?”“是啊。”然后,后者就又转战南京了。“她真是逐人群而游啊!”我作为三者之中的老者不禁佩服道:“也就她这样二十出头的小青年有这样的游历热情啊,徐霞客一样!”于我,还真是“哪里人少哪里就是风景”,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人少时,同样的风景至少要美上一倍。虽然,我也知道,从理论上来说,不管你到谁的家乡去旅游,最好不要赶在高峰时节去。但是,有几个没退休的人能有这样的时间自由呢?所以,人们总在各式的节假日里奔波熙攘、摩肩接踵。

上篇:在书香中,感悟阅读的美好与力量
下篇:《女儿们的恋爱》:家庭情感综艺进入5.0时代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