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9/4/20190408c8b425961cba4c69b029967946c82765.jpg
3月,绿色和平组织公开了一组海洋垃圾的照片,一只小螃蟹被困在一次性水杯中,无法脱身。 来源:绿色和平 图为完成捡垃圾挑战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9-04/09/058639.html

等待处理…

边旅行边捡垃圾;在潜水中捡垃圾;在青藏高原,在川藏线,在网络世界,捡垃圾成为他们共同的标签;“我们不期待所有人都能去捡拾垃圾,但只希望多一个人不乱扔”。

“捡垃圾挑战”正风行

2019/4/8

3月,绿色和平组织公开了一组海洋垃圾的照片,一只小螃蟹被困在一次性水杯中,无法脱身。 来源:绿色和平

图为完成捡垃圾挑战全过程。 来源:绿色江河

■ 钱成熙

从“冰桶挑战”到“A4腰挑战”,社交媒体上的各种挑战层出不穷,但可能没有一样挑战像现在正在流行的“捡垃圾挑战”一样,能在网络以外产生如此强大的正面力量。

什么是捡垃圾挑战?简单说来,带上垃圾袋,找到一个有很多垃圾的地方,拍一张照。开始捡垃圾,直到将垃圾差不多都清理到垃圾袋里去,再拍一张照。上传社交网络,加上捡垃圾挑战的标签,再圈几个你想邀请一起参加挑战的好友,就算完成了。不只是在国外,如今在中文社交媒体譬如说微博上,如果你输入这个标签,就能看到天南地北的网友纷纷上传了自己捡垃圾的图片,其中有学生,有跑友,也有潜水员、游客,以及不少志愿者。

2015年,“捡垃圾”的标签便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出现,而它的愈演愈烈,也与人们迅速增长的环保意识息息相关。从一开始,“捡垃圾挑战”就和旅行有关。最早,它的发起者便是户外品牌UCO,目的是号召户外爱好者不要忘记清理自己户外活动后留下的垃圾。

后来,社交网络上又出现了慢跑捡垃圾“Plogging”的标签,这其实是瑞典语中“捡垃圾”(plocka)和“慢跑”(jogga)两个单词的合成。边慢跑边清理城市垃圾,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逐渐地,很多人不再满足于顺手清理垃圾,还会利用闲暇时光,走出家门,去街道、海滩,甚至更远的地方,为减少地球上的垃圾出一分力。还有的人,将自己旅行的目的,也变为了“捡垃圾”。

拾途行动

一位来自江西的年轻人林鹏在2018年做了一件大事——他骑着三轮车走完川藏公路,用了4个月的时间,一边骑车,一边捡垃圾。

他本来是中国无数普通的爱好骑行的驴友中的一分子,但在拉萨听到了朋友想要徒步川藏线捡垃圾的计划后,他记忆中关于川藏线上那些垃圾的画面逐渐清晰:美丽的风景之外,总有一堆垃圾躺着,“甚至在人迹罕至的阿里地区”。

林鹏的徒步线路从雅安开始,到达泸定时,他用一块钱一斤的价格买到了一辆旧三轮车。每天,他可以行走20多公里,用他的火钳,捡上六七蛇皮袋的垃圾,最多的时候有16袋。垃圾通常被装载在三轮车上,运送到最近的垃圾站,三轮车装载不下的,林鹏只能通过沿途拦车,请好心的自驾游客带到垃圾站去。

因为看上去太狼狈,林鹏说,“整个形象经常被来往的游客误认为是捡破烂的,将垃圾扔我袋子里。”

起初,林鹏并不在意这些,觉得专注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但是,许多人都把他当成捡破烂的,当他阻止游客扔垃圾时,反而被斥责“给你垃圾还不要”。有人当面夸奖他的行动,背过身便随手扔了垃圾,向他刚清理干净的空地上扔垃圾也是常有的事。

他开始意识到,他费尽心血能捡走的垃圾,占川藏线上垃圾总数也许还不到万分之一,而这些垃圾是每天几万人次游客产生的杰作。这些事实使得林鹏正视、思考,并渐渐转变了自己此行的意义。他期待自己的行为可以影响更多人,“我们不期待所有人都能去捡拾垃圾,但只希望多一个人不乱扔。”

4个月的旅行捡垃圾,他收获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从川藏线上回来后,他想“把捡垃圾这件事做到极致”,发起了“拾途行动”,计划召集志愿者,环绕全国,捡拾垃圾。从2018年9月开始,他和志愿者的足迹达到了庐山、鄱阳湖、洞庭湖、岳阳,只要在路上,每天他们都会统计捡到垃圾的数量,并且分类。

潜水捡垃圾

2018年被评为“三亚好人”的李波在三亚经营着一间户外俱乐部,他的另一项业余活动是捡大海里的垃圾。这项事业已经持续了18年。

除了常见的海洋里的生活垃圾,三亚水域的另一挑战是渔网。小鱼会被废弃渔网困住,渔网还会勾住珊瑚,导致珊瑚死亡。有时,为清除渔网,而又不破坏珊瑚,李波只能在数米深的水下,一节节地割开渔网。

2018年,联合国为世界海洋日定的主题,便是“向塑料垃圾宣战”——每年估计有至少800万吨的塑料制品泄漏到海洋中,相当于平均每秒钟就有一卡车的塑料垃圾被倒入海中……每年有100万只海鸟和10万只海洋哺乳动物因塑料污染而丧生。塑料将会被分解成微型碎片,然后被浮游生物所摄入,并最终影响到食物链和人类餐盘中的食物构成。

许多潜水爱好者也都会在潜水的过程中顺便捡一些海洋垃圾。潜水教练专业协会PADI在1980年代末便开始了“Project Aware”计划,宗旨是通过潜水者的努力,“让海洋回归清洁和健康”。它也提倡“无碎片潜水”,提示潜水者不要在潜水过程中在海洋中遗留任何不属于海洋的东西。

这几年,许多在国内的潜水俱乐部也都响应这个号召,鼓励参加者在潜水中捡垃圾,或者干脆组织旨在清理海洋垃圾的潜水活动。通过义工旅行,你也可以报名参加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潜水捡垃圾项目。

绿色驿站

不只是川藏线,青藏高原也是垃圾的重灾区,连可可西里也不能幸免。

扎根于青藏高原的环保组织“绿色江河”的创始人杨欣说,根据对昆仑山口至唐古拉山口450公里青藏公路两侧的调查,从2013年至今,共计约有16万件垃圾,包括塑料瓶、易拉罐、塑料袋及其他塑料包装。除了金属垃圾以外,其他几乎都为食品、饮料包装及其他生活物品包装,占调查垃圾总数的97%。他感叹说,一个塑料袋会在青藏高原的狂风作用下翻山越岭100公里,到达人们想象不到的地方。而牧民的牛羊也会因为吃下大量垃圾袋而消瘦死亡。因此,“绿色江河”有许多志愿者,长期在高原与垃圾奋战,这一回也参加了“捡垃圾挑战”。他们在青藏高原沿线设置的“绿色驿站”,也方便了旅行者更好地保护青藏高原的环境。

2016年设置的绿色驿站拥有免费公厕、饮用水和网络,吸引司机和游客来此休息。在这里,司机和游客如果将车上的垃圾投放到分类回收箱,就可以换取到特色纪念品,减少了车窗垃圾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此后,这些垃圾将借助空返车辆的帮助,被运送到格尔木统一处理。

促进垃圾回收,也不失为在旅行中“捡垃圾挑战”的另一方式。

虚拟捡垃圾

不旅行,也可以捡海洋垃圾。美国的海洋垃圾清理公司4Ocean由两位佛罗里达的冲浪爱好者建立,它的运营方式很简单,通过贩卖用回收材料制成的手链,来筹集清理垃圾的资金。一条手链20美元,相当于帮助清理一磅海洋垃圾。到2018年为止,公司已经在美国、海地和印尼回收了100万吨海滩上的垃圾。

国内义工旅行组织Easin则有“买一袋海洋垃圾”计划,若果你花5元买一袋海洋垃圾,可以收到与Easin合作的海洋保护机构的保护行动照片,每一位购买者也都会及时收到清洁团队的日常工作状况。当购买人数达到500人时,清洁团队还会额外再做一次下潜清洁。

上篇:没有了
下篇:“赋能”,为小农打开生机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