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 评论员 王长路
生命教育,正逐渐变得不再那么“忌讳”。
就在清明节期间,一些地方的殡葬机构主动打开大门,开展生命教育的新闻,让“忌谈生死”的旧俗被一点点打破。
作为在“未知生,焉知死”等传统文化中成长的我们,正需要补上生命教育这一课。毕竟,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死亡总是不愿主动触及的。其实,对于死亡,如果一味搪塞回避,特别是在教育孩子时将生与死“完全隔离”,看似是一种善意,其实反而容易埋下对死亡更深的疑惑和恐惧,进而导致生死观的缺失,其实很容易产生一系列由于无法正视死亡而产生的社会问题。
生命教育的存在,并非是为了彻底打破对死亡的畏惧,而在于能够让人对生命更加尊重和珍惜。作为一项能够让受教者直面生死问题的教育,不仅涵盖了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及这一过程所涉及的各方面对生命的关注,还包括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倡导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和珍惜生命、超越生命,从而提升人的生命质量。简而言之,生命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帮助人们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
“死亡是自然规律,是自然的生命过程”的科学认知成为常识,在面对生与死话题时,才不会那么沉重,更无须拐弯抹角。这既是科学的态度,更是具备完全情感能力的体现。
我们需要让人学会坦然直面的生命教育,这既关乎社会成熟与文明,更关乎对生命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