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9/3/pc201903296ef57825f3cf4835a2edcb6e20718007.jpg
■ 丛中笑 新时期我国家庭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其标志是家庭教育的作用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它不仅是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9-03/30/058410.html

等待处理…

切实调整重智轻德、重知识学习轻做人培养的错位家教,真正发挥家庭教育人生启蒙、人生领路的基础作用。

应尽快构建新时期家庭教育支持服务体系

2019/3/29

■ 丛中笑

新时期我国家庭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其标志是家庭教育的作用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它不仅是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建设影响着社会文明,家教影响着未来人才的培养,关系着实现中国梦接班人的培养。因此,必须站在新的高度思考家庭教育,尽快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充分发挥家长主体作用的家庭教育支持服务体系,切实调整重智轻德、重知识学习轻做人培养的错位家教,真正发挥家庭教育人生启蒙、人生领路的基础作用,为儿童生命启蒙铺垫光明大道。

从供需关系方面来看家庭教育的特点

新时期家庭教育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其中供需关系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因素,影响着家庭教育的动力和基本取向。

一是供需关系正在形成。 政府积极促进家庭教育支持服务的供给,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需求迫切,供需关系的形成是促进家庭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以往对家庭教育的供需关系并没有建立起来,或者认为家庭教育是家庭内部的事,政府不应该过多“干预”,这就造成供给市场乱象丛生。而今,家庭教育普遍受到重视,党和政府把家庭教育纳入总体工作之中,家长也普遍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二是供需关系不平衡。 需求大于供给,且供给主要分布在城市和城市周边地区,乡村和城市边远地区还很少。同时,家庭教育支持服务大部分附设在学校,社区还很不够。

三是供需关系不协调。 新时期家庭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社会也更加开放,不同的家长会面临不同的问题,他们非常需要个性化的指导,而家庭教育机构提供的更多是共性的指导。

以上这三个特点就造成家庭教育“看起来很美”,却处处都是“痛点”,比如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质化、家庭教育指导机构缺少专业专职人员、家长苦于找不到需要的支持与服务等。

如何提高家庭教育支持服务的质量

笔者提出以下几点策略与建议:

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独特价值。 只有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独特价值,才能弥补教育中的短板。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性、亲密性、个体性、生活性、随机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带给教育以下优势,一是以情感为基础的早期教育效果好。教育建立在感情基础上,感染力强,孩子容易接受。二是潜移默化的隐形教育对孩子具有很强的浸透性,有利于儿童品格与习惯的养成。三是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判断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家庭成员之间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对问题的思考方式、解决方法、行动能力等方面,孩子从不同的家长身上可以学到不同的东西,同时,他们通过比较,也提高了分析判断能力。四是体验充分,针对性强。我们都知道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高效率的集体教育,其缺陷是难以充分考虑孩子的个体差异,而家庭教育恰恰可以弥补学校教育在这方面的短板,给孩子提供充分的体验时间,家长给予一对一,甚至几对一的指导,能够充分考虑孩子的个性特点。

充分发挥家庭生活的教育作用。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中实现的,家庭生活是教育的主要途径。“生活即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体现得更充分。生活教育是一种实践教育,如果说学校教育更多是动脑,那么家庭教育更多则是动手,是一种行动教育;生活教育是一种即时反馈教育,会做与不会做、做得好与做得不好都是显而易见的,孩子可以通过尝试错误,随时校正自己的行为;生活教育是一种价值观和态度的教育,价值观与态度都是主观的,是潜移默化形成的,它往往不是通过知识和概念的学习而获得的,而是通过生活与实践,逐渐形成的,家长是孩子效仿的对象,有什么样品德的家长往往就会带出什么样品德的儿童。家庭生活可以在孩子品德形成、学会爱与被爱、正确对待挫折、学习沟通方式、培养行为与思维习惯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加大政府的统筹协调的力度。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由政府统一组织安排。首先政府要明确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既不能任由发展,又不能包办代替。政府应该加大对家庭教育工作的规划、统筹和协调,出台相应政策,提高家庭教育的专业指导与水平。由于家庭教育比较复杂,涉及家庭、社区、学校等多方面,因此可以由多部门组成领导小组,各部门分工负责。如家庭暴力对于孩子的身心伤害很大,防止和杜绝家暴,司法部门、社区或村委会都要介入;如由于父母缺位导致的留守儿童隔辈看护、抚养的问题,社区、村委会、学校等应该齐心协力等。全社会都应当意识到,家庭教育不仅是家庭和学校的事情,也是社会的责任。

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与服务。 政府要调动社会力量支持与服务家庭教育,鼓励家庭教育支持服务形式的多样化,切忌一刀切,要贴近家庭和家长,设置半径一公里的家庭教育服务圈,引进社会治理手段和第三方管理机构,加大评估与监管力度,确保家庭教育的优质服务。

形成共育格局,促进儿童发展。 政府、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对象都是儿童,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要求教育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如果各唱各的调,儿童的发展就会扭曲。政府方面要构建家教合作支持系统(政策、经费、活动、人员等),营造良好的家、校、社合作的氛围。家庭与家长方面要发挥对儿童性情、品行影响的作用,为儿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校要发挥育人的核心作用,提供优质服务、搭建共育平台,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社区方面要发挥实践育人的功能,加大对儿童社会体验的支持力度。家校与社会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不是割裂的,而是在融合中发挥作用,融合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作者系中国儿童中心党委书记、儿童教育专家)

上篇:没有了
下篇:小小年纪“玻璃心”,竟是夸奖惹的祸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