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评论员 莫兰
最近,热播剧《都挺好》因为切中社会情绪脉搏的诸多痛点而引发极高的讨论度,形成了话题效应。
传统亲情秩序与现代社会的冲突、原生家庭造成的创伤、城市人群养老困境、不平等性别文化的戕害、女性的觉醒与反抗……这部“多棱镜”式剧作的每一个维度都值得深层解读。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它将家庭伦理剧中女主人设从柔弱到“硬核”的流变趋势继续往前推进。
不妨将时间轴往回移,审视家庭伦理剧近些年的发展。
被喻为“现实的一面镜子”的家庭伦理剧始终追随热点,不断调整主题,以适应观众尤其是作为“观影主力”的女性观众口味。从2010年前后的相亲结婚到2012年~2013年的生娃,再到2015年~2016年的子女教育,家庭伦理剧的主题从“结不结婚,何时结婚”转向“生不生娃,何时生娃”,再变为“谁来教子,怎么教子”,反映出整个社会家庭观、婚恋观的显著进步,而日渐宽松的舆论环境也让承受更多婚育压力的女性群体得以“减压”。
重中之重的女性角色设定,近十年间也从柔弱恭顺的“贤妻良母”演变成内外兼修的“硬核女王”。《双面胶》中的胡丽鹃、《媳妇的美好时代》中的毛豆豆、《当婆婆遇上妈》中的罗佳还是逆来顺受的小媳妇,《辣妈正传》中的夏冰、《夫妻那些事儿》中的林君已具备女强人的特质,到了《虎妈猫爸》中的毕胜男、《小儿难养》中的简宁、《小别离》中的童文洁、《我的前半生》中的唐晶,都是既主外又主内的“大女人”。女性角色的“站直”与“硬气”,恰恰是现实社会女性地位崛起的映射。
到了如今的《都挺好》,催婚、催生、育儿的压力都不再是聚焦点,而是回归亲情秩序这一主题,对家庭关系中的不同性别角色的审视由俯视变为平视,也少见借剧中人之口对女性进行规训的情形。
尤其是剧中不落窠臼的三个主要女性角色,确实值得好好打量。
苏明玉自小在重男轻女的家中受尽歧视与委屈,却从不自弃,一步一步拼搏到企业高管之位。在家庭纠纷中,她永远是最理性的一个,坚持原则不妥协,多次解救苏家危机。大嫂吴非,既忙工作,又要照料孩子,还得收拾愚孝、好面子、打肿脸充胖子的丈夫搞出的烂摊子。二嫂朱丽,爱憎分明,不齿丈夫啃老,主动提出一起还清欠公婆的钱。她们一反以往影视作品中被妖魔化为情绪冲动、无理取闹、歇斯底里的女性形象,异常清醒、冷静、明理,在一桩桩家庭决定中显示出顾大局、识大体、断大事的胸襟、格局与能力。
反观三名主要男性角色,性格上各有各的缺陷,处事方法亦存在偏颇。父亲苏大强,保守蛮横又怕事,“作天作地作儿女”不顾一切地捍卫旧式家长权威。大哥苏明哲,自觉应该背负“长子”之责,无原则地迁就父亲,为大家庭不惜牺牲小家;二哥苏明成,理直气壮啃老的“妈宝男”,个性油滑,志大才疏。他们往往是家庭纷争的挑起者、问题的姑息者、矛盾的推波助澜者,令事态陷入无法收拾的地步。鲜明的对比拉动观众心中的天秤一边倒地倾向三位女主,“苏家问题三男”则在网上成为批判的焦点。
社会议题是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土壤,从影视作品艺术化的图景中可以窥见社会思想观念的变迁。《都挺好》中的女主人设之所以受到观众的高度认同,正在于它是现实的真切写照。通过个体努力,许多女性的文化程度、工作能力、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都不输男性。也因此,无论在职场还是家庭中,她们都拥有了实实在在的话语权、议价权和决策权。这样的变化是我国性别平等推进、女性地位提高的结果。
与其说《都挺好》是“讨好女性”,不如说它顺应了奔涌向前的时代潮流,为真实的女性群体画像。
时代变了,女性再不肯遵循什么陈腐的“娘道”“妻道”“女道”,她们不想被定义,她们要做自己。文艺作品如果不能拥抱时代、观照现实、反映社会,用明德引领风尚、促进性别平等,哪怕艺术水平再高,也是失败的,最终的命运只能是萎于故纸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