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华辉
渭水,发源于甘肃渭源县鸟鼠山。顺着河西走廊的方向,穿越黄土丘陵地貌,在秦岭与六盘山相隔的平原地带奔腾而去。秦人的祖先曾在这片土地上逐水草繁衍生息,顺着河流向上突进,或者向下迁徙,遗留在时光碎片里的脚印,都是历史的烟尘。河流穿过岁月,流经关中平原,沿途无数河流与故事汇聚其中,在长安城外日渐丰盈之后,在潼关三河口汇入黄河。
我对于渭河最早的印象,来源于小时候看的电视剧《封神榜》。其中有一段是讲文王梦熊的故事。说的是,姜子牙下了昆仑山,来到渭河之畔。文王夜梦飞熊,次日占卜,卦象显示将会得遇良才。于渭水之滨巧遇直钩钓鱼的姜子牙,遂请入府中成为丞相。传说中,姜子牙钓鱼的地方,就在宝鸡。因为这个故事,那地方成为了一个景区。但历史悠远,古人钓鱼的地方、休憩的地方、隐居的地方、甚至小解的地方都被冠以名头成为景点,一般没有确凿的资料佐证,当作一种宣传手段来看即可,不必当真。
初中时,我曾有幸在蔡家坡段的渭河边上度过一个暑假。那时候的渭河还未经治理,河边比较杂乱。夏天的风吹过,空气中满是河泥腥臭的味道。虽然河边的稻田里有很多跳虾,池塘里开满了荷花,但蔡家坡作为岐山最早的经济中心,工业发展异常迅猛——以至于很多年之后的现在,民间仍然有蔡家坡有可能脱离岐山的行政管理,成为宝鸡新区的传言。但是这么多年,蔡家坡无论如何发展,都是岐山的蔡家坡——那时候工业的发展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却成为人们的心头痛。渭河两岸的人可以枕着潺潺流水入眠,梦里芦花月影,虫鸣蛙叫,但是一阵微风吹过,人们还是被迫掩上了口鼻。几年之后,当地开始对渭河进行治理。现在已经碧水蓝天,河边鸟语花香。
渭河一路向东,奔腾不息。潺潺流水到达高陵的时候,巧遇泾河的汇入,便形成了传说中的“泾渭分明”。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泾河又是渭河的最大支流,泾河和渭河交汇时,由于含沙量不同,呈现出一清一浊,清水浊水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奇特景观,形成了一道非常明显的界限。后人就用泾河之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来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也用来比喻人品的清浊,比喻对待同一事物表现出来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我曾经到过泾河的源头。从西安一路向北,过彬县、长武县,进入甘肃境内。继续向北行驶,过泾川和平凉,到达固原市泾源县,便到了泾河的源头。那年的五一假期,我沿着泾河逆流而上。一路向北,越走越寒冷荒凉。西安周边的槐花早已开尽,这里的槐花正含苞待放。越是往北,干涸的土地上便看不到一点绿色。赤红色的土地裸露在外,让人觉得无比苍凉。途中想起以前在课本上学过的古文《柳毅传》,其中说到的泾河龙王,便是这里了。由此想到,那被弃牧羊的龙女,如何在这荒凉的土地上度过无数个日升月落。当她遇到柳毅,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个男人身上的时候,是怎样的惊喜和惴惴不安。
渭水一路而来,无数涓涓细流汇入其中,才让它在潼关与黄河交融时有了磅礴的气势。潼关县秦东镇是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洛河在这里汇入渭河,渭河在这里汇入黄河。这个地方特别有名,被称为三河口。陕西、山西与河南三省在这里隔岸相望,洛河、渭河与黄河在这里携手奔腾。史书上无数次提到潼关。老子从函谷关、潼关经过,使《道德经》流传千古。而当年项羽刘邦有言在先:“先入关破秦者王之。”意思是先入潼关,占领咸阳的人可以称王。可是刘邦率先入关,只是驻军霸上,这个霸上我一直在疑心是不是现在的浐灞,但一直无缘考证——才有了后来火烧阿房宫以及“三秦”的由来,也就有了刘邦在汉中休养生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千百年来,渭河留给人们的不仅是神奇的传说。河流曲折蜿蜒而来,沿途的许多渡口,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和不可遗忘的故事。至今,在咸阳,依然能看到渭河中遗留有许多古旧的木桩。岁月往前追溯,那些木桩之上,擎举的是一座座桥梁。不知那些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祖先,是否曾在这古桥之上向远处眺望?他们向后看见历史,向前,可曾看到辉煌的现在?
河流依旧是那条河流,只是河流两岸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那些曾经驶于河上的船只,行于桥上的古人,兴衰于这里的周秦汉唐,都在岁月的洪流之中消逝无踪,唯有这条河流,从远古而来,披星戴月,酿造浪潮。它淹没了一切,又滋生了一切。正所谓“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