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9/1/20190128b4fa5173dec9464fb08b72dd634c1753.jpg
风景如画的凉风村。 许真学/摄 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三纵三横通往各社的交通网。 创办微型企业,对全村产业发展进行全面整体规划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9-01/28/056551.html

等待处理…

重庆凉风村从“破产村”到“微企村”

国家级贫困村逆袭成网红打卡地

2019/1/28

风景如画的凉风村。 许真学/摄

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三纵三横通往各社的交通网。

创办微型企业,对全村产业发展进行全面整体规划,形成三层U字形产业。

建设旅游度假区,成为万盛经开区全域旅游的网红打卡地。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许真学 任然

□ 李伶俐

1月21日,山城重庆迎来了一个难得的晴天,在万盛经开区关坝镇凉风村,冬日的太阳照得村里暖洋洋的。凉风村村民聚居点沿着河道往山峦深处延伸,河道两旁,鱼塘、步道蜿蜒相依,大青石、紫薇树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休闲图。若不是听村党委书记、妇联主席李明会详细介绍村子的发展,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国家级贫困村。

村集体企业破产,煤企村成国家级贫困村

“要说凉风村一直就穷,那也不是。”李明会说,在20世纪80年代,凉风村凭借丰富的煤炭资源,经济条件算得上不错。但在1993年和2013年,因经营不善,村子的两家煤矿企业相继破产,依靠煤企生存的村民们突然断了收入来源,不得不重新回去种地。煤矿企业的倒闭也让村集体经济遭受重创,欠债104万多元。“那时,村集体账户上仅有的71.4元都被冻结了,发展艰难。”李明会摇摇头。

11个合作社中7个社不通公路,唯一进村的硬化公路也只通到进村口。2009年,村民们集资加上申请的政策补助金,凉风村终于建了一条进村主公路。2014年,凉风村成了国家级贫困村,村里499户中就有7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除127户村民建了砖瓦房外,其余的村民还住着土瓦房。

“那时候年轻姑娘都看不上我们村,嫁进来的姑娘太难留住了。”李明会说,村里有些外出务工青年在外谈了女朋友,带回村里一看,大多数姑娘都不愿意留下来。“穷”成了凉风村人不愿提及却又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从产业重构、创办微企“突围”

2014年,李明会参加了重庆市扶贫办的一次培训,这次培训让李明会了解到国家的扶贫政策,也让她学习到很多经典的脱贫案例。也正是这次培训,为凉风村打开了致富新世界的大门。

回到家,李明会制定了发展方案:一方面号召村民创办微企,另一方面在原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重新布局。想象是美好的,可现实泼了李明会一盆冷水。“我们这个村开农家乐、办微企?你怕是说笑喔,哪个来?”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戳中的都是村子的痛处。

是的,谁愿意来?可是不尝试就永远没有出路,李明会便动员村干部们带头注册微企。凉风村虽然穷,但因为水质好,村里早在20世纪90年代便建起了四五十亩鱼塘,见村干部们在注册微企,一些有鱼塘、果林的村民也开始尝试注册。与此同时,村里积极引进有经验的渔业企业对全村鱼塘进行规划发展。2015年,凉风村又引进了农业企业,流转集中农户土地发展规范化农业。

流转土地也颇为不易。几场院坝会开下来,村民们都提出了同一个问题:“土地流转出去了,如果企业发展不起来,我们吃什么?”这一问题促使凉风村“两委”对全村产业发展进行了全面的整体规划:以流经村子的溱溪河为基点,河道两边海拔550米以下的区域为渔业区,主要利用水资源发展渔业,海拔550米至800米的区域发展李子、葡萄、樱桃等水果种植,海拔800米至1200米的地方以休闲度假区为主,形成了三层U字形产业。

李明会说:“我们做了最坏的打算,引进的农业企业种的东西一定是能直接吃或能直接卖钱的,这样即使农业企业有一天做不下去了,我们的村民也可以依靠这些产业,有一碗饭吃。”

从2014年起,在国家扶贫政策资金的支持下,凉风村的基础设施逐渐改善,2016年,三纵三横通往各社的交通网开始建设。随着万盛经开区全域旅游工作的推进,凉风村也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设施改善—产业推动—旅游促进”让凉风村的发展进入了良性循环,凉风村也逐渐成为万盛经开区全域旅游的网红打卡地。

凉风村“两委”统计显示,从2014年至今,凉风村微型企业从10个发展到了172个,其中110个为农家乐。

40岁的付应素家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煤企破产后的两年多里,生活压力让夫妻俩喘不过气来。村子发展起来后,丈夫犹建军获得了村里的公益性岗位,付应素也在养鱼基地做起了鱼塘管理,夫妻俩每月的工资收入有3000多元。2015年,付应素还将家门口的牛圈、猪圈改建成了小卖部,每年能为家里带来3000多元的收益。“我们的愿望就是村子再发展好一点。”付应素笑着说,还想把小卖部再修整修整,多进些产品销售。

2015年,付应素家成功脱贫,这一年,凉风村也摘掉了贫困帽。

微企、合作社牵手农户 一条长期致富路正在探索

在凉风村“两委”临时办公室前的荷花池旁,“梦乡村”“富乡村”“美乡村”九个大字格外醒目。李明会说,这是村子的目标,也是凉风村正在走的路。

2018年,凉风村77户贫困户中76户已成功脱贫,加上新增两户贫困户,如今还有3户贫困户正在脱贫。为帮助贫困户脱贫,巩固脱贫效果,凉风村制定了微企、合作社牵手贫困户、脱贫户的发展路子。

返乡开办农家乐的黄世卫、何文香是一对年轻夫妻,2016年夫妻俩看好村子的发展前景,从浙江返乡开办了滨水人家农家乐。2017年,凉风村举办了一场国际钓鱼比赛,邀请了全国各地的钓鱼爱好者参加。因为这一场活动,凉风村被外界所知,村里的农家乐迅速成长起来,何文香家的农家乐也在村里崭露头角。2018年年初,在微企牵手脱贫户行动中,何文香一家与3户脱贫户签订了蔬菜、粮食等的收购协议,并买了糯玉米、蔬菜种子送到脱贫户家中。何文香说:“我们生意好的时候就打电话让他们送货,价格不低于市场价,客人不多时,他们也可以将蔬菜直接运到镇上去卖。”

“曾经我们的李子卖5毛一斤,还要辛苦运到镇上,现在我们村的李子10元一斤,客人自己摘。”说着村里的变化,李明会又带着记者来到两间旧砖房前。这里原是村里的提灌房,因为发展乡村旅游被改造成了酒吧。

“村民们尝到了甜头,自然会支持村里的发展。”李明会告诉记者,目前,凉风村正在探索“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发展模式,通过合作社牵手农户,让致富路走得更长久。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151户村民加入了渔业专业合作社,259户村民加入了果蔬专业合作社。凉风村的未来,更是可期。

上篇:冬残奥会或首次实现参赛项目性别平等
下篇:基层妇联就该扎根在群众中间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