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记者 姜微 何欣荣
城市GDP在国内率先突破3万亿元,自贸区改革有127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全球科创中心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功举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上海坚持“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以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姿态,奋力创造城市发展新传奇。
落实国家战略,自贸区改革结硕果
“2018年,浦东新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超过1万亿元,财政总收入超过4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1万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000亿元。”近期,上海浦东新区两会披露的“两个1万亿”发展数字,引起国内外关注。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浦东交出令人振奋的成绩单,与上海自贸区的改革先发效应密不可分。
首张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率先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首个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作为改革开放“试验田”,在投资、贸易、金融和事中事后监管四大方面,上海自贸区挂牌5年来已经有127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有力服务了全国改革开放大局。
与此同时,自贸区释放的改革红利,也推动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6月底,上海自贸区累计新设企业逾5.5万户,是前20年同一区域设立企业数的1.5倍。以上海1/50的面积,上海自贸区创造了浦东新区3/4的GDP、上海全市1/4的GDP。这种“高产田”效应,支撑浦东新区近年来的GDP增速一直高于上海全市平均水平。
以开放促改革,在开放中创新
今年1月初,特斯拉超级工厂在上海临港地区正式开工。这一超级工厂是上海迄今为止最大的外资制造业项目,预计总投资约500亿元。
从签约、拿地到开工,只花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在开工仪式上,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说,特斯拉“充分感受到令人惊叹的上海速度。”
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高地,以开放促改革是上海一贯的特色。2018年7月,上海推出扩大开放100条举措,其中明确提到:“加快实施汽车、飞机、船舶产业对外开放,按照国家部署加快取消汽车制造业外资股比以及整车厂合资数量等的限制”。
开放倒逼改革,开放也能激活创新。
在日趋白热化的全球科技竞争中,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众所瞩目。针对这些重点领域,上海集中力量攻坚突破,抢占制高点、跑出“加速度”。
新起点上再出发,用好“四大战略支撑”
增设自贸区新片区、上交所设立科创板、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在2018年11月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中央交给上海三项新的重大任务。
近期召开的上海市委全会提出,这三项新的重大任务,连同进博会一起,构成了上海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推进改革开放的“四大战略支撑”。
自贸区新片区是上海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大平台。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是上海扩大对内开放的重大平台。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资本市场的重大制度创新,将打通科技与金融的连接通道。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我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也是连接国内外市场的重大平台。
面对新的实践要求、重大任务,没有现成的范例和可循的模式。上海市委表示,要“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创造性地谋划推进各项工作”。唯有如此,才能使上海的工作有兴奋点、落实有发力点、经济有增长点、发展有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