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琦(右)调研贫困地区产业发展。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许真学
□ 李伶俐
近日,仔仔细细研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后,重庆陶然居饮食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严琦深受感动,信心倍增。
听说过严琦故事的人都会记得,她是靠着5张小桌子起家的“田螺姑娘”。创业至今23年,她将陶然居发展成了集农餐旅为一体的综合产业企业。
严琦将自己的成功归功于国家的好政策。她说:“党的号召和国家政策之于企业,就相当于天气预报之于农民,企业发展如果离开了党和国家,不会做大更不会长久。”因此,从创业到发展壮大,严琦一直要求,党有号召,企业就有行动。
国家政策留退路 两年赚到人生第一桶金
严琦曾经是一名银行职员。1995年,在银行工作满十年这一年,想要改行创业的她不顾家人朋友的反对,在白市驿镇租了一间路边店,开起了一个只有5张小桌子的小饭馆,起名“陶然居”,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
“很多人说我勇敢,但我认为如果不是国家政策给我留退路,我还真不一定敢。”严琦说,那时候国家鼓励公务员下海当个体户有一项停薪留职的政策,这项政策是她敢迈出创业这一步的最强动力。
下海创业后,严琦的“陶然居”结合重庆人喜好麻辣的饮食习惯,在与厨师多次试验后,推出陶然居的第一道招牌菜:辣子田螺。
严琦请南来北往的司机免费试吃辣子田螺,靠着这道招牌菜和“吃客”们的口口相传,陶然居的生意越来越红火。1996年年底,光凭辣子田螺一道菜,严琦一天就可以挣5000多元。1997年1月,她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0万,严琦也因此被大家称为“田螺姑娘”。
紧跟新农村建设 深入农村建立示范基地
进入新世纪,严琦趁热打铁,迅速拓展市场。与此同时,已成为企业董事长的她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从2003年起,严琦每年拿出资金为重庆贫困地区捐建至少一所光彩春蕾幼儿园,至今已有23所。
2006年,紧跟国家新农村建设,严琦开始扎根白市驿镇高田坎村,建起了新农村示范基地。2007年,仅基地景观餐厅便帮助了上百名农民就业。目前,已有200余名农民在基地大棚区、果林就业。陶然居还建起了豆瓣、泡菜系列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与当地农户签订采购协议,农户按订单生产农副产品。
而后,陶然居又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在周边多个区县建立了原材料基地,把企业原材料的“第一车间”放到农民的田间地头的同时,使农民从分散的个体耕种模式变为在大户或农业公司带领下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陶然居成功带动了当地一批农业生产大户、运输专业户、农业经纪人成长起来,数万农户在共同投入产业发展中增收致富。
投身精准扶贫 以产业扶持助力乡村振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跟随着精准扶贫的步伐,陶然居又进一步扩大了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投入,深入贫困地区,通过产业带动、农特产定制、客源引进的方式,参与到精准扶贫中。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了解到,继续以“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农业形式,陶然居在重庆11个贫困村建立了农产品原辅材料采购点,采购农产品达1480万元,帮扶贫困户266户,帮扶贫困人口672人。陶然居还投资2000万元在荣昌区建立了“陶然居荣昌生猪养殖基地”,对42名贫困养殖户实行“统一配送猪苗、统一配送饲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保护价兜底”,解决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增强了贫困户的脱贫信心。依托2002年建立的餐饮职业培训学校,陶然居还对153名建卡贫困户进行免费技能培训,并推荐就业。严琦告诉记者,陶然居在员工招聘时也重点针对当地贫困人口,对建卡贫困户实行“双优”政策,优先培训优先录用。
“我们是做实体的。”每每有人将她的产业定位为服务业时,严琦总会这样说。严琦说,餐饮是依托于农业的,陶然居早就不再是卖一道菜那么简单,从进入21世纪起,它就朝着农餐旅相结合的路子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定心、安心’,更让我们发展‘有信心、有决心’。”严琦认为,把总书记的讲话仅仅当作“定心丸”还不够,更应该当作民营企业“再出发、大发展”的“集结号”。下一步,她将打造新陶然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建立一个泡菜小镇,带动更多农户发展产业致富。同时,她还将跟随着“一带一路”的脚步,把陶然居开到国外,把中国味道带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