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留芬(左)在岩博村的韭菜地里与村民交流种植计划。 (图片来源:新华网)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姚鹏 周玉林
贵州省盘州市淤泥乡岩博村地处土地贫瘠的乌蒙山区,自2001年1月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余留芬始终带领这里的村民与贫困战斗,这一斗就是17年。凭着敢想敢干的勇气和智慧,这个外嫁进村的媳妇与村民们一同开山修路,贷款办企业,硬是把一个不通路、不通电、不通水的极贫村带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文明村。
17年前的岩博村到底穷到什么程度?村集体经济为零,全村人均年收入不足800元,住的大多是土瓦房、茅草房,不少地方甚至人畜混居,粪水横流。
“进村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遇到下雨天去趟县城得走上一整天。”1969年出生的余留芬,20岁就嫁到了岩博村,但生活的艰辛始终未曾压倒她。
20世纪90年代,敢想敢做的余留芬在村里的煤矿附近开起了超市、饭馆……由于她勤快、头脑又活,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很快便成了岩博村首先富起来的人家。
2000年,岩博村的村干部多次找到余留芬,希望她能出任村党支部书记,带着大家一起干。反复考虑之后,2001年,不到32岁的余留芬扛起了岩博村村支书的担子。当时,当地少数民族村寨中还没有女人当村支书的先例,很多人并不看好她,但余留芬暗自发誓“一定要干出个名堂来”。
要想富,先修路,走不出去是制约岩博村发展的最大阻碍。上任后的第7天,余留芬决定先修路。白天,她与村民们在工地上一同挖泥巴、掌钢钎、抡大锤,晚上还要为了协调修路占地的问题挨家挨户做工作。看到修路缺钱,她还拿出了自己的4万元。
历经3个多月的奋战,一条4.5米宽、3.5公里长的通组路终于修通了,随着鞭炮声响起,两辆拉着10多吨煤的大货车开进了村里。现在说起这件事来,村民们依然对余留芬赞不绝口——要不是当年她的决定,我们还被封在大山里面呢。
路修好了,“第一桶金”从哪里来?余留芬想到了村里的1480亩林场。
林场早已被转包出去,赎回来要23万元,这对于一个村集体经济为零的贫困村来说不啻为天文数字。余留芬自己拿出了4万元,然后决定出去借钱。她跑遍了方圆十多公里,终于从一家煤矿借到了钱。
林场赎回来了,第一次间伐就获得了8万元的利润,第一笔属于岩博村的收入写进了村委的账本里。
有了“第一桶金”,余留芬趁热打铁,开始带着村民调整产业结构,把养殖、酿造、加工、运输等特色产业发展得风生水起,岩博村休闲山庄建起来了,蔬菜大棚建起来了,煤矸石砖厂建起来了,小锅酒厂建起来了,肉牛养殖场建起来了,火腿加工厂建起来了……
岩博村传统的单一生产模式彻底改变,村庄的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岩博村,集体资产达到6200万元,人均纯收入15457元,纵横交错的水泥硬化路通到各家各户,家家住上了漂亮的楼房,一多半农户买了汽车。
在贵州茅台集团的帮扶下,岩博酒业在2013年成功研发出清酱香型优质白酒——岩博“人民小酒”,很快受到市场青睐。看到酒行业的潜力后,余留芬决定把重点放在发展酒业上。
为了尽快扩大生产规模,村里采取了“招商引资+集体入股+村民入股”的融资方式,余留芬带头抵押财产向银行贷款。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岩博酒业很快从大山深处的小作坊升级为全国性品牌,年生产能力5000吨,可解决300余人就业。
如今,岩博酒业正在推进提质升级,力争年内把“人民小酒”产能扩建到1万吨以上,并上市挂牌“新三板”,力争在2020年把规模扩大到年产5万吨,建成几十万亩高粱种植基地,带动周边更多农民群众走上富裕之路。
带领村民致富的同时,余留芬从来没有忘记身为共产党员、身为基层干部的初心,始终全心全意为村民解难事、做好事,做大家的贴心人。岩博村的村民只要遇上困难,余留芬就一定会伸出援手。
村民肖本玉得了直肠癌,余留芬亲自开车将他送到云南省肿瘤医院治疗。目前,肖本玉已经基本康复。
村民许胜利在外创业失败,负债累累,连孩子上学的费用都无法支付。余留芬借给他5万多元,帮助他的孩子完成学业,还帮他办起了养殖场。
村民彭回香丈夫瘫痪,儿子去世,生活非常困难,连居住的房子都成了危房。余留芬除了自掏腰包帮助她以外,还帮她向上级部门争取帮扶经费,帮她盖了一栋新房。
……
对于余留芬的好,岩博村的村民们看在眼里,感激在心里,每家每户都把她当作亲人一样看待。岩博村打通串寨公路时,余留芬不慎在工地上摔成了腰椎粉碎性骨折,听到消息,村民们自发赶到医院看望,他们含着泪请求医生:你们无论如何都要救救我们的好支书啊!她是我们的家人,我们离不开她!
由于工作出色,这些年来,余留芬先后获得全国农民女状元提名、贵州省劳动模范、贵州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并当选为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但在她看来,自己不过是做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应尽的本职工作。
“在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党员干部就是要带头引领,用实际行动树起一面旗帜,才能带动百姓跟着干。”余留芬说,“让群众共享脱贫红利,一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