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宁
刚刚退休的人,活力应该依然还四射。不但生活尚能自理,还有精力做些自己想做的事。如果不必带第三代,正好可以安排自己的生活。然而,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需要照顾的高龄老年人越来越多。在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竞争更加激烈的今天,不少家庭都感到照顾老人有压力,往往照顾高龄老人的任务落在低龄老人身上。如果这时,再赶上家里有人突然生了重病,照顾者自己又身体欠佳,就会过得不爽。谁都希望任何时候都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退了休还能发挥自己的作用,让自己能有尊严地继续实现自身价值。但是,未必那么容易如愿。
边界不清会招致心理失落
一位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女士,多年单身,本想退下来之后能轻松轻松,做些自己以前想做而没有时间做的事,比如出去旅游。可是,现实让她根本没法实现这个梦想。
首先,她得面对自己的两位高龄父母,他们都已经年近九旬。原先是她们兄妹三人一起侍奉父母,哥嫂已年过七十,身体又不大好,本来妹妹住得离父母最近,因此看望得更频繁一些,况且家里还请了保姆,不必她每天盯着。但是,她妹妹最近突然被查出患有癌症。这一下就全乱了。
妹妹病倒,全家揪心。她的职业与医疗沾点边,就急着帮妹妹找医院和医生。妹妹要手术、要化疗,不能常去看望父母了,只好由她来代替。可老父老母只是一个劲儿地向她打听,怎么看病,怎么治疗,没有不插嘴的。若不让他们管,当下就翻脸。
按了葫芦起了瓢,刚安抚好父母,妹妹那又出了状况。她找好了医院,妹妹不去,外甥不信任她帮忙找的名医,却不知从哪儿找了个无名医生,胡乱治疗,她又不能视而不见。她一个人过了多年,一直把父母家看成自己的家,视兄妹为最亲的人。她忙前忙后,又照顾父母,又给妹妹调换花样做吃食,给她家当后勤,又急又累,还不被外甥认可,她觉得自己简直快要崩溃了。
她的失落与单身生活有关。焦虑之下,她太想拿主意了,使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边界不清。她把手足之情当成自己的寄托,全力以赴地出力,自认为是应该的;但不承想,自己的意见竟不被采纳,及时拿出的最佳方案,竟然被搁置。这令人又急、又累、又失落。
但事实是,她无权代替妹妹及其家人做决定。妹妹已经不是家长可以操控的小孩子,无论懂医还是不懂,她自己有决定权。到哪里看病、采纳什么治疗方案,当姐姐的只能建议,不是最终决定者。至于外甥否定大姨的意见,这也正常。即便是自己的孩子,也未必一定采纳与听取父母的意见。每个人成年之后,都会有自己的主张,不一定听得进家人的意见。两代人看问题的角度、方式都不一样。就是亲生儿女,也可能对父母的意见不屑一顾,甚至看法相左。这是因为视角与知识结构的不同。
定位不准会造成心情欠佳,进入这种误区,得不偿失。对独自生活的人来说,调整心情不容易,但是,的确需要换位思考,不然身心健康会出问题。因为自己付出,就认定外甥就该有感恩之心,采纳自己的意见,这是高估了自己。不能因为自己付出了,就认定外甥应该知恩图报。其实,这个时候,外甥的心情也很乱,也希望用最好的方式来治愈自己的母亲,他也没拿大姨当外人,忽略了及时表达谢意。归根结底,这位女士得允许妹妹和外甥听不进自己的忠告,不必因被忽视而心理失落。
遇事首先保护好自己
人在又急、又累、又生气的情况下,免疫力会下降。单身生活多年,更得把握好自己与亲人的距离。既然是一家人,就别求感恩。对妹妹及她的家人,能做的仅仅只有建议与帮助,搞清楚自己没有决定权。无论什么时候,边界意识都不能少。抱怨和沮丧都解决不了问题,情绪不好,自己反而容易生病。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尽全力,也未必有多少回天之力。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量力而行,这样心情会好一些。
另一位丧偶的退休女性,她的母亲得了阿尔茨海默病,需要她照顾。她每天不知要重复回答多少次母亲提出的同样的问题。为了让自己不被折磨得垮掉,她退休之后开始学外语,打开电视和母亲一起看原版电影,一起收听外语广播节目,她还在网上和别人用英语交流,抽空到英语角参加活动。生活充实了,心情就变得好了不少。虽然她无力改善母亲的病情,但因为自己充实了,自己为自己的进步高兴,心情就开朗多了。她学着学着,渐渐能听懂不少英语广播,看懂一些英语小文章。她想着,有一天自己解脱了,可能会凭借自己所学的英语,到处去旅游一下。
目前,传统的养老方式已经无法保障老人安度晚年,父母居家养老,一旦儿女身体出了状况,便无暇顾及老人了。社会日趋老龄化、诸多实际问题越来越难以调和,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面临着种种不适应,而社会化养老还不成熟。未富先老的家庭,会让需要照顾老父老母的初老之人感觉身心疲惫。这时,一定要先得照顾好自己,让自己有个好心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再帮助家人。
依靠高科技,立足自己
当独生子女父母一代进入高龄阶段,就不再有这么多的低龄老人可以来参与照顾高龄老人。还好现在网络发达了,例如可以下载一些助老的手机软件求助,据说,网上养老院已经在京城出现。
有一位先生突发疾病要住院,女儿、女婿又在外地工作。情急之下,他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在网上发布了陪护需求,刚发布完,电话就响了。不到半小时,陪护的师傅就到了医院。这样的速度还是令人满意的。
一些专业养老服务平台,特点是响应快,还有直通车式的服务。一些手机软件把线上预约与线下服务加以链接。万一自己需要照料,或是年迈父母需要人照顾,而自己又力不从心,只要会上网,能用手机软件,就能叫来提供帮助的人。学会利用平台技术支持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十分有必要。为特困、空巢、独居老人提供服务的网络平台也会越来越多,重要的是老人们得学会搜索,学会使用。
学着掌握一些网络资讯,在照顾好年老父母的同时,也照顾好自己。父母的合理要求能满足就尽量满足;做不到的,也不必太过于愧疚,一切尽力而为,不然会两败俱伤。全家人一起心平气和地商量出大家都接受的最佳方案。尽力了,心安了,就可以了,不必过于为难自己。
更重要的是,退休之后,即便是过一个人的单身生活,也得找到自我实现的路径。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的母亲胡佩兰,70岁才从原郑州铁路中心医院妇产科主任位置上退休。即使退下来后,也坚持去出诊。她将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凑在一起,在8年间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一直到98岁还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胡大一接他母亲来京,要找人伺候她,她都不肯接受,一直工作到生命终结。临终前她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病人看完了,回家吧”。
依靠自己,找到自我实现的有效途径,晚年生活才会充实,自我定位才能准。把自己靠在亲人身上,在别人那里寻找生命的意义,不靠谱。要紧的是自己活好自己。
(作者系北京出版集团编审,曾任红枫妇女热线首批咨询员、教练,著有《女性眼中的外遇》《唤醒内在的力量——老年人自处心理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