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茹希佳
近期,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普华永道联合发布的《机遇之城2018》报告显示,全国城市“智力资本和创新”指标排名南京第一;近日,央视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和《第一时间》栏目公布了中国营商环境大调查,结果显示南京的创业者对政商关系的评价最高,鼓励创新创业,南京市委、市政府不遗余力,构建了“2018年市委一号文件+45个配套细则”的政策体系,打造充满活力、更具竞争力的创新生态链,让创新创业在南京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成功更容易。
通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目前,南京审批时效整体提速50%以上,成为继天津之后全国第二个没有非行政许可审批的城市。南京首创的“不见面审批”获得了中央的肯定和全国范围内的好评,目前正在向效率更高、服务更优的2.0版迈进。针对企业最关注的项目审批、产权保护、金融服务等十大问题,南京市政府敢于担当,掷地有声地喊出了“一概兜底解决”,“政府是真想给企业办事,切实改善了企业营商环境,让我们眼前一亮。”企业主发出了由衷赞叹。
据统计,2017年,南京发明专利授权量列全国前10强城市第五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49.7件。自主知识产权是最重要的创新资源,知识产权保护是人才创新创业中最重要的环境。多年来,南京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把南京建设成为全国知识产权保护最严格的城市。南京集司法、行政、仲裁多位一体的知识产权保护新格局基本形成。2017年初,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南京知识产权法庭正式成立,跨区域集中管辖发生在江苏省9市的部分知识产权民事案件。2017年1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批复筹建中国(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开展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工作。南京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逐渐加强,2017年南京市行政执法立案查处侵权假冒案件1476件,办结案件1375件。南京市科委发布的《2017年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指出,南京先后获批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中国(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等称号,知识产权工作成效显著。2018年6月,南京市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
与此同时,南京不断健全科技研发创新平台。南京“紫金山实验室”聚焦通信与网络、生命科学、新材料三大学科领域,建设国际一流水平的研发机构和国家级创新基地;“紫金山网络通信与安全实验室”,是我国在通信与信息领域唯一的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南京拥有东南大学国家专用集成电路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微结构国家实验室,中科院大学南京学院、中科院麒麟高新区科技城等120多家国内外有影响的研发平台,在科技前沿发力推动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引领南京高质量发展。
南京是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唯一特大城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打造国际研发城市。
2011年,南京市出台并实施了《南京高端研发机构集聚计划》,加速一批国内外著名企业研发中心集聚和高端产业集群,特别是加快吸引国内外500强企业研发机构在南京集聚发展取得了成效。
从2012年开始,南京市在江宁、溧水、高淳、麒麟、浦口、新港先后建设6个国际企业研发园,打造一批一流国际创新载体。南京与国际科技合作渠道越来越畅通,加快融入全球科技创新体系。
2016年11月8日,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创新合作大会在南京开幕,会上发布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创新合作南京宣言》。2017年7月5日,国际创新合作与技术转移论坛在南京举行。国际创新管理协会(ISPIM)将南京作为“中国中心”所在地,今年6月,首届创新管理国际峰会在南京召开,以后每年9月在南京定期举行“全球创新峰会”。
为了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近年来,南京围绕创新名城建设采取了重大举措,“一融合”,即校地融合发展;“两落地”,即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新型研发机构落地。在宁专家团队与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合作成立了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联合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组建了“江苏南京高新—劳伦斯伯克利生命可持续研发中心”;与英国剑桥大学筹建剑桥大学中国(南京)科技创新研发中心;与迷你硅谷创新集团、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等设立创新研究院……
今年1月2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高校院所组建新型研发机构,建立人才团队持大股,政府科技创新基金、投资平台和社会资本等多方参股的股权结构。在宁高校积极参与,全市133家新型研发机构签约落地,备案认定55家,其中包括3名诺贝尔奖得主、25个院士团队,展现了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前所未有的前景。
据统计,今年1~6月,新增境内上市公司6家,与上海深圳并列全国第一。目前,南京上市公司总数已达109家,这种爆发式增长,表明南京已进入科技创新创业的崭新阶段,一条活力四射的创新生态链正在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