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王永钦
呼和浩特,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曾几何时,呼和浩特被人嘲笑是个“大嘎查”,就是大村子的意思。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位于诗歌中“敕勒川、阴山下”的呼和浩特,却换上了另外一副面孔。好多自诩为“老呼市”“呼市通”的市民都感慨地说,近几年自己经常迷路,有的地方几天不去,就变得不敢认了。
小厕所大民生
呼和浩特,这个在首府城市中并不显眼的城市,近年来的表现却让人刮目相看,好多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例如,呼和浩特市大街上的卫生间是全国最多的,也是最漂亮的。
在这里,供人方便的地方不叫厕所,叫“青城驿站”。行人会感到惊叹,一个厕所竟然能建得这么高档,不仅没有一丝异味,还散发着丝丝香味,装修不亚于五星级酒店。更令人想不到的是里面配有咖啡屋,还有图书角,休息的桌椅,手机加油站及雨伞等。
呼和浩特市“青城驿站”及公共卫生间建设,不仅是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更是城市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体现。
据了解,2017年,该市全面开展“厕所革命”,设置“青城驿站”3067座。2018年将继续在重点公共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新建功能完善的“青城驿站”和小区驿站1200座,确保实现建成区每500米范围公厕服务“全覆盖”。一座座设施齐备、功能完善的“青城驿站”已成为呼和浩特市一道亮丽的景观。
根据新的建设标准,公厕面积、女厕占比得到了大幅提升,通风条件、消除异味、加装无障碍设施、休息、上网、取钱、购物、缴费等功能都已在“青城驿站”得以体现,有的还设置了成年人和儿童坐便器、洗手池、小便斗、婴儿托床、儿童安全座椅、紧急呼叫器等,为特殊群体提供了便利和安全保证。已初步实现主干道及繁华地区“一人一厕”专人看护,其他路段“一人两厕”看护的管理模式,保持公厕干净卫生。
呼和浩特市在推进公厕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厕所文化建设,着力将以“青城驿站”为主的公厕打造成环境文明新阵地。为全市公厕进行了统一编号,设置了规范的中蒙文标识牌,制作了统一的带有距离标识的公厕指引牌、制度牌、APP手机导厕地图,配备了WiFi,厕所内部设置温馨提示牌、爱心书屋、公益宣传标语、信息宣传屏、鲜花小品、室内挂画等贴心装置。
把百姓“获得感”作为改革“含金量”的重要依据
翻开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各领域改革的成绩单,可以感受到市委、市政府除顽瘴、克痼疾,真枪真刀触动利益“奶酪”的坚定决心。2014年,市委提出“要不等不靠,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把能做的改革先做起来”。经过努力,在全区实现了“八个率先”,即:率先大幅度削减行政审批事项、率先开展“区市合一”公共资源交易市场试点、率先进行文艺院团转企改制、率先推进行政执法综合改革、率先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率先推进工商注册登记制度改革、率先开展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工程、率先启动纪检派驻机构全覆盖和乡镇党委单设纪检书记工作。
生态文明被视为城市发展的“本钱”,呼和浩特市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全方位守护家乡的蓝天白云碧水青山。其中大青山的综合整治可以称得上生态修复保护的点睛之笔。呼和浩特市全部清理关停各类自然保护区内工矿企业,推进矿区生态修复治理,实施大青山自然保护区7条沟系治理工程。
令人欣喜的是,呼和浩特市全面深化改革在自治区实现多个率先,在全国拥有“非典型地区”的“典型经验”。一批改革试点走在全区乃至全国前列。其中作为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试点的和林县,由于改革经验典型,国家土地督察北京局在和林县召开了华北地区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现场会,并形成了《坚守底线思维引方向 稳住试点目标利长远——“非典型地区”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试出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典型经验”》的调研报告。
2015年按照“关键之年抓关键”的总体思路,呼和浩特市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在自治区盟市党政领导班子实绩考核中,首府的综合考评结果居全自治区第一。
呼和浩特市把百姓“获得感”作为改革“含金量”的重要依据。在多个领域、多个方向的改革创新中,都给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通过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倒逼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把“用绣花的功夫管理城市”的要求落到了实处。2018年,呼和浩特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任务,从2017年的25项增加到41项,一个更加便民、洁净、文明的城市展现在人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