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8/11/pc20181105d9cb4a43318a4e4197df41f8f68cd4ab.jpg
编者按 近日,中国药学会发布“2018年公众十大用药误区”,其中涉及儿童用药安全、药物依赖性问题、药物不良反应、海淘药品安全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8-11/05/054029.html

等待处理…

十大用药误区,你“躺枪”了吗?

2018/11/5

编者按

近日,中国药学会发布“2018年公众十大用药误区”,其中涉及儿童用药安全、药物依赖性问题、药物不良反应、海淘药品安全性、迷信偏方秘方、老年人换季洗血管、回避风险不接种疫苗等一些常见用药认识误区。中国药学会提醒公众:用药首先强调安全性,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谈到合理用药。合理用药应当遵循“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当性”四大原则。不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专家对这些用药误区进行的梳理解读,用药十大错看看你占了几条?希望对你在了解药品信息、掌握药品使用方法、改正不良用药习惯等方面有所启迪和帮助。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彭芸

日前,中国药学会在京发布“2018年公众十大用药误区”,旨在呼吁大家关注安全用药,学习用药常识,促进全民健康。

作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导的“全国安全用药月”重点活动之一,“2018年公众十大用药误区”分别涉及儿童用药安全、药物依赖性问题、药物不良反应、海淘药品安全性、迷信偏方秘方、老年人换季洗血管、回避风险不接种疫苗等一些常见用药认识误区。

据悉,这些误区是中国药学会从其主办的“药品安全网络知识竞赛”活动中收集到的81.6万次有效答题中分析梳理得出,它们具有公众误识率较高、潜在风险较大的特点。

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张继春主任药师、北京世纪坛医院的孙路路主任药师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王海莲主任药师等知名药学专家,对相关用药误区进行了解读。

误区一:成人药减量儿童用。用药首先强调的是安全性,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谈到合理用药。片面追求疗效要求医生输液等忽视“用药原则”的错误做法是不可取的。儿童不可随意减量用成人药,应根据医生处方合理用药,家长要详细了解药品说明书和注意事项,尤其要关注慎用和禁用信息。

误区二:自行停药没危害。中国药学会特约专家张继春说,有些患者长期服用药物,担心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有些患者在自我感觉病情好转或者症状减轻后就马上停止服药,不按照医嘱正确用药。而药物治疗需要一定疗程,自行停药,容易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加重,危及生命。应咨询医生或在药师的指导下逐渐减量、停药、换药或更改治疗方案,避免直接骤然停药引发严重后果。尤其是感染性疾病,要有足够疗程,才能彻底控制感染,疗程不够或会转为慢性感染。有些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要终身服药,不能随意停药,患者依从性较差的情况下,不规律服药,容易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加重,危及生命。

误区三:胰岛素有依赖性。胰岛素是人体内最主要的降血糖物质,是用来治疗糖尿病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武器,不具有药物依赖性,不必因担心成瘾而拒绝使用。最新医学研究发现,新发现血糖较高的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够采用一段时间胰岛素血糖强化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胰岛细胞功能,对患者长期控制血糖有很大好处。

误区四:药品怎么吃都行。错误的给药方式有时不但不能治病,还会直接影响药效的发挥,甚至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例如人们常用的泡腾片是一种特殊剂型,它含有泡腾崩解剂,一般是有机酸和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的混合物,二者遇水后发生化学反应,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若直接吞服,大量气体会急剧充斥气道,有引起窒息的风险。正确服用方式为先取半杯凉水或温开水100ml到150ml,将一次用量的泡腾片投入杯子,待药物完全溶解或气泡消失后摇匀服下。人们在用药时一定要注意药物的具体使用方法,以免引发严重后果。要避免的误区有:简单的随一日三餐服药,躺着服药,干吞药,掰碎吃或用水溶解后吃,用饮料送药,对着瓶口喝药,多药同服,喝水过多,服药后马上运动,服药期间不注意饮食禁忌等。

误区五:别人能用的我就能用。人体存在基础水平、个人体质和疾病病情的差异,如跟风用药,可能因错误用药而掩盖病症进而延误治疗,严重则会损害身体。比如有些老人听说阿司匹林可以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预防脑卒中、心梗等,便自行去药店购买服用,服用一个月后发现拉黑便,原来是胃出血了。胃肠道症状是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长期使用容易导致胃黏膜损伤,引起胃溃疡及胃出血。所以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之前,必须征求医生或药师意见,经常监测血象、进行大便潜血试验及胃镜检查。若想参考他人的用药经验,最好先咨询医生或药师,在专业的指导下合理、对症用药。

误区六:不良反应很可怕。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有一定概率,但不是一定会发生。药品说明书中记载的不良反应越详细,对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的后果以及避免和救治的方法也越清楚,能更好地权衡患者用药的利弊得失。

误区七:偏方秘方治大病。偏方,通常是指那些组方简单、药味不多、易于就地取材、对某些疾病具有特殊疗效的方剂。这些方子也经常被称为土方、便方、验方等,在使用这些偏方治疗疾病时务必慎重。有些流传下来的偏方确实有疗效,但有些偏方却是江湖游医行骗的幌子。盲目使用偏方不仅可能浪费时间和金钱,还可能会延误病情的治疗时机,损害患者的健康。

误区八:海淘药品可放心用。海淘药品说明书没有中文标示,给消费者了解药品信息带来困难,可能引起使用不当而影响治疗效果或引发不良反应。在购药时应根据病情对症下药,不要盲目跟风,选择药品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或药师。

误区九:一换季就去洗血管。人因为多吃少动或是自身代谢出现故障,导致血脂异常。过多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存在于血液中,容易出现动脉血管斑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属于慢性病,需要坚持长期规律性治疗。每年定期一两次输液“洗血管”会对人体局部血管有扩张作用,但补液结束后几天,药物代谢完毕,并不会长期对损害的血管有“修复”效果。对于已有危险因素的患者,还是应注意均衡膳食,规律运动,遵医嘱规律服药。

误区十:回避风险不接种疫苗。疫苗接种是世界公认最经济、最方便、最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手段。疫苗的普及接种,有效避免了无数儿童的残疾和死亡。世界各国政府均将预防接种疫苗列为最优先公共预防服务项目。疫苗不仅保护个体,更重要的作用是群体免疫。整个群体中拥有免疫力的人越多,疾病就越难以传播。虽然疫苗也可能发生不良反应,但接种疫苗带来的效益远远高于风险。

中国药学会副理士长兼秘书长丁丽霞表示,以上“十大安全用药误区”从一个侧面说明公众用药常识较为缺乏,用药科学素养亟待提高。一个简单的用药错误有可能会给患者乃至家庭带来痛苦和伤害,普及安全合理用药知识,增强公众安全合理用药意识,形成良好的用药习惯,是促进公众健康,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一环。

中国药学会还提醒公众,用药首先强调安全性,合理用药应当遵循“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当性”四大原则。

上篇:没有了
下篇:女人秋冬手脚凉,怎么暖?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