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8/11/pc20181103dac6a191d9aa4cad89344ac0079c9608.jpg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 记者 姚鹏 钟先梅的双脚有节奏地踩动着老式木制织布机的踏板,双手来回抛掷着线梭,伴随着吱吱呀呀的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8-11/03/053986.html

等待处理…

湖北红安大布传统纺织技艺传承人钟先梅

传统手艺为老区妇女织出幸福蓝图

2018/11/3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

记者 姚鹏

钟先梅的双脚有节奏地踩动着老式木制织布机的踏板,双手来回抛掷着线梭,伴随着吱吱呀呀的机杼声,织布机上的红安大布一点一点地呈现出色彩鲜艳的纹理。这一刻,时光仿佛倒流了千百年。

红安大布,是湖北红安县大别山区世代流传的一种日用土布,工艺传承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革命战争时期,红安流传着“最后一把米作军粮,最后一尺布缝军装”的民谣,歌里用来支援红军的最后一尺布指的就是红安大布,让这种农家自织自用的日用品又带上了中国革命的红色印记。2009年,红安大布传统纺织技艺入选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红安大布又亮相上海世博会“中国元素活动区”。身为红安将军红土布织锦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钟先梅,正是红安大布传统纺织技艺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钟先梅告诉记者,很小的时候,她便对这门古老的手工艺产生了浓厚兴趣,大人不在家时就自个儿摆弄织布机,十几岁便掌握了从纺纱到上机织布的全套工艺。

1992年,初中毕业的钟先梅在镇上摆了个小摊,白天售卖织布用的棉线和织布机上的配件,晚上在家织布。2000年,一位武汉来的客人找到她,要买纯手工制作的大布床单,结果把她陪嫁的两箱大布都买走了,紧接着又有许多外地客人到她这里来买布,

看到大布这么受欢迎,钟先梅受到了启发,决定专门织布来卖。钟先梅经常加班加点织布,产品却总是供不应求。

眼看着自己一人忙不过来,钟先梅想到了发动周围的农村妇女跟她一起织布致富。2010年,她创办了红安将军红土布织锦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农户+合作社+市场”的模式,集中向农户提供织布的棉线,再按照保护价格收购农户的土布推向市场。很快,合作社的社员遍及华家河镇36个村,辐射周边的七里坪镇、城关镇,入社妇女超过1000人。

当时,每名妇女织一床布,纯收入只有50元,钟先梅认为,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实行“精品战略”,为红安大布提档升级。她为合作社的大布注册了商标。并在县妇联、劳动局等部门的支持下,自编教材,每年开展大布纺织技能培训,参训妇女累计达到4000余人。

2014年,钟先梅被评为红安大布传统纺织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她的肩头,又多了一份使命。

“红安大布是生活技艺,也是民俗文化,必须传承下去。除了帮助农村妇女脱贫致富,如何对红安大布传统技艺进行有效保护和传承也是一个紧迫的课题。”钟先梅说道。

为了让红安大布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钟先梅在县职教中心开设了“非遗”传承课,亲自担任传承教师。后来又在武汉“非遗”传承园开办了红安大布传习所,并通过有关部门牵线,钟先梅还与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建立了产学研校企合作模式,由纺大专家设计大布衍生产品,由合作社组织生产投放市场。

2017年,在红安县妇联的支持下,钟先梅启动了湖北省公益木兰项目——传承“非遗”文化巧手助推精准脱贫电商培训项目,引导农村妇女通过制作大布衍生品来开发旅游产品,并通过网络进行销售。

“如今的红安大布,织出的是老区妇女心中的致富梦,织就的是大别山人的幸福蓝图。”目前,钟先梅的合作社已辐射全县100多个村,带动了2000余名农家“织女”。作为“非遗”传承人,作为中国妇女十二大代表,钟先梅表示,自己既感到使命光荣,又感到责任重大。她将切实履行好代表职责,把党的好声音带给家乡的广大妇女姐妹,今后会不忘初心,带动更多的妇女姐妹秉承工匠精神,不断改进和完善制作工艺,把红安大布这张非遗文化名片擦得更加闪亮,在助推乡村振兴、传承非遗文化的过程中展现新时代新女性的风采。

上篇:30年后接过母亲的接力棒
下篇:把大会“声音”带回澳门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