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姚改改
2017年,浙江全省的生产总值为51768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2.054∶1,是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而在湖州市吴兴区的织里镇,这一数据更为亮眼。去年,织里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3亿元。截至目前,织里镇共有人口45万,其中外来人口35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80.5%,城乡居民收入比仅为1.62∶1。
在织里,可谓产业兴旺,人民安居乐业,“本地外来一个样,城镇农村一个样”。
女创业者:干部愿意被“挑毛病”
“这几年织里变化太大了,道路更宽阔,环境卫生更整洁,治安管理更安全,市场建设上档次了,企业信用度提高了。”说起这几年对织里的感受,陈华蛟赞不绝口。而在10年前,她却是最爱提意见挑毛病的人。
2002年,陈华蛟从宁波一休集团董事长的位置退下来。原本身体有恙的她,打算安度晚年。但织里镇政府再三邀请她“出山”到织里来。考虑到织里有成熟的童装市场,再加上被织里干部的诚意所感动,2006年,陈华蛟入驻织里园区,开始了二次创业。
“遍地是黄金,遍地是垃圾”,这是织里曾流传过的一句话。陈华蛟深有感触。刚到织里,她一边感受着这里欣欣向荣的产业氛围,像是走进了“没有围墙的童装厂”,一边又惊诧于这里环境的“脏乱差”。
陈华蛟是个爱早起的人。一大早行走在马路上,看到路边到处是人们随意倒的煤饼灰,一走一身灰。“服装成品需要整烫,每家都用柴油桶烧煤饼,用产生的蒸汽去整烫。”陈华蛟解释说,除了灰尘多,路面上运输货物的车辆也多,交通杂乱无序。而且刚巧碰上了2006年织里的“两把大火”,一时间童装市场也受到了影响。
但陈华蛟从未质疑过自己的选择。“织里的干部克难奋进,创新实干,我相信他们!”因为曾经和政府打交道的一件小事,陈华蛟对织里的未来十分看好。
原来有一段时间,陈华蛟工厂门口的垃圾桶,总是被别人倒满垃圾,弄得脏兮兮的。这让一向爱干净的陈华蛟忍不了,于是就给时任副镇长宁云提了意见。“没承想,今天刚提,明天问题就解决了。”陈华蛟说。
事实证明,织里镇党委政府确实没让大伙儿失望。经历了“两把大火”后,当下痛下决心开展“消防大整治”,实行“生产生活水平分离”,并着手规划建设童装生产园区,引导童装企业“生产进园区”。
与此同时,织里镇还开展了城市精细化管理,开出了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垃圾分类等十大方面的“药方”。
“政府搭建的各种平台,真是筑巢引凤之举,越来越多的名人商家来到织里落户了。”陈华蛟说:“织里能有今天,凝聚了织里镇广大党员干部的心血。”
农村老太:住在村里就像住在公园
李振敏今年71岁,是土生土长的织里本地人。她所在的村——义皋村,这些年的变化,她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个坐落在太湖南岸的小村庄,因地处偏远,无法搭上童装产业的快车,村子日渐萧条。而那段时间正好是李振敏在当村长。“我们这里交通实在太不方便了。”回想当年,李振敏说,村民出行基本靠走,而到县里市里办事,只能坐船。到湖州城的36里路,需要摇船三四个小时。如若遇到妇女难产,抢救的时间就这么耽搁了。
随着织里镇童装生意越做越大,村里越来越多的人外出打拼,义皋村逐渐成了“空心村”。留在村里的人手头没钱,没能力造新房;外出挣了钱的人又在外买了房,把家里老人接出去,这样一来村里空置的老房子也越来越多,一些古建筑也得以保存。
如何破解义皋难题?2014年,织里镇启动了义皋村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建设工程。同年,义皋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和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村落名录。2016年,以义皋村为主要节点的太湖溇港水利灌溉工程申遗成功,正式成为世界灌溉遗产工程。
至此,义皋迅速打开了崭新局面。闲置老房与村民签订租赁合同,引入新业态;破旧老宅进行修缮,外立面改造;临太湖地段进行绿化美化……目前,义皋以成功打造由溇港塘路古市核心区、义皋港溇港文化主轴、太湖农耕带、文化民俗等组成的“一心三轴三带六片”,吸引了八方来客。
去年,李振敏和一些村民还欢欢喜喜地住进了新区。老人们闲暇时间,有的做些穿吊牌的来料加工,有的当起了村里的保洁员,也有人在村里新开的民宿里当起了服务员,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李振敏说,以前“双抢”结束,约上几个小姐妹,到湖州城里吃一吃千张包,喝一碗大馄饨,去人民公园坐一下,就觉得美得不得了。“可你看现在,我们自己就住在公园里了。村民们都盼着今年的免费体检,身体好好的。谁都知道,好日子还长着呢。”李振敏笑得合不拢嘴。
窥义皋而晓织里。近几年,织里镇高标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常态化开展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全面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加快城区管网向城郊、农村延伸,并完善城乡一体化保洁机制,巩固村庄政治建设成果。如今,城乡一体的融合发展格局基本显现。
外地阿姐:这里就是第二故乡
三年买车,五年买房,是很多外地人在织里的奋斗轨迹。而安居后,则会面临着就医、入学等一系列问题。这些年来,织里镇推出了一系列新织里人享受同城服务待遇的暖心举措,让高达35万的外来人口,找到了第二故乡。
来自安徽的方女士在织里务工已有两年,今年有幸成为织里镇第一个跨省就医联网结报的受益人。原本以为要跑回老家报销医疗费用的她,在织里“分分钟搞定”了。方女士说:“现在织里开通了平台,在网上递交审批备案,凭借新农合结算管理中心的短信通知,马上就办理好了报销手续。”
早在2011年,织里镇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新农合管理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实现了参合人员门诊和住院跨省异地联网结算,惠及上万人。今年,又接入了跨省就医联网结报平台。镇卫计办副主任陈晓晓介绍,除了安徽外,在织里可以享受这一便捷政策的还有辽宁、吉林、海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西藏等8个省(自治区)的新农合参保人员。
在外来务工子女就学等方面,织里镇通过积分制、发放教育券等方式,争取让更多的外来务工子女就地入学。
目前,织里镇有三级乙等医院1家,学校25所,大型商贸综合体5个,电影院3家,银行16家等,还有一批在建的公共服务配套项目。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做好新居民服务,不断完善新居民同城待遇,让更多在织里创业创新人才留下来。”吴兴区委书记吴志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