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8/9/20180908689a293096ec4e02b74e962f658211ad.jpg
骆德磷全家福。 骆德磷养的蜜蜂。(资料图片)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刘旭 骆德磷一家近40年坚守荒山坚持造林的经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8-09/08/052682.html

等待处理…

江西遂川骆德磷一家

近40年坚持荒山造林,与改革开放同步

2018/9/8

骆德磷全家福。

骆德磷养的蜜蜂。(资料图片)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刘旭

骆德磷一家近40年坚守荒山坚持造林的经历,与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程几乎同步——1981年,骆德磷从广播中听到国家关于鼓励植树造林的政策后,当即跑到乡里向乡领导求证“自己可不可以造林”。得到肯定答复后,骆德磷便一头扎入茫茫深山。如今一家人已经在荒山植树造林1300亩。

相信党、感恩党、追随党是农民骆德磷最朴素也最真挚的认知——“没有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就没有现在的好生活”,这也是骆德磷常常告诫家人的一句话。已经75岁的骆德磷还有一个心愿就是“入党”,而家中如今负责“主外”的儿媳也表达了同样的“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心愿。

骆德磷的家在江西省遂川县高坪镇茅坪村。茅坪村是罗霄山脉深处的一个小山村。过去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十分落后,全村人靠老祖宗留下的丁点薄田耕种糊口。骆德磷说,童年留下最深的记忆就是吃不饱、穿不暖。

年轻时的骆德磷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他曾尝试过种植生烟,一番努力,种植是成功了,但是由于技术不过关,烤出来的烟叶品质不高,销路差,以失败告终。

给骆德磷一家带来转机的是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在响应“谁造林谁所有”的号召开始荒山造林后,骆德磷在深山里一处叫作“坪岗里”的地方扎下了根。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有了好政策还需要个人的努力。“坪岗里”海拔1300多米,荒无人烟,常年云雾缭绕,经常有野猪、毒蛇、乌獐、麂子出没。20世纪80年代,生产力低下,山上根本没有路,骆德磷就一锄头一锄头刨;没有房子,他就打了个窝棚住下;没有资金,他一分一分抠,一点一点省。有一次造林,他太累了,躺在山上睡着了,被一条毒蛇咬了一口。幸好在另一个山头劳作的儿子骆炳岚听到了他的呼喊,及时将他背出大山,送往医院抢救,才捡回了一条命。

在山上造林的日子劳累又枯燥,但即使这样,骆德磷每年也只下三次山。其中端午节和中秋节他会赶到山下的家中,与家人一起吃个中饭就返回山上。只有过年的时候,他才会在山下住上一晚。

几十年的坚守,骆德磷成了让人佩服的“林痴”。而骆德磷还有“两个坚持”,同样让人刮目相看。一是坚持创新。骆德磷发现,价格不菲的中药材厚朴的种植需要独特的地理环境,而坪岗里阳光充足,水汽充沛,但温度不算高,是厚朴种植的绝佳场所。如今,骆德磷一家种植的厚朴很快将迎来收获。他们还在山窝里开辟了鱼塘,在山上放养了土鸡,养起了蜜蜂,试栽了杨梅等果树。二是坚持助人。附近的山民看到骆德磷一家造林富了,纷纷前来取经。骆德磷和家人总是毫无保留,手把手地教给村民,并无偿赠送自己育种的树苗,包括价值不菲的厚朴苗和金银花苗。在骆德磷一家的带动下,仅他们所在的自然村,农民抚育改造的山林就达2万余亩,栽种厚朴等药材、经济林3000多亩,年人均可增收1000多元。

骆德磷一家艰苦创业,并能够先富带后富的举动让高坪镇党委书记袁金华十分感动。与当年骆德磷跑到乡里找乡领导求证“自己可不可以造林”不同,袁金华是翻山越岭来到骆德磷一家的林场。按袁金华自己的话说就是“骆德磷一家让人敬佩,我过来就是要给他们一家再鼓鼓劲”。

骆德磷一家将近40年荒山造林创业成功,也见证了党和国家在惠民政策上的一以贯之。如今林场早已成为骆德磷一家赖以生存的根本和情感维系的纽带。在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采访过程中,感触最深的是骆德磷一家人既懂得感恩,又不乏质朴、坚韧和乐观。与骆德磷父子性格有些不同,儿媳李满英快人快语,思维也更跳跃。她憧憬着能在林场搞起民宿,开办农家乐,与游客分享山里的好空气和美食。

上篇:一家两代的青山育人情结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