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8/7/m20180731aaa48d1cf76c4cf1b383cf53ea5cd70f.jpg
阅读提示 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特殊扶持政策,加快推进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确定的14个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8-07/31/051477.html

等待处理…

加快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妇女脱贫步伐

2018/7/31

阅读提示

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特殊扶持政策,加快推进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确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分布在民族自治地方的有11个。扶贫政策也逐渐体现了对少数民族妇女的关注,但少数民族地区妇女反贫困仍然面临着重大挑战。本文作者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妇女在教育、公共事务参与、经济收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下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措施提出相应的对策。

■ 郭佳阳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贫困问题依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且存在局部不均衡的特点。而少数民族贫困问题成为现阶段我国扶贫开发过程中,急需攻坚的重中之重。全国妇联的资料显示,在我国现有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妇女平均占到45.8%,在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妇女的比例远远高于这个数字。因此,少数民族地区妇女贫困问题尤其需要关注。

少数民族地区妇女贫困的特点

在中国农村,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妇女多从事家务,从事农业生产的比例很低,其在土地、住宅、交通设施及工具等物质资产的占有、权属和分配上处于贫困状态。此外,少数民族地区女性还面临家庭中地位低于男性、缺乏表达和诉求的话语权等非物质性的困境。总结起来,少数民族地区妇女贫困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缺乏参与社会劳动的机会,经济收入水平低。由于历史原因,少数民族聚居区多位于山区和高寒地区,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生活条件较差,这大大限制了她们经济参与的能力和范围。即便一部分少数民族妇女能有机会走出去,但由于缺乏文化素质和相关技能培训,在城市中也很难找到收入较高的岗位,甚至很难获得体力型的就业机会。这些原因导致少数民族地区妇女大部分就业在效益较低的农业部门,很难获得有竞争力的收入。此外,在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的性别观念依然非常传统,男尊女卑的社会性别观念根深蒂固,长期的社会性别角色分工直接导致了男女两性社会角色和地位的不同。

——受教育机会少、受教育水平低,缺乏改变贫困现状的人力资本。在少数民族地区传统的性别分工文化中,女性受教育的意愿本身就很弱。多数民族地区还依然保持着数百年前的传统,缺乏对学习现代文化知识的主观动力,即便能够有所意识地去学习现代的科技文化知识,重男轻女的陋习使得女性也很难获得公平的受教育机会。这最终导致少数民族地区女童的辍学率和文盲率居高不下,从根本上限制了她们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

——缺少参与公共事务的话语权和决策权,难以改变不平等的性别制度,难以释放女性参与生产活动的活力。在传统而闭塞的大山深处古老而守旧的宗族传统下,女性没有话语权,难以争取自身权益。在很多少数民族村落中,村子里的大小事务都是男性说了算,女性缺少参与机会。很多的宗教仪式或者重大事项上,妇女被十分严格地禁止参与。大到村落,小到家庭内部,男性都占了绝对主导权,妇女被限定在服从的角色。这导致女性的贫困处境难以在短时期内得到改变。

——社会保障不足,面临健康风险。由于女性的生理结构特点,加上缺乏足够的医疗健康知识等,妇女儿童的健康状况相对较差,生病时难以得到良好的健康服务。因此,因病返贫,因病致贫时有发生。

少数民族地区妇女反贫困面临的挑战

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特殊扶持政策,加快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确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分布在民族自治地方的有11个。随着国际和国内社会性别意识的推进,扶贫政策中也逐渐体现了对少数民族地区妇女群体的高度关注。但少数民族地区妇女反贫困仍然面临着重大挑战。

——长期、可持续的脱贫扶贫机制仍不健全。当前,通过一系列产业化支持、技能培训,给予资金支持,引领示范脱贫途径,但大多数仅能解决当前的经济困难,脱贫扶贫的系统仍非常脆弱,一旦失去外部支持或遭遇自然灾害,往往导致返贫。

——对贫困群体的分类仍不够精细。虽然国家和各级政府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和财力人力上的支持,但各项政策的实施缺少对不同群体的区别化扶持措施。比如,缺少对很多失智、失能或因故致残等特殊案例的专门化帮扶。同时我国的几十个少数民族大多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各个大山或者边疆,现有政策重点强调了中西部地区,但在东北、内蒙古、西南等地也有很零散的不同的民族聚居区,这些地区中少数民族女性也同样面临很大困难。

——社会组织力量参与扶贫需要引导和强化。目前对民间的非政府组织、慈善机构或联合国部分面向妇女儿童基金的利用还有待引导和加强。大部分面向妇女儿童的这些项目都专注于某一特定人群,比如改善山区女童的教育问题,面向哺乳期妇女的营养健康,面向老年妇女的赡养和福利等,是可以引导、规范和团结的力量。

少数民族地区妇女反贫困策略

结合上述少数民族地区妇女反贫困面临的挑战,笔者针对性地提出以下对策,以期对现有的反贫困措施加以补充和拓展。

——着眼当下,突出地区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与旅游业,为少数民族地区女性参与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机会。由于大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地处在偏远落后的山区或边疆地区,多自然资源丰厚、风景秀丽、物产丰富,加之少数民族大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和文化,倘若善加利用,必定能为当地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农产品加工和特色种植、养殖业目前在国内有很大的市场需求,比如长白山地区的人参种植、西南山区的茶叶、特殊药材等的种植等,而在水资源丰富的江河湖泊则可以通过发展特种渔业来提高和保证当地的产业。同时,应该建立规范的进入准则和市场参与机制,保障一线少数民族妇女群众的收益。

——保障少数民族地区女性受教育的权利。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育落后,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女性受教育程度低。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女性脱贫,政府要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增加对现代科学知识和健康理念的推广。针对成年女性的技能培训,旅游服务专项培训或高附加值农牧山特产品的技能培训也刻不容缓,这可以改善她们的经济收入状况,进而改变其在家庭内部的地位和话语权。

——学界应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妇女贫困的研究力度。目前还缺少反映少数民族地区女性贫困的性别指标,应鼓励和加大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探讨力度,只有更加全面地评估和研究这些方面的问题和探讨相关解决措施,才能更好地为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妇女的贫困问题提供更好的方案。同时新的测量指标的设立也能更加翔实地反映我们制定政策和实施政策后的效果,及时形成反馈,不断调整优化相关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妇女的贫困问题。这可以通过国家或者地方政府、社科院、妇联组织等设立专项资金或研究项目来积极拓展。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妇女干部学院)

上篇:被拐卖婚迁妇女访谈实录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