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周玉林
□ 杨维波
“郑孃孃是我们村的好干部,为我们做得太多了。”在贵州省安龙县洒雨镇海星村,人们一提到村支书郑周英都竖起大拇指。
今年34岁的郑周英,已经当了8年的村干部,在群众的眼里她是一个“女汉子”。
“我是学医的,可以在城里医院找个不错的工作,虽然这样对家庭和孩子都好,但村里需要我,群众需要我。”郑周英说,她要带领海星村彻底摆脱贫困,带领全村群众过上好生活。
接手“烂摊子”
郑周英26岁就被海星村村民推选为村主任。七年多来,她舍小家为大家,总是和农民面对面、肩并肩,日夜奔赴在脱贫路上……
过去的海星村,乡亲们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但是没人愿意当村干部。
2010年,26岁的郑周英,刚结婚不久,就在家里开了一场特别的家庭会。
会上,郑周英的丈夫周宇说:“我是镇干部,大家都在看我们家。村里不能没有人带头,你去竞选村干部吧。”
郑周英的公公周德荣是退伍军人、老党员,直言直语:“我们一家三个党员,村里长期没一个得力的村干部,各项事业停滞不前,你们年轻人不做出点事业来,大家笑话。”
最后,郑周英的婆婆说道:“你们如果能多为村里做点事,我就做你们后盾,煮煮饭,带带孩子,料理好家。”
丈夫的鼓励,家人的支持,村民的期盼,让这个性格直爽的农村妇女没有半点迟疑,参加了村主任选举。
2010年12月,郑周英高票当选为海星村主任。
海星村长期是“空壳村”,无村集体积累、无产业、无企业,3000多村民各顾各家,不是在自留地刨食,就是外出打工挣点零用钱。
郑周英当选为村主任后,村里留下的“烂摊子”,让小小年纪就当起了全村的“大管家”的她深知肩上的担子很重。
上任后,郑周英带领村民先后发展烤烟600多亩、修建集群烤房1400平方米、规范化种植薏仁米1000亩、申请精准扶贫移民搬迁66户……
勇啃“硬骨头”
在海星村,修路很难,交通是历届村“两委”最难啃的“硬骨头”。郑周英上任村主任后,首先想解决的就是通村通组路的问题。
修路,很多农户的土地及房屋的堡坎、鸡圈等需要撤让。郑周英不眠不休到农户家做工作,年纪轻轻就当起了“婆婆嘴”,很多个晚上,她都叫上丈夫一起到老百姓家去座谈……
2011年,郑周英争取到项目资金25万元,修建从场坝村至海星村活动室2.5公里砂石路,争取“一事一议”项目硬化六队、堡堡、断桥三个组的进组路2730米、串户路12000米。
2012年,她又争取项目资金45万元,修建从村活动室到磨舍学校砂石路5.7公里,争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硬化磨舍组、上纳堡组进组路2750米,协调资金9000元修建磨舍进组路堡坎。
2014年,她到县相关部门协调资金5.4万元,修建海星桥。
2015年,利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项目修建了海星村8个组的进组路并硬化8920米;协调资金7.3万元解决进组路的堡坎及铺砂;为六队组协调资金4.8万元修建机耕路堡坎;协调资金5.6万元修建海星村体育健身场所,修建六队、龙井、堡堡、断桥机耕路7.78公里……
村庄在渐渐变美的过程中,郑周英也遭遇过村民的误解。
“由于个别群众不理解,曾有性急的农户将我栽种的桂花树砍了300余棵,价值1.8万元,时任镇长的李仲民要求严惩,但是我说砍树的人知道错了就行了,我希望全村村民引以为鉴。”说起过去工作中的磕磕碰碰,虽有些委屈,但郑周英总是理解和体恤群众,也得到广大群众的称赞和认可。
舍小家为大家
“村民就像亲人,有了亲情才能干好基层工作。”郑周英常这样说。
2017年5月,公婆同时生病,郑周英及丈夫日夜在村组召开易地扶贫搬迁动员会,二老就靠已经出嫁的姐姐及亲朋好友照顾。
“咱们家六姊妹,就周宇一个男孩,父母需要你们照料啊,并且孩子无父母照顾不行!”丈夫周宇的姐姐多次向郑周英提意见。“我是村干部,又是大家选出来的人大代表,现在的工作我不能退,等我把海星村的基础设施搞好了,把脱贫攻坚任务完成了再说吧。”
“要多换位思考,多站在年轻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的为他人想想,有一颗理解、包容的心,所有矛盾都会迎刃而解。”周德荣告诉记者,现在我们老两口最幸福的事,就是看到夫妇俩工作结束回家后的笑脸,看到他们笑,就说明扶贫工作又有了进步。
在郑周英的带领下,7年来,海星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来水、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烤烟披绿山间,村学校、村活动室、村卫生室干净漂亮。如今的海星村,一年一个样。
郑周英当选为村主任后,因无村支书,一直是主任支书一肩挑,直到2015年镇党委才任命她为村党支部书记。
2011年10月,郑周英当选安龙县第十六届人大代表,2016年12月,她当选黔西南州第七次党代会代表、安龙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安龙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
一大摞“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证书背后,是她无数的汗水和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