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许真学
仲春时节,一场大雨过后,重庆市铜梁区小林镇庆云村的山坡地里、房前屋后,翠绿的李子树焕发出勃勃生机,村民们正忙着为刚结出小果子的李子树修枝疏果。
在前往该村的路上,铜梁区妇联主席龙其贤指着对面山坡的一片李子树,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别看这些树上的李子还小,它们早已通过认购李子树的方式卖出去了。
果树整棵认购,引来游客买特产;组建农产品“捎客队”,助力电商发展,这都是小林镇镇、村干部为打通土特产进城“第一公里”采用的独特招数。
出新点子,一棵李子树“卖”30元
庆云村位于铜梁区与重庆大足区交界地,是铜梁区的边远山村,村子有着近百年的国家地理标志铜梁砂糖李种植历史。这些年,村里的男劳动力相继外出务工,原先的李子树越来越老,小树苗却没有人愿意再栽种。虽然砂糖李价格一路飙升,可庆云村能够卖的砂糖李却越来越少。
怎样才能让村民们再把砂糖李种植起来呢?2015年,小林镇政府助力庆云村举办了首届李子采摘节,热闹了小半个月,庆云村共卖出了近60万斤李子,收益300多万元。看到种李子还有些钱赚,村民们又开始种植砂糖李,两年时间,种植面积就扩大到了2000余亩。村党支部书记叶兆良成立了重庆市大佬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并联合4名农民,发展起了约1200亩的砂糖李示范园。
眼看新种植的李子树挂了果,小林镇政府和庆林村“两委”又开始琢磨李子销售的事。经过思考,他们想出了一个新点子:“卖”树!“30元一棵,这棵小树今年的果子都是你的,包5斤,不够,大佬粗公司补,多的,你全带走。”叶兆良告诉记者,这招一出,在短短20天,庆云村的果树就“卖”出了2000多棵。
刚开始,有村民认为一棵树30元钱太便宜。叶兆良给村民算了一笔账:“大家想一下,把李子挑外面去卖是不是得车费、人工费?客人进来包树,还能在村里吃农家饭,说不定还会带几斤腊肉、土豆、红薯走。就算今年我们吃点小亏,来年是不是有更多人知道我们庆云村的李子了?”
因为有了两年参与采摘的经验,这一笔账叶兆良算得令村民信服。
现在虽然李子还没熟,但庆云村的樱桃已引来不少游客采摘。“喜欢的话随便尝尝!”路经几棵樱桃树,两位正在采摘樱桃的老人热情地请记者尝尝。再走进砂糖李农家饭院,女主人也端来樱桃,热情地招呼大家品尝。在庆云村转悠,满满的都是人情味儿。
“这和第一年举办采摘节的情形完全不一样了。”小林镇党委书记涂伟生回忆说,那年,城里的游客来了,村民眼睛盯得紧紧的,生怕他们摘了自家的李子不给钱。“这几年,村民大方多了,给游客打包带走的土特产,都会多给一些,让客人感受到村民的人情味和热情。村民们的思路开阔了,认识到游客多了,能给村里带来更大的发展。”
组建“捎客队”,干部顺便捎“土货”
庆云村不仅有李子,还出产不少土特产。如何把当地的土特产卖出去?小林镇党委、政府决定大力发展电商。
2017年,镇里动员某奶粉云贵川渝销售总负责人、鱼龙村村民舒秋兰,成立了重庆市素民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通过电商将全镇的农产品卖到城里,庆云村是受益村子之一。
为支持本土电商发展,镇村干部们自发组成了“捎客队”:村干部顺便将土货捎进镇里,镇干部又顺便将土货捎进城里,送到了城里人的餐桌上。“土特产想进城,最难的是第一公里。”舒秋兰说,到庆云村这样偏远的村子收一次“土货”,得花上一整天时间。如今,有了“捎客”队,“第一公里”问题也就解决了。
微店“晓霖捎客”也由此得名。如今,随着业务量不断扩大,“晓霖捎客”已开始与快递和物流公司合作。镇村干部也积极宣传“晓霖捎客”,联系村民与合作社签订协议,按照合作社规划进行种植、养殖。目前,小林镇已有60多户村民与合作社签订了养殖协议。
“如今我们干部的朋友圈、聊天群,都成了“土货”的宣传阵地,再过些日子,我们又要准备李子采摘节的宣传了。”说起帮助村民推销农产品,小林镇党委书记涂伟生的眼里满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