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8/4/m2018042286635988f9cc4c628bc8328ea8d4e0dd.jpg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周丽婷□ 闫妍 每10名市民中就有一人是志愿者,现已拥有社会公益组织3988个,注册志愿者达72.4万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8-04/22/048278.html

等待处理…

唐山:志愿者之城 温暖无处不在

2018/4/22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周丽婷

□ 闫妍

每10名市民中就有一人是志愿者,现已拥有社会公益组织3988个,注册志愿者达72.4万人。

走在河北省唐山市街头,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身影遍及大街小巷,文明交通志愿者、医疗保健志愿者、应急救援志愿者、公共文明引导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等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形式,把“大爱唐山·情暖凤凰城”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温暖着每个人的心。

唐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也是一座具有光荣传统和人文精神的城市。20世纪70年代末,历经大地震的重创,一大批人通过扶孤助残走上了终身从事志愿服务的道路,因此唐山也成为中国志愿服务的发源地之一。

“志愿服务事业是对政府扶贫济困等工作的有益补充,如今志愿服务事业已经成为唐山参与面最广、参与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公益事业。”唐山市文明办负责同志表示,“今天的志愿服务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为了把志愿服务越做越好,必须不断提升服务的精准化、专业化水平。”

志愿服务点对点、面对面

“春风化雨润心田!”“看到咱们帮扶的老人得到了妥善的照顾,内心感到既欣慰又激动!”在唐山“点对点”公益帮扶团队的微信群里,志愿者于小强刚刚发布了自己在看望瘫痪孤寡老人时拍摄的短视频,立即就收获了一片赞扬。这个针对无子女的农村瘫痪孤寡老人的帮扶团队,成立仅仅3个多月,就已经发展到了130名成员。

社区居民普遍渴望安全、和谐、文明、互助的邻里关系,“邻里守望”志愿服务应运而生。在唐山569个社区,“大爱唐山·邻里守望”志愿服务通过邻里相伴、邻里相携、邻里相帮、邻里相扶、邻里相助五种形式,使全市1.2万余名空巢老人和2806位残疾病困儿童,得到志愿者“一对一”或“多对一”的生活帮扶。

针对进城务工子女、留守儿童、单亲、孤残等家庭的孩子放学后没有家长接的情况,以大学生志愿者为主的“四点半课堂”走进社区,通过辅导作业、互动游戏等,为孩子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志愿帮助。

面对社会日益增长的心理干预需求,唐山市红十字心理咨询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以来,为来访市民提供面对面心理干预达3000余人次,市民情感服务热线24小时守候,提供电话心理健康服务指导和危机干预达1500余人次,赢得了市民的广泛赞誉。

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山区,人民群众有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城镇志愿者开展了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和扶贫接力计划,把科学文化知识和文明常识送到乡亲们家里。

……

点滴之水,汇聚成海。唐山志愿者们用行动让人民群众相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标语口号,“有困难找志愿者”不是空头支票。在唐山,“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深入人心,做一名志愿者已逐步成为唐山人普遍的人生追求。

志愿服务组织有了孵化基地

唐山志愿者行动走过的历程,是不断探索、不断创造的历程。

1990年,一篇题为《谁说雷锋没户口,唐山雷锋月月有》的新华社报道在华夏大地上引起强烈反响,唐山市“月评学雷锋十佳事迹活动”由此成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

1993年,唐山市共青团志愿者组织率先在全国形成了独创的志愿者组织网络,被团中央誉为唐山模式,在全国推广经验。

1994年,唐山在省内率先成立志愿服务中心,2003年成立唐山市志愿者协会。

2017年12月2日,唐山市志愿服务组织孵化基地揭牌成立,20家公益志愿服务组织成为首批入驻者,这也是河北省首家志愿服务组织孵化基地,标志着唐山的志愿服务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志愿服务内容已由过去单纯的扶弱助残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治安、环保等领域拓展,志愿服务活动也在向制度化建设、法制化保障、组织化推动、社会化动员共同发挥作用阶段过渡。”唐山市文明办负责同志表示,“真正把好事做好、做久、作出实效,就要搭建好平台和基地,让志愿服务沿着科学的方向发展,我们已经着手在唐山各县(市)建立相应组织,发展市、县、乡镇、村四级志愿者队伍,以期增加公益组织和志愿者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吸纳带动更多的志愿服务组织加入,更好地凝聚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组织的力量。”

在玉田县鸦鸿桥镇刘现庄村,只要提到村里的志愿者队伍,村民都会不约而同地竖起大拇指。“每年我们村都举办孝老节,志愿者会陪老人看戏、给老人炖鱼、为老人梳头等等。”第五届唐山市道德模范、村党总支书记白利国表示,“村民的腰包鼓了,经济发展了、新房住上了,但只有拥有富足的精神世界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在遵化兴旺寨乡兴旺寨村,农民志愿者队伍为贫困村民捐款修缮房屋,开展各种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文娱活动,获得了村民的普遍赞誉,“我感觉这个村越来越和谐,大伙产生了很大的正能量,对村子发展也非常有利,这就是大家常说的‘家和万事兴’。”村支书钟卫说。

“志愿服务人人可为、处处可为、时时可为,志愿精神无处不在”。在唐山,从幼童到长者,从党员到群众,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到坊间,从田间到社区……遍布城乡的3988个社会公益组织和志愿服务活动在政府引导下开展得如火如荼。

为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持续性,并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唐山市相继制定出台了《唐山市志愿服务条例》《唐山市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实施意见》,并逐步形成了对志愿者的表彰激励和保护机制,建立了志愿者星级认定制度,这一系列举措的构建与实施,逐步打造出了今天志愿服务的“唐山样本”。

志愿服务需要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评论员 莫兰

佩戴各种醒目标志,穿梭在大街小巷、活跃在各个角落的志愿者,是每一座城市里最温情的风景,最动人的亮色。他们的汗水与辛劳让困境中的人从愁眉不展变成展颜微笑,涵养了和谐友善、守望相助的社会风气。如何能让志愿服务之花长开不败?“每10名市民中就有一人是志愿者”的“唐山模式”以实例证明:肩负传递爱心、传播文明使命的志愿服务不是少数人的事,也不是几次热闹的活动就可以完成的,需要长期持久的全民参与。

“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里来四月走。”这是过去群众对“运动式”“偶尔冲动型”志愿服务的贴切形容。曾经,由于志愿服务缺乏长效机制,常常在纪念日、重要节日里突击“作秀”,当时热热闹闹,过后冷冷清清,把学雷锋搞成了“一窝蜂”“一阵风”。最夸张的是,重阳节时有些敬老院的老人一天要承担11拨志愿者“接待任务”,不仅要一次次地陪着合影,有的甚至一天内被反复洗8次脚。

近年来,如此现象大为改观,我国志愿服务逐渐向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发展,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长驻各地,志愿服务在各行各业蔚然成风。从2014年中央文明委发布《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要求建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和活动运行机制;到中央文明办颁布《社区志愿服务方案》,要求把社区作为经常性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场所;再到2015年9月中央文明办、民政部和共青团中央组织有关单位发布《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基本规范》,确立行业标准;乃至去年9月国务院公布的《志愿服务条例》,对志愿服务组织的法律地位、规范管理和活动开展等进行系统规定……党和政府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文件,推进志愿服务向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目前,全国统一了学雷锋志愿服务名称,统一了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办法,统一了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流程,统一了中国志愿服务标识,统一了全国志愿者编号,上线了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在规范志愿者招募注册、加强志愿者培训管理、建立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健全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完善政策和法律保障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形成了由中央文明办牵头,教育、民政、团中央等部门密切协同、统分结合的体制机制,初步创建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制度。我国的志愿服务实现了从零星、分散到有组织、有规模、全国性的跨越,组织化、制度化程度越来越高,呈现出积极健康的发展态势,在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人民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潮流和风尚。

小善渐而大德生。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这为新时期志愿服务事业指引了方向。相信在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轨道上蓬勃发展的志愿服务事业必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开创文明新篇章。

上篇:青岛:在栈桥书店品读海洋文化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