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8/4/m201804174f44f35334a84c47a00082e46ecdb91c.jpg
主人公语 “有不少人说,妇联是实现妇女脱贫的引路人,但我觉得,妇联更是妇女脱贫的同行者,是乡村振兴的建设者。” □ 中国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8-04/17/048104.html

等待处理…

湖南湘西自治州民乐镇妇联副主席、扶贫专员石飘:

在乡村振兴中,感受妇联的智慧和力量

2018/4/17

主人公语

“有不少人说,妇联是实现妇女脱贫的引路人,但我觉得,妇联更是妇女脱贫的同行者,是乡村振兴的建设者。”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邓小波

“不知不觉我在这里已经工作几个月了。在这几个月里,我接触了很多新的东西,有了与以往不同的经历和体验,也得到不少收获和感悟。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我想,‘服务与成长’应该最合适不过了。”近日,来到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基层工作不久的石飘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每天的工作忙碌又充实,也很有意义,希望自己能尽快做好角色转变,持续用心服务群众。

2017年,湖南首次定向全国部分重点高校选拔选调生,经过严格的选拔、培训,最终有14名选调生被省委组织部安排到湘西自治州进行2到3年的乡镇基层锻炼。作为这批选调生中的一员,石飘被派到湘西自治州花垣县民乐镇锻炼,现任民乐镇妇联副主席、扶贫专员。

“虽然我参加工作不久,但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各级妇联团结带领广大女性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在基层工作的经验,让石飘对妇联工作有了深刻的感悟和思考。

学起了苗语

花垣县是一个苗族聚居县,有“百里苗乡”之称,31.5万各族人民中苗族占77.3%。石飘所在的民乐镇是一个苗族聚居镇。这里的人大多数都是讲“苗语”,年轻人可以说苗语,也可以说汉话,但是年长一些的人就只会说苗语。在农村,青壮年都外出务工了,留在家里的都是老人、妇女和小孩。“有时候老人们来政府办公室咨询政策或者寻求帮助,一开口就是说苗语,我听不懂,只好麻烦能听懂苗语的同事帮忙翻译。”石飘告诉记者,刚到基层工作时会遇到很多困难,首先语言就是与村民沟通的第一大障碍,“下村去访农户,如果有会说苗语的同事陪同,农户与同事都是直接用苗语沟通交流,我在一旁也听不懂。如果和农户说普通话,他们想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用普通话说出来就生硬很多,效果没有说苗语自然。”

怎么办?为了努力适应和更好地与百姓交流,石飘学起了苗语,“刚来时一句苗语都听不懂,现在熟悉了这种语境,也能够大致猜出一点意思。实在听不懂的,也只能向同事求助,或者告诉对方,我听不懂苗语,请他们说普通话。”

石飘说,她满怀壮志地奔赴基层,想要干事创业,可是到了基层后,发现自己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却收获了很多感动。“这些感动是当你帮老百姓解决困难后,他的一句真挚的感谢;这些感动是当你给帮扶的贫困户大叔送上一件温暖的棉袄时,他脸上羞涩又感激的微笑;这些感动是当你加班错过饭点时,食堂阿姨在灶台上给你留的一碗温热的米饭。所有的感动汇聚起来成为我们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的不竭动力。”

引导妇女参与乡村振兴

石飘告诉记者,尽管在母系社会遗风保存较多的湘西苗族地区,妇女的权利、地位也需要进一步提高。所幸,随着精准扶贫的推进,国家政策的出台,尤其是各级妇联的大力引导,她们的自我权利意识开始觉醒,逐渐相信自己有改变的能力,能够通过干事创业摆脱贫困,参与到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来。

十八洞村的石文祖大姐便是这群人中的典型代表。在2013年习总书记到十八洞村调研之前,石文祖是该村170多名留守妇女中的一员。照顾孙子,做些简单的农活,构成了她们一天的生活日常。2013年之后,村里发展乡村旅游,注册成立了“十八洞村苗绣合作社”。在村干部们的宣传带动下,石文祖成为合作社中的一员。为扶持苗绣产业见成效,提高妇女们的织绣水平,州、县妇联牵头举办了10多期苗绣培训班,并帮助合作社积极对接公司,推介苗绣品。石文祖说,在这里,她捡起丢失了10多年的手艺。“真没有想到,小小的绣花针也能讨饭吃!”如今,该村的留守妇女大部分都成为合作社的成员,妇女们聚在一起忙绣花,孩子们聚在一起嬉闹,寨子里满是欢声笑语。

用生命影响生命

石飘在大学所学的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中有这样一个理念:社会工作者将有共同问题或困扰的人召集在一起,通过小组组员之间的互动来实现互助。每一个组员,便是一个生命,组员之间的互动是能够产生相互影响的。这就是“用生命影响生命”。“在基层,我也看到了不少在妇联引导下的‘用生命影响生命’的案例。”石飘说。

在农村,本地女大学生也是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力量。去年暑假,镇党委组织成立了民乐籍大学生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小组。镇妇联作为牵头部门,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在接受培训后,就扶贫工作进行调研。在这个小组中,女生占了2/3。石飘作为镇妇联副主席,同她们一起去走村访户。在这过程中,石飘发现,和男生相比,女生更容易和老百姓建立关系。女性在人际交往中独特的优势使她们能够迅速地拉近与陌生人之间的距离。此外,本地大学生在语言上的优势,让她们能够使用“苗语”和老百姓沟通。这样,她们就能够更好地将政策这种文件语言转换为老百姓能听得懂的“土话”,以保证政策得到有效的落实。

苗绣合作社、生姜合作社,还有类似的月嫂培训班等,都是一个个同质性小组,在这些小组中,贫困妇女不仅可以学到技能,而且也能够在交流互动中解决彼此的问题。在妇联的组织下,女干部、女爱心人士、女大学生以及贫困妇女都汇聚起来,形成了一个大的异质性小组。“在小组中,我们的成员有着不同的专业、资源和能力,在妇联的团结带领下,可以在脱贫攻坚中发挥更大的价值,用我们的生命去影响更多的生命。”石飘说。

用助人实现自助

“助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助。‘扶贫’在我看来就是践行着这一宗旨。”石飘说,不同类型的帮扶合作社、不同类型的技能培训班,这些都是妇联在实现“助人自助”“授人以渔”。“有不少人说,妇联是实现妇女脱贫的引路人,我觉得妇联更是妇女脱贫的同行者,是乡村振兴的建设者。因为我们一起经历,一起体验,一起收获。”

石飘在工作中发现,在基层,妇女干部在积极参与脱贫攻坚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少问题。首先,扶贫工作强度大,“白加黑”“5+2”是工作常态。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女性的身心健康;对有了家庭的女干部而言,她们陪伴孩子,陪伴家庭的时间和精力就变少了,长此以往,也会影响家庭关系的和谐。其次,基层女干部知识结构迫切需要更新。特别是村一级的女干部,她们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能力,但在接受新事物,信息化办公,政策解读和运用等方面存在不足。此外,激励机制也要进一步改善。

就以上的问题,石飘建议上级妇联更多地关心爱护妇女干部。可以组织成立互助小组,让女干部之间彼此分享如何在高强度的工作中舒缓压力,保持身心健康;对缺少时间和精力陪伴家庭的女干部来说,给她们多一点关心和福利。帮助和有关部门协商好,调整休息时间,在工作不忙时放假,让她们能够陪伴家庭;或者不定期地开展“家庭陪伴日”等主题活动。同时,加强对基层女干部的能力建设培训,开展新媒体使用培训班,在培训过程中收集整理相关工作案例,汇编成册,作为新干部入职培训手册,增强基层女干部建设成效。另外,还应提高福利待遇,拓宽晋升渠道,以保障干实事的基层女干部有足够的成长空间,让她们有盼头、有干劲,在基层岗位上做出实绩。

上篇:西城故事:三十年“动批”变形记
下篇:打开“大门”建妇联灵活多样建组织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