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华
阳春季节,云南省龙陵县龙山镇杨梅山村放马场移民新村,一片热气腾腾:工地上混凝土搅拌机在鸣唱,工人们有的在砌墙,有的在贴瓷砖,有的在装修房屋;十多位移民正在房前种植绿化树木和花卉,美化居住环境;几位老倌老奶一边烤太阳一边侃着家园百话儿,脸上绽放着满满的获得感。
放马场易地扶贫移民安置工程于2016年12月开工建设,集中安置了遭受山体滑坡威胁的两人个自然村104户居民。新村的水、电、路、网、排污管道、污水处理氧化池、文体等公益设施由政府统建,每户宅基地159平方米,砖混、砖木两种房屋结构、一户一院一正一厢一卫(三格式化粪池)户型,同时规划了占地面积7亩的养殖小区给移民户发展肉牛、生猪、毛驴、黄山羊养殖业,实现人畜分离。
走进村民段朝洪家,在院子里指挥工人装修房屋的老段告诉记者:“我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靠儿子儿媳打工维持生计,日子过得艰难。搬迁到这个生产生活条件好的地方,真是大有奔头,我家种了石斛、蔬菜、茶叶,在茶园里放养了80多只土鸡,计划在村里划给的养殖小区建一幢猪圈养殖3头能繁母猪,扩大增收门路。农闲时我也去打短工挣钱补贴家用,生活好转了,今年就可以摘去穷帽了。”
段朝洪的妻子接过话茬说:“我家这幢楼房和厢房除政府补助资金外,还自筹了10万多元建成的,木料是自留山上砍的,节省了不少钱。修建了卫生间,用上了水冲式厕所,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买了摩托车,好日子刚开始呢。”
村总支书记邵宗智介绍,为了让移民群众尽快有获得感,按照“移得来、稳得住、能致富”的方针,村“两委”开展了以住房建设、村庄绿化、环境美化和产业培植为重点的移民新村建设,村容村貌和村民精神面貌都有很大改观。
扶贫先扶志,有志好脱贫。村“两委”坚持富口袋与活脑袋并举,扶持产业发展,开展技能培训,使群众种地有“奔头”、务工有“靠山”、收入有“来路”,挣得到钞票,看得到希望。老党员段顺发说:“树立脱贫志,少在墙角蹲,多在田间干;田间少荒一分地,院旁多种一蓬瓜,勤耕苦作就能摘去穷帽子。”
村民段朝兴夫妻经营了10多亩土地,儿子儿媳在县城打工,两个孙子在上学。搬迁到移民新村后,他在林间养殖土鸡100多只,妻子在自留山上种植了几十棵椿头苞、香椿、刷把菜,长势茂盛。儿子儿媳在城里打工,每月有5000多元的收入。今年,他还准备养上几头毛驴,“毛驴不易得病、成活率高,养殖风险相对较小。有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们有信心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段朝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