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佳桐
每次回老家重庆,都像一场心灵之旅。
小时候,我住在丘坡上的一幢旧楼里,墙壁上、楼道里到处张帖着花花绿绿的广告。拉开摇摇欲坠的门,抬头就是灰灰的楼梯。噔噔噔,小小的我迈着大大的步子,一口气窜上了六层,还没进家门,远远地就有一股飘香。
“番茄鸡蛋面!”这就是儿时我对重庆的记忆。那些记忆零零散散的,无非就是山坡下的幼儿园,再过去是青青的草坪,再到窄窄的马路旁,我垂涎欲滴地看着裹着头巾的小贩盛上晶莹的凉粉,浇上辣油。还有就是细细的面条,片片番茄和油酥酥的蛋花,浓郁的面汤和上面洒着的葱花……随着狗吠声以及棒棒们的吆喝声,姥姥慈祥的面庞浮现在眼前。
后来,旧楼拆了,我和姐姐哭着闹着被送到了新家。阳光照进来,没有树叶再挡着了!姥姥在外面弄了个小花园,空气清新,景色怡人。
一晃多年过去了。这次春节从北京回重庆,全家团圆自然是去吃火锅。楼下就是整排整排的小餐馆,随便逛进任一家火锅店都是很好的,伙计搭一块手巾在肩上,招呼道:“来咯。”
上菜了,九宫格红油泡直往外冒。撸起袖子,撮一顿。夹了块最爱的毛肚,放在锅里上下十次,赶紧把冒着丝丝热气的毛肚浸到蒜蓉油碟里,让它好好地“吸一顿饱油”,正要送入口中,妈妈的声音响起:“少吃点辣的哟。”我一边答应一边赶忙吞下。毛肚脆而不失弹性,香油从里面滑溜溜流出来,好吃极了!
来搓火锅的人很多,伙计在门口大声吆喝着,街上店里都是热热闹闹的。在重庆,只要是能吃的地方,每天都像是过年般红火。酒足饭饱,我们晃着就出了店门。
重庆的夜晚不会暗,景象真是名副其实的“火树银花不夜天”。夜色笼罩下的新重庆宛如童话世界般光彩夺目。可不能错过这夜景,车驰一路向南,开上长江大桥,桥的南边可以观赏行驶在江中的船身,变幻着色彩,慢慢地慢慢地向更远处航行。
建在江边山上的客家渔楼,红红的纸灯笼挂在一个个敞窗下,我仿佛能听到里头的声音,重庆人豪爽无忌的大笑声,打麻将干脆的啪啪声……
奇怪的是,这时候我竟无比思念姥姥做的番茄鸡蛋面。长大了,我走遍很多地方,重庆很美,但是在重庆的这个家,我最惦记的还是姥姥做的番茄鸡蛋面。
“回家了?明天早餐想吃什么啊?”姥姥问。“番茄鸡蛋面!”我和姐姐异口同声。“好咧!”姥姥扭过头来,笑容绽开。还是那热气腾腾的面条,还是那张慈祥的笑脸,还是那个充满温情的重庆——我的老家。
现在,我在北京上学,每年无论什么假期,都会回到重庆。回到这里,不仅是饕餮之旅,更是一场心灵之旅。去看看我出生的地方,去看看早已建成新楼的旧地盘,跑到小贩跟前,聊聊这里的生意,再花上5块,买一碗酸辣凉粉,挎上包和姐姐到步行街转转……
感叹时光飞梭,变化之大,就是这样,一年又一年,我回家、吃面,把老家的印象埋藏在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