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8/4/20180410dba5a1f90c124219b0f625555e058929.jpg
参观循环经济产业园 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环境监测展厅展示牌 让公众能够身体力行地了解PM2.5数据的采集方式和监测曲线时时波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8-04/10/047902.html

等待处理…

环保设施 “零距离” 体验之旅

2018/4/10

参观循环经济产业园

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环境监测展厅展示牌

让公众能够身体力行地了解PM2.5数据的采集方式和监测曲线时时波动的含义、垃圾填埋厂占掉的良田、焚烧厂堆积如山的生活垃圾,以及生活垃圾要经过多少道程序才能“消解”掉,相信公众就能深刻地感受到节能减排的必要性,垃圾分类的原则性,节约用水的科学性。从源头做起,人人参与,才能人人获益。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袁梦佳

2017年5月,原环保部、住建部印发《关于推进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的指导意见》。同年年底,又公布了第一批124家面向公众开放的设施单位,在北京市开放的环境机构名录中,按照设施种类,共包含监测、污水、垃圾、危废/电子废物四类设施单位。

查询每天的空气质量,这些数据如何得来的?每天扔掉的垃圾,最终去了哪里?带着这些问题,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联系采访了开放名单中的两大机构: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和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一探究竟。

冬去春来为啥雾霾还这么重?

作为北京市向公众开放列表中的第一家单位——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3月28日迎来了首批20位参观群众,他们中既有来自清华大学的教授,也有环境研究学者,年龄最小的是由一位年轻妈妈带着的1岁小男孩。“平时在家带孩子。这两天空气质量特别差,我想带着孩子了解一下专业知识,还想问问专家,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怎么做才能减轻空气污染的程度。”妈妈说。

“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应急监测、研究性监测是中心目前工作的主要职责。”来到环境监测展厅,监测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兰平告诉记者。环境质量监测又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土壤环境和生态环境监测。

在展厅内,记者通过投影、沙盘、实物模型、大屏幕演示等多种形式,详细了解了北京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位的分布和分类、自动监测系统的构成、监测项目、自动分析仪器的工作原理、数据的收集审核过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等内容。走出展厅,技术监测的工程师还带着参观者来到了室外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现场向大家展示了PM10、PM2.5、NO等监测数据的收集过程和后台的数据分析过程。

对于参观者提问最多的“冬去春来,空气污染为什么还会发生”“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如何产生,怎么了解每天的空气中到底包括了哪些有害物质”等问题,监测中心大气室高级工程师李倩告诉大家:“3月,为冬春转换季节,冷空气活动减少,暖空气活动增多,气温回升较快,造成逆温频率及强度均较高,同时湿度逐渐增加,大气污染扩散条件总体较不利,容易发生污染过程。”

对于比较复杂的PM2.5数据,环境监测中心办公室的陈晨将大家带到一张“2013~2017年北京市大气PM2.5日组成构成图”前。“这是过去5年北京市大气PM2.5日构成成分的汇总图,大家可以看到不同季节,空气中到底含有哪些有毒物质。”整体上看,大图上一条条PM2.5浓度曲线清晰地反映出,2013~2017年间,PM2.5浓度空间分布均为东南高、西北低,全市各区域PM2.5浓度均逐年下降,其中2017年下降最为明显。

垃圾怎么变废为“宝”?

位于朝阳区金盏乡南部的北京市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是一座集固废处理、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于一体的示范园区。记者和北京建筑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大学生们一起,来到了这里。

早上7时30分,园内已经是车来车往的状态了。在通往清洁焚烧中心的露天栈桥上,一辆辆垃圾车排着队等候“卸货”。

在清洁焚烧中心最高层,脚下是28米深的硕大“天坑”,垃圾堆成了一座座小山。三位工人在操作台上控制着垃圾吊车工作。透过参观的玻璃墙可以看到,吊车伸着“爪子”,把抓到的垃圾灵活地投入送料口。

“这种抓斗一次可以抓起大约10吨的垃圾。”工作人员介绍。

中控室的大电视墙上显示着,垃圾燃烧腾起的火苗通红。在超过1000摄氏度的高温下,绝大部分垃圾化为气体,这些气体经过多层处理后实现安全排放。厂房里没有异味,也看不见工人,生产线全部密封,一切流程均实现自动化操作。

技术负责人陈辉介绍说:“我们的清洁焚烧中心是‘一进四出’。”他解释,进去的是脏臭的生活垃圾,排出去的不仅有水、残渣和飞灰,还有洁净的烟气,排放标准要高于欧盟。此外,焚烧过程还“电力十足”,年发电量2.2亿度。

“残渣和水哪儿去了?”前来参观的大学生提问。

在园区正中间,十多米高的绿色小山丘连成一片。

“它其实是卫生填埋场,地下二三十米都是垃圾焚烧后的残渣。”顺着园区工作人员手指的方向,可以看见“山丘”最高处有几辆拖车,黑色的残渣将在这里贮存,等待着“重见天日”成为建材。“为了让残渣在园区内就能资源化处置,建筑垃圾处理厂也在筹建中。”园区工作人员解释说。

而水的最终处理,据工作人员介绍,顺着“山丘”的坡度,一条条管道通向水渠被收集了起来。在旁边的渗沥液车间,利用“生化+膜”处理工艺,可以把垃圾自带的脏水净化,产出灌溉植被和道路降尘的水源。

关于垃圾焚烧还有话

对于垃圾焚烧,生态环境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工程师彭政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主要通过稳定化、固化+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的方式处理。有关企业开发了“飞灰水洗+水泥窑协同处理技术”和“飞灰烧结生产轻质骨料处置技术”,能够有效实现飞灰的无害化和资源化。但需要注意的是,某些地方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由于焚烧飞灰非法倾倒、非法处置利用导致的环境污染和危害人体健康问题。

一位来自零废弃联盟的不愿透露姓名的环保讲师告诉记者,6年来,在对社区垃圾分类、焚烧实践调研和环保教育中,能看到国家的宣传力度很大,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从我做起,关注垃圾分类、焚烧。但是基于安全角度,她认为焚烧处理环节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不是什么都能烧,垃圾分类是很重要的一环。

国外垃圾焚烧领域的机构、学者的声音也印证了全球化进程中,垃圾焚烧面临的一些问题。

记者邮件联系了位于英国伦敦一家定位于“垃圾焚烧领跑规模”的junkwize公司。他们认为,尽管垃圾焚烧提供了便捷的废物处理方式,但是这有阻碍垃圾循环创新利用的潜在可能,尤其是许多地方建立了垃圾焚烧厂之后。

查阅了大量国外资料后发现,关于垃圾焚烧处置利用的讨论,国外虽然在飞灰无害化控制途径上,能够做到削减污染源和切断暴露途径(降低污染物迁移性),但据英国环境资源科研网站resource.co的一篇文章指出:今年1月,英国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首席科学顾问伊恩·博伊德教授曾表示:“不要再投资垃圾焚烧项目了。”他与人合作的一份名为《从垃圾到资源生产力》的研究报告指出,从垃圾焚烧和填埋转向可持续性更强的资源利用非常重要。因为投资焚烧会阻碍垃圾管理方式的创新,同时,市场对垃圾量的需求反倒增加了,也就会鼓励人们制造垃圾,并且让他们觉得无论什么——即使是那些如果动动脑就会发现其潜在利用价值的东西,都可以丢进炉子烧掉。

总之,了解才能关注,才能有信任、有参与。即使政府、媒体等频繁地向公众传递一个城市每天产生多少万吨垃圾等科普信息,但公众真正对垃圾围城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仅限于社区垃圾桶的满溢而已。如果借助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这样的活动,让公众能够身体力行地了解PM2.5数据的采集和监测曲线的时时波动、垃圾填埋厂占掉的良田、焚烧厂堆积如山的生活垃圾,以及生活垃圾要经过多少道程序才能“消解”掉,相信公众就能深刻地感受到节能减排的必要性,垃圾分类丢弃的原则性,节约用水的科学性。从源头做起,人人参与,才能人人获益。

对公众开放,实际上也是在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有助于提升环保设施的管理水平。开放意味着有可能被指出不足,但只有这样,才能够全民助力,集各路力量,把公众最想看的展现给他们,集全民之力做全民环保。

延伸

何为“逆温”?

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气象学上称之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

不管是何种原因形成的逆温,都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很大影响,它阻碍了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妨碍了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几十米甚至几百米厚的逆温层像一层厚厚的被子罩在城市的上空,近地面的污染物“无路可走”,只好“原地不动”,越积越厚,烟尘遮天蔽日,空气污染势必加重。

如果连续出现几天逆温,空气污染物就会大量积累,易发生空气污染中毒事件。如美国的工业小镇多诺拉,于1948年10月连续4天逆温,工厂及居民排放的空气污染物硫氧化物和烟尘不能及时扩散,使只有14000人的小镇,4天内有5900人患病,20多人死亡。1952年发生在英国伦敦的烟雾事件也与大雾和逆温有关,工厂和千家万户排出的烟尘、二氧化硫滞留在城市上空,4天内有5000人死亡。

上篇:没有了
下篇:给电子垃圾寻找好“去处”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