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微信、短信和博客是互联网时代的三种重要媒介,在无形中影响着男女两性关系及性别观念的建构。本文作者通过对博客、短信和微信使用情况的比较与研究,考察了新媒体对两性发展的影响:新媒体为男女两性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沟通方式,也为女性提供了新的话语空间,但其推动性别平等的潜力尚未完全释放。应合理规划和引导用户的使用行为,以推进理想两性关系的构建。
■ 杨佳 公衍峰
新媒体这一概念自提出以来,关于其定义就引发了研究者们的争论。总体而言,新媒体突破了很多传统媒体的限制,呈现出综合性能卓著的特点,具备多媒体融合的特点,可以储存、传递海量信息,具备即时互动的性能。笔者认为,可以将新媒体概括为:依托数字技术,运用网络载体来进行信息交互传播的媒介形式。
在新媒体的使用情况上,两性体现出很多共同点,同样也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本文通过对博客、短信和微信的使用情况进行比较研究,考察新媒体的使用对两性发展的影响。
两性使用新媒体的基本情况
互联网时代媒介平台在不断更替,其中微信、短信和博客是三种重要媒介,正在无形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男女两性之间的交互关系及性别观念也在不经意间受到影响。
作为第四代网络交流的重要工具,博客在国内外一系列重大新闻事件的推动下,在21世纪初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虽然近几年随着微信、微博等平台的迅速发展,博客所受到的关注相对降低,但其也曾影响和改变了用户的交流方式及思考方式。相关调查显示,在博客应用最为广泛的时期,女性博客用户比例大于男性。在传统媒体中,男性总是牢牢控制着话语权,占据着公共话语空间,女性一直处于边缘地位。博客作为一种新的交流方式,用户既保有了自我,又能充分地交流,因此对于广大的女性来讲,博客为其话语权的实现提供动力。
短信自其诞生后,就快速发展,虽然随着微信的普及,短信使用量有所下降,但其依然是人际之间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调查显示,短信使用者的性别比例比较接近,但两性偏好的短信内容和类型有较大差异,男性使用信息类、娱乐类的短信较频繁,主要目的是传递信息、进行交际;而女性较多使用情感类短信,主要目的是与熟人沟通情感。
微信是“中国第一个真正具有世界性”的手机互联网社交应用产品,它第一次将移动互联网的交流方式牢牢嵌入到了用户的日常熟人交际圈之中。在构建现代社会人与人社交新空间的同时,微信也成为社会性别角色呈现的重要场所,大大拓展了两性沟通与交流的场景。2017年,微信用户数量已经突破9亿,男性与女性的比例接近2:1。两性在使用动机、使用习惯、隐私保护、使用行为、好友构成、使用目的、使用社交功能的频率、使用时间、使用空间等方面均存在着较大差异。
新媒体的使用对女性的影响
当今时代,新媒体已经远远不只是一种信息传播媒介,而是构成了人类生存的环境,圈定了两性生活的语境。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对女性而言既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在理论上提供了实现两性平等的新话语空间,也是一个庞然而立的挑战,面临着男权的进一步膨胀。
首先,新媒体的使用扩大了性别议题的表达空间,丰富了其表达方式。在不少人持“网络可以消除男女不平等只是一种天真想法”的态度时,博客的出现似乎给性别平等推动者带来了一丝希望,引起了极大关注,致力于推动性别平等的人士将博客空间作为有效地传播男女平等观念的手段,为女性话语权的实现提供了前提、保证和动力。
短信也在理论上存在着颠覆既有权力关系,消解男权话语的可能,从而有利于建立新的合理的两性关系,为女性提供一个更加开放、自由、便捷而又隐蔽的方式来表达自我,有利于改变女性在传媒中的“失语”境地。
微信的使用则很好地满足了女性在自我认知、情感表达、个人能力提升、压力释放、娱乐休闲、追求时尚、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需求,为女性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
其次,新媒体平台推动性别平等的潜力尚未完全释放。从结果上看,博客没有拓展网络中女性新的生存空间,众多女性博客只是一时兴起,并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话语空间,女性网络话语权被消解,女性主义意识仅存在极少量的女性博主的观念之中,无法形成冲击男性话语权力的力量;博客也没有拓展现实中女性的生存空间,女性的网络话语权是在匿名和虚拟的状态下实现的,具有不稳定性,实际上是一种想象中的权力。短信由于缺失了“把关人”的作用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效应,短信文本中存在的对女性话语的误读和对女性形象的歪曲,甚至隐含着男性性欲望的释放;短信中存在男权制的“移植”现象,成为现实社会两性关系与性权力结构的延伸。微信使用中也存在着女性形象刻板化、固化、异化的状况,甚至在一部分人(绝大多数是男性)的印象中,微信就是“约炮神器”,而且女性会经常面临陌生人“骚扰”的情况,使女性的安全感进一步丧失,进而避免与男性的更多接触,而更加难以与男性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两性关系。
通过新媒体建立理想的两性关系
新媒体为现代社会中的两性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沟通方式,为女性提供了新的话语空间,已经对两性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其对建立和谐的两性关系的潜力仍有待挖掘,合理规划和引导用户使用新媒体的行为,有助于构建理想的两性关系。
首先,博客为性别平等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博客实现了女性主体的重塑,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女性的生理特征即身体限定了她们的身份、思想和自我,女性的地位和形象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刻板成见”,博客成为帮助她们摆脱物质属性、脱离身体藩篱的工具,提供了语境让女性可以试验性地塑造自己的身份认同。博客拓展了网络女性的话语空间,女性利用博客这种网络空间中的表达方式和知识共享方式努力地建构其虚拟身份,并在建构的同时,扩大了她们的话语空间,从而更有利于女性主义发展,有助于平等、和谐的两性关系的实现。
其次,短信为现代社会中的两性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的沟通方式,为女性提供了新的话语空间,对两性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短信正是给女性提供了一个可以充分表达自己话语的空间,女性在短信中可以掌握话语权,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不再受制于男性话语的压制,完全可以摆脱男性话语的规制。女性在短信提供的话语空间中,可以通过发出自己的声音,彰显女性自身的主体意识,展示女性的独立姿态,获得女性的独立存在价值。
最后,两性对微信的广泛使用已经呈现出一个健康、和谐的两性关系图景。这一图景实现的主要途径就是双性气质的培养。双性气质不是消除男性具有的典型男性气质,或者消除女性具有的典型女性气质,而是使两性同时具备男性与女性的优势,使男性在具备典型的男性气质的同时又具备女性的优点,使女性在具备典型的女性气质的同时又具备男性的优点。在微信空间中,我们发现两性通过朋友圈、微信消息、微信名片等方式可以展示自己真实的性别气质,既有所谓男性气质的流露,也有女性气质的流露,且两性对双性化社会性别角色都能够接纳和认可,两性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这为两性关系的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尤其为双性化性别角色的建构提供了空间。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