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十一学校高三(4)班
阎冰洁
翻开这本散文集,一股浓重的政治气息扑面而来,刚开始我的内心多少有些抵触。但跳读了《觅渡,觅渡,渡何处?》《把栏杆拍遍》《乱世中的美神》等几篇后,越发觉得这本《觅渡》不同于其他散文集,它有着理性与美感并存的独特魅力。
读梁衡的文章,给人一种美感。简单的深红色封面,泛黄的书页,淡淡的油墨味,总能在你翻开它的一瞬间捕捉你的内心,让你平复急躁的心,整理好杂乱的思绪,深吸一口气,然后沉入书中。
梁衡文章是刚中带柔的。“刚”是指他的文章大气。散文通常是以写小景、小情为多,因为身边发生的小事更加贴近生活。作者随想随写,情感细腻流畅地流露,更容易感染读者。但是,这样的文章是琐碎的,其境界也是窄小的。而梁衡大胆地将政治题材引入写作中,他着眼于大事、大情、大理,写出来的文章磅礴、大气。这些政治话题对于我们或许是陌生的,但每读完一篇,内心仍旧会为这种磅礴气势感到振奋和敬畏,是梁衡阳刚的文字拉近了我们与历史的距离。
“柔”则是指他的语言美。正如梁衡在“附录”中写道:“政治题材的文章可由政治家来写,也可由作家来写。”二者的差别就在于作家的文章是有文学技巧的。政治题材是严肃的、深奥的,难免令人难理解、有所抵触,这就更加考验作者的语言功底。梁衡在《青州说寿:一个永恒的范仲淹》结尾写道:“在山上刻字的人终究留不住,留下的是这默默无言的山;把门楼修得很高的人还是存不住,长存的是那些曾用生命去肩动历史车轮的人。”使用一个对偶句,句式工整,语言流畅。“山上刻字的人”“把门楼修得很高的人”与前文相呼应,暗指有权有势之人,而更加凸显出了范仲淹人格的伟大,暗含人生哲理。梁衡能够在把握思想深度的同时具有文学审美,吸引读者的眼球,这是非常高妙的。
读梁衡的文章,让人感到它的理性。在阅读过程中,常常有一种在读鲁迅文章的错觉,将二人相对比,发觉他们俩都是很“真”的人。面对腐朽的社会,鲁迅敢于用小说做刀枪,揭露社会的黑暗、众人的麻木;用杂文做利剑,直抵“罪恶的心脏”。对于历史一些很敏感的政治问题,梁衡也丝毫不回避,而是用真实的文字记录下来。他的文章将真情实感、政治思想和人生哲理一丝丝编织进文章中。《一座小院和一条小路》是一篇纪念邓小平的散文,作者用朴素的语言记叙了他在“文革”中的生活,结尾写道:“历史又转了一个圈,他又重新踏上了这块红土地。”没有过多的评价,只留下这句令人深思的话,给人以无限的空间去反思。梁衡的散文是理性的,它提升读者的思想境界,却又不一语道破,而是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体悟,一直持续地思考。
理性与美感并存。《觅渡》将政治与文学相糅合,让时代精神流传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