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
今年春节,笔者带刚满十个月的双胞胎宝宝去日本京都旅游,有机会近距离观察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全貌。而作为新手妈咪,得以随时亲身体验儿童友好城市的理念与细节。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全球发起的“儿童友好城市和社区倡议”中,明确提出11条儿童友好城市的标准,包括儿童们有能力去影响这个城市关于他们自己的决策;可以自由表达自己想要一个怎么样的城市;可以参与家庭、社区和社会生活;可以得到基本的医疗健康和教育服务;有安全的饮水资源、周边有方便的医疗所;需要被保护,免受暴力对待和虐待,也不会被利用;可以自己一个人在街上安全出入;可以独自约见朋友玩耍;所在城市中有可以容纳植物和动物的绿色空间;生活在一个未被污染的环境;可以参与文化和社会活动;以及不管种族、宗教、收入、性别和身体状况,都享有平等的权利接受城市服务。
本次带娃自由行,从浮光掠影的参观和亲身体会中发现,对于低龄儿童来说,城市生活的参与、自我意志的表达,必须首先从体验城市生活开始,从和家人一起走进城市的公共生活空间,去商场、地铁、餐馆、公园、博物馆,从做一名普通市民开始认识城市,并有机会去其他的地方增长见识。只有当积累起对城市生活相当的经验和见识,孩子们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建议。
我们城市的设计,是否能让家长更有信心带着幼小的孩子去购物和乘车?整个家庭有孩子之前和有孩子之后,都能便捷地参与到城市普通生活当中?在我看来,这类“家庭友好型公共空间”则是给予家庭信心、给予儿童实实在在关爱的重要设施,也是一个城市或社区是否是“儿童友好”的最基本标准。
“家庭友好型空间”在日本的建筑设计和公共设施建设当中,以非常生动又多元的形式,存在于我们可能到访的各个场域内。比如:
家庭卫生间 这是单独的一个房间,大到能推进婴儿车,适合父母和孩子一起使用。一般有成人马桶和洗手池、尿布台、儿童马桶和洗手台、婴儿椅,甚至还有一些安装在尿布台和婴儿椅边上的玩具,吸引宝宝的注意力,让父母从容地解决内急。
婴儿休息室 是商场、博物馆和几乎所有景点的标准配置。其中有哺乳室、尿布台、婴儿喂食区。婴儿喂食区有一台热水器,用来给宝宝冲奶粉;一台微波炉,用来加热宝宝的婴儿食品和妈妈的便当。洗手和洗餐具分开的两个水池,一个是专用来清洗餐具、奶瓶,提供专用餐具清洁剂;另一个用来洗手,提供消毒液和擦手纸,还分别有明显的图片标识以示区分;若干婴儿餐椅,大致适合6个月至2岁的宝宝使用,彩色长沙发或座椅,父母喂饭时使用。
京都各类公共空间里的便捷设施,也让我们领略了为什么常常看到欧美或日本的年轻夫妇出行可以两个大人搞定一串孩子,而在国内却要姥姥奶奶一群大人围着一个宝宝。
洗手间标配:尿布台和墙挂式婴儿座椅 我们在京都去过的所有洗手间,都至少能找到一个尿布台,十有八九都设有墙挂式婴儿座椅。最赞的是,大部分男卫生间也有墙挂式婴儿座椅!完美解决了爸爸单独带娃出行的困难。这些设置都有明显的图示,一位坐在马桶上的成人面对着一位坐在高处、和成人平视的婴儿。
城市之所以美好,在于真实的获得感与安全感。“儿童友好”不仅仅是政治政策,更是对城市生活的更高追求。儿童在生长的经历里将被如何对待、父母家人如何带着孩子探索世界,这些都决定着孩子的未来,更决定着城市的未来。
(作者工作单位: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综合治理所,其本人长期从事儿童权利和儿童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