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8/3/m2018033019d7309e92c24b688ea130db5d9e86d0.jpg
通讯员鲁焰/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王江平 发自于田 “今年新疆妇联号召家家都要成为美丽庭院,今天刚好雷锋日,我们就给困难家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8-03/30/047619.html

等待处理…

习总书记回信鼓舞新疆于田群众

“这一年,我们村镇变化很大”

2018/3/30

通讯员鲁焰/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王江平 发自于田 “今年新疆妇联号召家家都要成为美丽庭院,今天刚好雷锋日,我们就给困难家庭打扫庭院,收拾房子,让他们感受美丽庭院的幸福生活。”3月5日,新疆于田县先拜巴扎镇良种场村一个农家院落里,致富能手蒙莱西罕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她的当天计划。这个小院既是蒙莱西罕的家,又是她的厂房,几十名妇女各自忙碌着。蒙莱西罕告诉记者,一年多来于田先拜巴扎镇发生了很多变化,尤其是人,大家都在努力奋斗、创业、改变。

先拜巴扎镇妇联负责人告诉记者,2017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于田县库尔班大叔的女儿托乎提汗·库尔班回信,勉励库尔班大叔的后人和乡亲们,做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模范。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像缕缕春风,激起层层涟漪,使村民们深受感动,倍感振奋。

这一年来,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鼓舞的于田县先拜巴扎镇出现的变化,数不胜数。

“要带领更多人致富”

蒙莱西罕·麦提赛迪克的家,这里简直就是各种手工艺品的陈列馆。蒙莱西罕身穿花裙子、花棉袄,头戴粉色发带,干练又时尚。她给记者看带领50多名妇女制作的地毯、刺绣、钩编工艺品和民族服饰,色彩斑斓,令人目不暇接。

提起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蒙莱西罕感慨地说:“读总书记回信,心里越来越亮堂。我虽然63岁了,但我不能休息,我要带领村里的妇女一起致富。”

从苦日子走过来的蒙莱西罕,特别感恩党和国家。蒙莱西罕的4个孩子都上了大学,其中有3个入了党。她说:“我是草根宣讲员,去全县各个村宣讲党的十九大报告,宣讲家乡的巨变。每个星期五,我还要给员工讲课,让她们懂得感恩,做合格的妈妈,努力脱贫致富。”

目前,已有56名村民在蒙莱西罕开办的于田县吾姿奇瓦尔国际商贸有限公司上班,每月工资1500元到2500元。谈起今年的打算,蒙莱西罕信心满满地说,准备再招收50名村民扩大生产规模,并在后院建农家乐和超市,让年轻的村民就近就业。

春节前,从于田县先拜巴扎镇卡拉图润村转移到哈密市就业的阿力木·麦提尼亚孜和妻子麦热木古丽·阿不都热曼又拿出刚发工资的一部分,寄回给于田县的父母。

得益于和田地区城乡富余劳动力有组织地转移就业政策,阿力木夫妇2017年6月从于田县到哈密市伊州区花园乡重工业园区环卫所从事公益性岗位半年来,两人共挣得2.6万元工资。“过去一家人仅靠丈夫做装修赚钱,收入很不稳定,最好的时候一年才挣1万多元。现在好了,我们夫妻俩仅半年就挣了2万多元。单位还为我们缴纳社保,以后生活也有了保障,我们心里特别踏实。”麦热木古丽告诉记者。

麦热木古丽还说,2017年12月,由于她工作表现突出,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步快,单位将她从保洁员工作岗位调整到办公室,负责整理档案和工会工作。

2017年12月28日,麦热木古丽和丈夫阿力木作为受表彰人员,回到和田参加了地区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和技能培训工作表彰大会,获得1万元奖励。

表彰会后,麦热木古丽和丈夫阿力木回到于田县先拜巴扎镇家中,与父母和孩子短聚后,又返回了哈密。

“就像习总书记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说的那样,‘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们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麦热木古丽憧憬着今后的美好生活。

采访中,记者走进先拜巴扎镇斯克达西曼村,见到了于田县的生产能手麦麦提·铁木尔。麦麦提对记者说:“库尔班的故事我们都知道,2017年,我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非常感动,浑身充满了干劲,所以又种了50亩红柳大芸,还要种杏树和桃树,有5户村民也跟我一起种地发展生产。”通过辛勤劳动,去年麦麦提家增收6万元,其中仅种菜就增收2万元。

“我们的思想真的变了”

先拜巴扎镇有一个新落成的农牧民创业就业孵化园。据先拜巴扎镇副镇长艾力江·阿力甫介绍,该园区是在天津市的大力支持下建立的,目前园区已到位资金3000万元,有600多名村民在这里就业。

在园区培训中心,先拜巴扎镇11个村的60多名村民在这里接受培训,她们踩着缝纫机,专注地做着活儿。她们制作的色彩艳丽的床上用品,颇受青睐。

先拜巴扎镇托万达西曼村村民艾维孜古丽·胡加布拉在这里培训15天后就可以独立干活了。艾维孜古丽家一年收入只有3000多元,在这里务工后,艾维孜古丽现在一天可以做15床被单,并开始带徒弟,转为正式工以后她每个月能挣3000元。

玉素甫江·司马义是园区一家企业的老板,已经做了8年被单生意的玉素甫江通过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思路更开阔了。他决定把工厂落户在产业园区,2017年12月27日正式开业。开业才半个多月,就有和田、喀什等地的订单纷至沓来,仅喀什就有3000套床上用品的订单。现在,玉素甫江信心满满,准备贷款扩大规模,并建立纺织厂,工厂建成后预计可增加150多人就业。“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我们有了更好的发展机会。”玉素甫江告诉记者。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玉素甫江写了入党申请书。目前,他正在积极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他从杭州请来了五六位手工艺师傅,帮助提高务工人员工艺水平;今年他还要增加花色品种,申请商标,将产品销售到内地市场。

告别玉素甫江,记者走进园区的新疆晟恒针织服饰有限公司。记者走进车间,看到女工们正在聚精会神地编织坐垫。塔格达西曼村25岁的热孜万古丽·麦吐尔孙说:“我在这里干了半个月了,现在我两天可以编织一辆车的坐垫,可以挣150元钱。”

当记者询问女工们是否读过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她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读了好多遍。

塔格达西曼村的吾哈丽汗·麦提赛力用汉语流利地回答:“我们读了这封回信,也学习了党的十九大报告,现在我们的思想都转变了,大家都出来打工,学习技术。去年我拾了3个月的棉花就挣了1万多元。”

说起村里的变化,她们更是群情激昂:“村里一年来有了柏油路,出门就有公交车,修了水渠,浇地更方便了,家里也通了自来水,我们享受了全民免费体检。”

谈起村民的思想变化,先拜巴扎镇党委书记骆爱科感慨地说:“前些年村民们都不愿出门,现在经常有村民主动找我们说,我想就业,我想去内地务工。2017年,全镇有3876人外出务工,其中151人在浙江和河北务工。今年1月9日,又有32人赴天津务工。

上篇:没有了
下篇:“只要肯奋斗 垃圾里照样刨出希望”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