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8/3/201803294dbf866233464582b5b9adcc29d9d9ed.jpg
米尔德里德不是英雄,也非正义的化身,她怼天怼地,对侏儒詹姆斯的利用大于同情,某些过激行为还踩到了法律的红线,但就是这样一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8-03/29/047605.html

等待处理…

“异类”女性艰难的抗争与救赎

——评电影《三个广告牌》

2018/3/29

米尔德里德不是英雄,也非正义的化身,她怼天怼地,对侏儒詹姆斯的利用大于同情,某些过激行为还踩到了法律的红线,但就是这样一个身处社会边缘的“异类”,她于绝境中爆发出来的坚韧、不屈与强大,不经意间流露的点滴温情,伴随着故事的抽丝剥茧,在一次次抵死抗争中,原本处于敌对阵营的剧中人倒戈相向,彼此实现了和解。

■ 莫兰

“强奸致死”

“凶手至今逍遥法外”

“威洛比警官,怎么回事?”

触目惊心的红底黑字,三块巨大的广告牌,三句连珠炮质问,如同三把利刃,划破了密苏里州Ebbing小镇的宁静,由此揭开电影《三块广告牌》中受害人母亲米尔德里德、警察局长威洛比、警员狄克森三位主角纠缠跌宕的悲喜人生。

七个月前,爱女惨遭奸杀焚尸,由于现场证据不足,当地警方迟迟未能找到凶手。痛不欲生的米尔德里德将愤怒的矛头直指警察局。经济窘迫的她变卖拖车,以每月5000美元的价格租下女儿罹难处路边的三块废弃广告牌,控诉警方无能,试图利用强大的舆论压力逼迫其早日破案。

此举掀起了轩然大波,也将她推到了风口浪尖——威洛比是一个人人尊敬的好警官、好丈夫、好父亲,胰腺癌晚期的他时日无多。公然向一个将死的好人开炮,冷酷无情的米尔德里德成了全镇人的公敌。神父上门游说,胖牙医伺机报复,前夫软硬兼施劝阻,狄克森三番五次威逼施暴,军人恐吓袭击,媒体报道不实,甚至连亲生儿子都不能理解她,逼她收手……但她就算与全世界为敌,也誓要揪出凶手。

由于米尔德里德近乎疯狂的执拗,每个人的命运走向都陡然改变:威洛比不愿拖累家人而饮弹自尽,狄克森盛怒之下打人被开除,儿子不堪忍受同学的排挤与她反目,广告牌也被前夫付之一炬。不明真相的米尔德里德愤而在警察局纵火报复,致使狄克森毁容。

最终,在威洛比遗书的鼓励下,狄克森誓死证明自己是个好警探,不计前嫌陪同米尔德里德踏上漫漫追凶路,共同对付那名绝对犯过案的犯罪嫌疑人。影片至此戛然而止,将未尽的思考留给了观众。

平心而论,尽管女主角的形象设定迥然有别于传统女性,但《三块广告牌》并不是一部女性主义电影,不过,鉴于其对家庭暴力、两性冲突等种种社会问题的观照,对性侵女性案件被选择性漠视的尴尬境遇的真实反映,对底层女性直面困境的坚韧、不屈与强大的有力体现,将其置于女性主义的范畴内考量也很恰切。

针对女性的性别暴力随处可见,可无人关注——米尔德里德曾遭前夫家暴,又承受丧女之痛,却得不到周围人的同情;一个花季少女的鲜活生命因性暴力而过早凋零,却激不起一点点水花。镇上的人们依旧按部就班地生活,仿佛什么也不曾发生。就连最该为无辜少女伸张正义的警察也对此熟视无睹,不是忙着对付有色族裔、性少数人群,就是碌碌无为、推脱责任。面对命运的碾压,女性奋起抗争,但自我救赎之路上布满荆棘,举步维艰。

或许,倘若米尔德里德是个循规蹈矩、柔弱可怜的传统女性,这条路不会走得那么艰难。以往银幕上的母亲形象大多优雅得体,温柔贤惠,宽容顺从,乐于奉献,浑身散发着圣洁的母性光辉,完美得不真实。出身底层的米尔德里德完全是她们的反面:总是一身不修边幅的牛仔工装,面容愁苦沧桑,体格强壮,举止粗鲁,满口脏话,习惯以暴制暴,个性刻薄固执,人缘极差,总之很不讨喜。

如果按照“家庭幸福的女人才算成功”的世俗评价标准来衡量,她也是个不折不扣的“败犬”——中年离异,独自抚养一双儿女,生活困顿,感情空窗,教育失当,儿子懦弱,女儿不仅叛逆还吸食大麻。在开着豪车、搂着19岁小女友的风光前夫面前,衰老窘迫、焦头烂额、心力交瘁的她不仅是个感情的失败者,还是个生活的loser。

唯一能给她拉点同情分的“复仇女神”人设也随着剧情的推进轰然崩塌。在惨案发生当天,她不仅拒绝了女儿借车的要求,在激烈的争执中,愤怒的她还失去理智地诅咒女儿:“我真希望你在半路上被强奸!”不料竟然一语成谶,只能步行穿越偏僻地带的女儿就在离家不远处惨死。她无法原谅自己,转而将满腔的仇恨倾泻在警察身上,以减轻内心的愧疚。那三块广告牌,表面上看是折磨所有人,事实上折磨的却是她自己。

米尔德里德不是英雄,也非正义的化身,她怼天怼地,对侏儒詹姆斯的利用大于同情,某些过激行为还踩到了法律的红线,但就是这样一个身处社会边缘的“异类”,她于绝境中爆发出来的坚韧、不屈与强大,不经意间流露的点滴温情,伴随着故事的抽丝剥茧,在一次次抵死抗争中,原本处于敌对阵营的剧中人倒戈相向,彼此实现了和解。

影片里最催泪的一幕,是广告牌被烧毁后,孤独、无助、众叛亲离的米尔德里德颓然坐在床上,在坚持还是放弃的十字路口徘徊。她穿着女儿的布偶拖鞋,用一只脚和另一只脚对话来给自己勇气。这一刻,她只是一位普通的母亲,坚硬外表下包裹着柔软内心的母亲。

故事的末了,狄克森问米尔德里德:“我们要去杀了那个人吗?”她回答:“谁知道呢?”然后露出整部电影中唯一的笑容。这是一位不屈的女性、勇敢的母亲在倾尽全力抗争并终于赢得弥足珍贵的支持之后,与这个有失公平的世界达成的和解。“异类”女性的抗争与救赎之路艰难无比,但她凭借一往无前的勇气抵达了彼岸。

上篇:没有了
下篇:一匹丝绸的五千年追忆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