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环境形势日益严峻、公众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美国核电行业公众沟通的良好实践,对中国当前及未来核电乃至其他需要与公众保持良好沟通从而获得支持、避免遭遇“邻避效应”的众多行业,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1月,中国(不包括台湾地区)已经投入商业运行的核电机组37台,在建核电机组19台。核电装机容量位列世界第四,发电量超过日本,进入全球前三名,在建核电机组连续多年世界第一。
基于美国核电厂的公众实践,可以发现美国核电行业在开展公众沟通过程中的原则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开展核电公众沟通的透明、及时、通俗的总体原则保持一致。
■ 左跃 汪洋
公众对核电的认可接受性是影响核电行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长期以来,美国的核能发电量位居世界第一。
作为核电强国,美国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公众沟通经验,30年来,公众对核电的支持率从49%逐步增长到64%。自1979年三里岛核电事故之后,美国已有34年没有新批任何核电机组。后福岛时代,社会环境日益严峻,Vogtle核电厂却能通过沟通,赢得公众的认可与支持,让美国公众接受第三代AP1000核电机组,成为美国时隔多年后的首台新建机组。
Vogtle核电厂(下称核电厂)属于美国南方电力集团下的乔治亚电力的下属核电厂,位于萨凡纳河沿岸,占地13平方公里。该厂两台机组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投入商业运营,新建的两台AP1000机组于2013年正式开工。
审批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核电厂的AP1000机组是在已有厂址基础上扩建的,在核电公众沟通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群众基础。因此新建项目在申请过程中,在公众沟通方面没有遇到太大的阻力。项目审批过程中,核电厂于2010年9月,通过环境影响意见书公告征求公众意见,意见征询期为75天。 2010年10月,核电厂召开了公众意见调查会议。
对于公众意见,核电厂采纳了9条,其中包括:更新输电线路走廊的描述; 澄清核电厂二氧化碳排放量;完成生态评价更新有关内容等。对于未采纳的公众意见,核电厂均给出了分析说明。
建设过程中的公众沟通
从2013年开工建设以来,核电厂在公众沟通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包括媒体沟通、社区建设、舆情监控等。
核电厂通过专业问卷调查公司掌握了公众获取核电信息渠道的定量化数据,该数据显示,公众获取核电信息的渠道包括当地新闻媒体(88%)、核电从业人员(73%)、电厂当地居民(73%)、电厂的宣传材料(64%)、互联网(60%)、当地政府、电厂参观、第三方研究机构、社交媒体、反核组织等。
为了保证公众能够了解到电厂最新的动态信息,核电厂每年会组织六七次当地媒体来电厂进行参观访问。除此之外,核电厂长期与当地媒体保持良好的沟通,定期将电厂的最新动态等新闻信息传递给当地媒体。
为了让核电厂在当地公众中保持良好的形象,核电厂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帮助解决社区中日常问题,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社区氛围。其中,核电厂通过开展义工项目,帮助居民修理房屋等,获得当地公众的一致好评。核电厂还通过设立奖学金项目,资助品学兼优的当地学生进入更好的大学深造。
在舆情监控方面,核电厂通过在线舆情系统对与电厂相关的动态进行实时监控,实时了解与其电厂相关的新闻动态。对于不同类型的舆情,核电厂设置了对应的处理方案。
随着核电厂在当地的持续运行,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质的提升,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带来了明显改善。核电厂的税收占当地税收总额的70%~80%,对当地的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劳动力就业方面,核电厂永久雇员约800人,运行过程中,也为本地居民带来了大量相关就业机会。
运行过程中的信息公开
作为核电厂的母公司,美国南方电力公司每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碳排放报告,向社会公众展示其下属核电厂在可持续发展、经济、就业、环保等方面对社会带来的积极作用。
核电厂通过各类宣传材料和互联网工具将电厂的信息向公众公开,其中包括将电厂信息与动态设计成宣传页夹在当地报纸中,发放给当地居民;将带有核电小知识的精美台历分发给当地公众,进而将核电融入到当地公众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社交网络工具(Facebook、Twitter、 Instagram、YouTube)将电厂的最新进展和动态,以视频、图片的形式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并定期更新。
提高员工的认同
核电厂认为,公众沟通的一项重要手段是加强与内部员工的沟通,提高员工的认同度。电厂员工在公众沟通的过程中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位置,研究表明,73%的公众是通过电厂员工获取与核电相关的信息。在此背景下,只有保证员工对核电的高度认同,才能够让员工在与外界公众沟通过程中实现信息的有效输出。
一方面,电厂员工作为行业从业人员,对核电领域的知识与认知远远超过普通公众,电厂员工在与公众日常交流的过程中,通常是以“专家”的角色出现,故其有关核电的一言一行往往能够影响公众对核电的态度。另一方面,电厂员工由于工作场所相对集中,对于核电厂而言,提高员工的认同可操作性强,可以通过内部培训、团队建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员工对核电的认同,进而形成对核电行业的文化理念、价值观的有效传递。
运用通俗的语言
由于核电知识的壁垒过高,当核电从业者在将专业化的术语传递给公众时,公众很容易误解相关专业词汇的真实含义,进而容易对核电项目产生负面态度。
为解决此问题,核电厂通过公众沟通常用术语指导文档来帮助核电从业人员更好地与公众进行沟通交流。该文档列举了核电公众沟通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术语,用于指导核电从业人员如何与公众交流,哪些术语可以使用,哪些术语需要避免使用,以及会造成哪些错误解读。其中涉及的主题包括:核能的益处、核电项目的执照更新、核电行业监管、核材料及废物处理、第三代核电厂、核电安全、核电辐射等。
例如,在谈论核能在净化空气方面的作用时,要尽量避免使用“通过核能,减少了多少二氧化碳排放”类似的表述,原因是公众无法理解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减少与环境改变的定量化关系。又如,在关于第三代核电机组的描述中,在与公众沟通过程中要避免使用“非能动安全(passively safe)”这样的描述,因为,passively在英语中容易联想到不积极、懒惰、没有担当等负面的词汇,进而容易让公众对第三代机组的相关技术产生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