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8/3/m2018031361ba72fee00349aca7c4ea3bb1bd0fed.jpg
《性别差异、工资激励与劳动生产率》 作者:高娟 王明明 本文基于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数据,从性别差异视角实证测度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8-03/13/047166.html

等待处理…

研究视窗

2018/3/13

《性别差异、工资激励与劳动生产率》

作者:高娟 王明明

本文基于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数据,从性别差异视角实证测度分析工资激励对劳动生产率的边际贡献。基准回归和处理效应的结果显示,工资激励与劳动生产率之间呈现明显的倒“U”型关系,且两者之间有显著的因果效应;从边际贡献角度来看,女性工资对于劳动生产率的激励作用显著高出男性。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男性而言,工资激励更有助于提升女性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对于现阶段的中国企业而言,在优化企业整体工资激励机制、形成与劳动生产率增幅相匹配的薪资结构的同时,应进一步关注并发挥女性工资成本的激励作用。

来源:《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

《新型师生关系的发展路径——“女性”的回归》

作者:刘玉萍 辛继湘

女性气质特征同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理念相关联,在女性气质的影响下,女性的工作目标又主要以人际关系为主,因而女性气质对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然而,当前学校中却普遍存在女性教师“去女性化”、男性教师压制自身女性气质、学校高层管理职务中女性人员不足等“女性”缺失的现象,无形中阻碍了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与发展。本文作者认为,让女性回归应成为促进新型师生关系发展的重要途径。

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年第35期

《“四三决定”与中国共产党妇女政策调整研究》

作者:张静 曾晓丽

1943年,在整风运动背景下,中共中央对延安初期的妇女政策进行了调整。新的妇女政策以“广大妇女参加生产为中心利益”,强调“家庭与建设都过得好”。本文作者认为,这一政策一方面协调了“女性主义”为解放实践下形成的“男女对立,青老对峙”的家庭矛盾,另一方面又兼顾了抗战利益与家庭利益之间的关系。以“鼓励妇女参加生产”为妇女解放理念在应对日本的军事进攻和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带来的经济危机,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形成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域中中国独特的妇女解放道路。

来源:《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

《关于江南的民间信仰与农村妇女的一些思考》

作者:佐藤仁史

对民俗文化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成为极大的转折点,结果促使许多民俗活动获得了合法地位。然而,不得不加以注目的是:政府和专业人员所认定的民俗文化——换言之在“大叙事”框架里所出现的內容,实际上与基层民众心目中的民俗之间有很大距离。本文着眼于民俗文化“复兴”的主要群体——农村中老年妇女的网络,透过她们的实际生活情况和她们所讲述自己经验时的叙述方式展开探讨,借此透视民俗文化“复兴”的各种面貌及其时代性。

来源:《民俗研究》2018年第1期

上篇:“拉动”“推动”女性,打造“双创”升级版
下篇: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最勇敢的男孩》有声书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