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8/3/m2018031361ba72fee00349aca7c4ea3bb1bd0fed.jpg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为新时代中华家庭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供了思想引领和基本遵循。中华家庭文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8-03/13/047164.html

等待处理…

用家国情怀滋育新时代中华家庭文化

2018/3/13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为新时代中华家庭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供了思想引领和基本遵循。中华家庭文化始终贯穿着家国的辩证关系这一理论主题。新时代需要用家国情怀为新时代中华家庭文化注入内在价值。要在广大人民群众内心深处厚植家国情怀,必须作好顶层设计、加强理论研究、开展主题教育、加大宣传推广、坚持示范引领、完善制度保障。

■ 胡艺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和万事兴。”习总书记特别强调:“用我们4亿多家庭、13亿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汇聚起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这些重要论述紧扣家庭和国家的辩证关系而展开,体现了对家国情怀当代价值与内在机理的理性认识,为新时代中华家庭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供了思想引领和基本遵循。

家国的辩证关系是中华家庭文化的主题

在中华家庭文化的历史发展进路和内在逻辑体系中,家国关系一直居于首要和核心地位。与西方家庭文化的多元化、差异化、实用性观点不同的是,中华家庭文化对家国辩证关系的认知和把握是一脉相承的,也是相互融通的,体现出特有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首先,家国一体。国家是众多家庭组成的集合体,而家庭是构成一个国家的细胞。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是国家的本元和根基,一个国家的强盛归根到底有赖于每个家庭的作为,也最终体现为每个家庭的幸福。对于个体的人来说,家与国都是最重要的社会组织、最稳固的力量依托、最持久的心灵归属,因而中国人历来把治国与治家相统一,追求“家国合一”“家国同构”。

其次,家国有异。国家和家庭虽然紧密相连、休戚与共,但二者的社会地位、系统构成、内生力量、价值规范等方面是不一样的,相对于家庭这个处于微观层次的生活共同体而言,国家是一个处于宏观层次的政治共同体,既整合海量资源、集聚强大能量,又体现公共属性、具有最高权威,更能够维护、实现、发展每个家庭及其成员的切身利益。因此,中华家庭文化特别强调:“有国才有家”“先国后家”“舍家为国”。

用家国情怀为新时代中华家庭文化注入内在价值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图景和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我们迫切需要用家国情怀为新时代中华家庭文化注入内在灵魂。

第一,用家国情怀引领新时代中华家庭文化的价值导向。家国情怀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时代表达和鲜明标识,要把家国情怀作为新时代中华家庭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引领中华家庭文化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正确道路上实现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第二,用家国情怀提升新时代中华家庭文化的精神高度。家国情怀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涵和现代家庭文明的重要内容,要把家国情怀作为新时代中华家庭文化的重要引擎,推动中华家庭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整体格局中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树立良好形象。

第三,用家国情怀重构新时代中华家庭文化的内容体系。在当代,家国情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贯通、交汇融通的思想精髓,要把家国情怀作为新时代中华家庭文化的逻辑起点和思想红线,整体构建符合时代需要、彰显中国特色的家庭文化内容体系。

第四,用家国情怀涵养新时代中华家庭文化的民族风格。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的一种理想与信仰,要把家国情怀作为新时代中华家庭文化的血脉之源,不断为中华家庭文化注入思想养分和精神能量,从而使中华家庭文化在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交融中展现中国魅力。

第五,用家国情怀增强新时代中华家庭文化的世界影响。家国情怀是植根于中华大地并适用于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观念,要把家国情怀作为新时代中华家庭文化的智慧精华,不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家国情怀从中华大地走向世界舞台,使中华家庭文化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在广大人民群众内心深处厚植家国情怀

在广大人民群众内心深处厚植家国情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用新理念、新载体、新举措加以系统推进。

第一,做好顶层设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提升政治站位和思想自觉,把家国情怀的传承和弘扬作为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抓手,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传承和弘扬家国情怀的专项规划和行动方案,同时纳入公民道德建设、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等相关工程之中,构建全社会传承和弘扬家国情怀的整体格局。

第二,加强理论研究。整合全国社科界的学术力量,依托高层次研究基地、高水平研究团队、高级别研究课题,从多学科视角对家国情怀的科学内涵、内在机理、历史传承、当代价值和实践培育等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分层次、分类别进行理论阐释和理论宣讲,使老百姓都能听得进、听得懂、记得住、讲得出、用得上、传得开。

第三,开展主题教育。教育部门要把家国情怀作为一项基本道德品质纳入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作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融入教育教学、课外实践、校园文化、学校管理等的全部过程和各个环节,尤其是全面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十大育人体系之中,使家国情怀率先在青春校园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第四,加大宣传推广。文艺界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实践成果中的经典素材和特色案例,广泛开展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创作活动,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新平台、新载体、新手段,传播家国情怀的响亮声音,使家国情怀的宣传推广在中华大地变得“活起来”“热起来”“火起来”。

第五,坚持示范引领。宣传和组织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要抓住当下人民群众日益关注“家风、家教、家训”的良好契机,通过组织开展各级各类评选表彰活动,注重培育发现、宣传报道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家国情怀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形成可信、可敬、可亲、可学、可鉴的榜样示范效应,积极营造有利于传承和弘扬家国情怀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第六,完善制度保障。相关部门要把家国情怀的传承和弘扬融入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体安排中,在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制订修订中进一步贯彻落实传承和弘扬家国情怀的新理念和新要求,在法制宣传和普法教育中进一步加强加深对家国情怀的传承和弘扬的正面阐释和反面警示,不断强化全体民众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从严治家、廉洁齐家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为传承和弘扬家国情怀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和制度保证。

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以家国情怀为要旨的中华家庭文化,必将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广阔天地里绽放更加绚丽的芳华,也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汇聚起更加磅礴的力量。

(作者为武汉大学博士后,武汉音乐学院教授)

注:本文为武汉音乐学院长江传统音乐文化研究中心建设规划重点项目“文化自信视阈下楚辞中的家国情怀及其音乐表达”(CJZXKT-A-201701)成果。

上篇:没有了
下篇:“拉动”“推动”女性,打造“双创”升级版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