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8/3/201803080110af144d2c4c3aab758f0b3cdfcf0a.jpg
百余年前,一个以妇女命名的节日诞生,标志着女性争取性别平等、捍卫自身权益、追求文明进步的妇女解放浪潮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百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8-03/08/047060.html

等待处理…

新时代,我们怎样过“三八”?

2018/3/8

百余年前,一个以妇女命名的节日诞生,标志着女性争取性别平等、捍卫自身权益、追求文明进步的妇女解放浪潮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百年风云激荡,女性的奋斗与努力,展现的智慧与才华,赋予这个节日非同寻常的意义与价值。

百余年后,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开启了新时代。新时代,意味着新目标新发展、新梦想新追求,也意味着新使命新担当。新时代的女性,如何与时代同行,如何携手行动,创造美好生活,助力国家强盛,推动社会文明,是一个值得思考与探讨的话题。

今天,是女性的节日,怎样度过属于我们自己的节日?怎样赋予这个节日更大的价值与意义?怎样让这个节日散发新时代的光辉?这些话题蕴含的不仅是对如何过节的思考,更是对中国妇女如何投身新时代、如何进一步推进性别平等事业的深度探讨。

在这里,我们分享与共勉。

赋权妇女 :“就是现在”

联合国今年“三八”节主题宣传画

2017年深圳女工在庆“三八”活动上演唱延安时期的《“三八”妇女节歌》 (卜卫/摄)

● 我们可以回顾一年来我们在权利方面的进展,庆祝成就同时指出问题,并采取行动去促成改变,使“三八”节重新具有权利的意义,并促进妇女赋权。

● 行动者不仅是妇女工作者或女名人女要人,而是千千万万劳动妇女,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可通过赋权改变自己的生活。

■ 卜卫

“就是现在:农村和城市的行动者正在改变妇女的生活” (Time is Now: Rural and Urban Activists Transforming Women’s Lives),是2018年联合国国际妇女节(UN International Women’s Day)的主题。

长久以来,我们习惯称之为“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长久以来,我们不再追问“三八”国际妇女节的来历和意义,欣然接受发洗衣粉、发食用油、发被套或购物卡的妇女节,接受了开茶话会欢聚、或学插花或学做甜点的妇女节,接受了去满怀热情消费3.8折商品的“三八”购物节,以及花样翻新地排斥“妇女”的“女生”节、“女神”节等等。这其实已背离了“三八”国际妇女节,这个节日最根本的意义是“妇女权利”!

国际妇女节起源于20世纪初北美和欧洲的劳工运动。在联合国介绍国际妇女节的网页上,“三八”国际妇女节被归因于20世纪初期一系列的妇女运动大事件,包括:妇女争取选举权的斗争、女工游行抗争要求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劳动报酬等;也包括1910年第二国际哥本哈根会议上以蔡特金为首的来自17个国家的100余名妇女代表筹划设立国际妇女节,提出了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同工同酬、保护女性、保护童工等提案。尽管未能指定具体的日期,但这年被看作是国际妇女节的元年。1924年,国共合作时期,我国第一次通过游行聚会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三八”妇女节成为法定节日。

多年以来,妇女节成为妇女们回顾进展和呼吁变革的机会。197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一项决议,请每个成员国按照自己的历史和民族传统习俗,选定一年中的某一天宣布为联合国妇女权利和世界和平日。在联合国,3月8日为国际妇女节,其全称是“妇女权利日和国际和平日”。在这一天,女性和男性可以组织起来,纪念一个延续了100多年的为平等、正义、和平和发展而斗争的传统,回顾一年来有关妇女权利的行动和成就,并展望未来。从历史到今天, “三八”国际妇女节一直与妇女权利相关,一直具有争取妇女权利的重要意义,它根本上也是“妇女权利日”。

那么,在新时代,我们如何过“三八”国际妇女节?

第一,我们可以回顾并庆祝性别平等所取得的新成就;第二,要发现并提出需要改变的问题;第三,共同探讨改变的方案或方法,其实质意义是对性别平等状况进行评估,以进一步发掘妇女全面参与社会发展的潜力和机会,真正促进性别平等。每个阶层、每个群体都会遇到不同的性别不平等问题,“三八”节正是一个让社会聚焦性别平等、评估不同人群权利实现状况和呼吁社会变革的时机。我们可以回顾一年来我们在权利方面的进展,庆祝成就同时指出问题,并采取行动去促成改变,使“三八”节重新具有权利的意义,并促进妇女赋权。

这是可以做到的。连续五年,我在深圳参加了民间妇女组织的庆祝“三八”妇女节的活动。这些组织扎根在工人社区,她们充分理解“三八”妇女节的意义。每年“三八”节,她们都会组织起来,通过舞蹈庆祝反家暴法的诞生,通过视频分享庆祝女工学习法律为自己争取到了辞工等权利,通过“女工的勇敢宣言”分享她们在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争取权利的个人故事。她们也通过民众戏剧、照片分享等形式讨论自己遇到的性别问题并试图做出改变。在“三八”节活动中,她们还为男工女工进行社会性别培训,并教唱女工歌曲……这样的庆祝活动与“权利”密切相关,并且是一个行动者的“三八”节。她们每年的活动其实都契合了今年的主题,“农村和城市的行动者正在改变妇女的生活”。这包括在公共领域的生活,如反对工厂性骚扰、争取月经假、争取养老保险等;也包括在私人领域的生活,如要求男性分担家务劳动,以及计划生育的责任等。行动者不仅是妇女工作者或女名人女要人,而是千千万万劳动妇女,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可通过赋权改变自己的生活。“三八”妇女节应该成为妇女赋权的节日。

直至今天,我们仍然面临着诸多性别不平等:就业、参政、健康、工作条件、贫困、暴力等。为此,联合国每年妇女节都会聚焦一个主题,2015年以来的主题都集中于要实现2030年联合国可持续性发展目标之一:性别平等。所提出的主题口号是“迈向2030年,建设一个50%对50%的星球”,亦即性别平等。

2015年,习近平主席主持了全球妇女峰会,并做了“促进妇女全面发展 共建共享美好世界”的主旨发言,承诺:“积极保障妇女权益。妇女权益是基本人权。我们要把保障妇女权益系统纳入法律法规,上升为国家意志,内化为社会行为规范。”以此为我们描绘了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蓝图。这个蓝图的具体内容体现在2015年联合国发展峰会通过的全球可持续性发展目标中,其中之一是“实现性别平等,赋权所有女性与女童”,包括要在世界各地消除对妇女和女孩的一切形式歧视;在公共和私营部门中消除针对所有妇女和女孩的一切形式的暴力;承认和尊重无薪酬的护理照料和家务;妇女在各级全面有效参与政治、经济和公共生活的决策工作,并享有进入领导层的平等机会;确保普遍享有性健康和生殖健康以及生殖权利;根据国家法律进行改革,让妇女享有获取经济资源的平等权利,等等,这些都能成为“三八”国际妇女节讨论的议题。

2018年“三八”国际妇女节到了。“就是现在”,我们需要一个与妇女权利密切相关的、行动者的妇女节。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

我们应该把“三八”妇女节当作反性别歧视的节日来过,在这一天你能为消除性别歧视做许多事情……

这一天,女性应活得更有意义

■ 张红萍

“三八”妇女节,是为庆贺和提醒妇女为争取政治权利与妇女权益而设立的节日,这是它的历史价值,也是它的现实意义。

早在1924年,我国就开始通过游行、聚会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三八”妇女节成了法定节日。

1996年以来的22年,联合国庆祝国际妇女节每年都有自己的主题,综合起来是:赋予妇女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权利;消除针对妇女的暴力;消除妇女的贫穷;妇女是和平的重要力量;建立平等、安全、和平的未来需要妇女的参与;妇女参与决策;实现性别平等是全人类的进步;加快性别平等的步伐。在新时代,我们可以借鉴联合国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所提出的各种议题,每年“三八”节也可以根据中国妇女的现状提出我们的议题,每年为这些议题去努力,逐渐改变女性的生存环境,最终实现性别平等的愿景。

只要这个世界,因为性别的原因,有些贫困地区的女孩子还必须将上学的机会让给家中的哥哥弟弟;只要因为性别的原因,招生中还存在男女分数线不同的情况;只要因为性别的原因,女生在就业中遭受性别歧视,要用几倍的努力才能找到与男生相同的工作;只要由于性别的原因,女生受到逼婚的压力更大;只要由于性别的原因,女生被称作“剩女”;只要由于性别的原因,就要延续“男主外,女主内”的劳动分工;只要由于性别的原因,女性更多地受到性骚扰与性侵害;只要由于性别的原因,四分之一的女性一生程度不同地遭受过家庭暴力;只要由于性别的原因,女性的收入是男性的70%不足;只要由于性别的原因,女性到了36岁以后找工作就很困难;只要由于性别的原因,大龄女性很难进入婚姻;只要由于性别的原因,女性就要提前退休……只要上述种种由于性别的原因造成的不公正还存在,我们就不应该忘记“三八”妇女节是提醒我们检视生活中不平等的节日,我们生活中还存在种种性别不平等现象,需要我们努力改进。

鉴于上述原因,怎样过“三八”妇女节,给出了我们明确的议题。我们应该把“三八”妇女节当作反性别歧视的节日来过,在这一天你能为消除性别歧视做许多事情。

这一天我们可以在校园宣传“三八”妇女节的来历;我们可以为贫困地区的失学女童捐款;我们可以举办反性侵和反性骚扰的讲座;我们可以为被家暴的妇女提供具体而有效的服务;我们可以组织学习小组学习女性主义的名著;我们可以在单位举办小型的庆祝活动,大家谈谈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性别歧视;我们可以在家制定自己今后的生活规划或放下家务和姐妹们谈谈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我们可以举办女性联谊会;我们可以和家政工一起过“三八”妇女节;我们可以做反逼婚的宣传;或者我们什么也不干静修一天,想想自己选择的生活是否有价值?你也可以在这一天陪伴母亲,听听母亲一生的故事;你也可以像丁玲一样写一篇“三八”节有感;如果你的生活中存在家暴,请在这一天站起来反抗,去报警吧;如果你早已无法忍受你的婚姻生活,请在这一天结束吧;“三八”妇女节这一天,女性要为自己活一天,不要再做服务者与牺牲者、被奴役者。

总之,你要向勇敢的前辈学习,在这一天为自己和女性做点有意义的事情,这一天应该过得和以往不一样。为了不辜负妇女争取权利与自由的日子,我们应该过一个有意义的丰富多彩的“三八”妇女节。

因此,在新时代,通过“三八”妇女节的警醒,我们需要工作与努力的事情还很多,让我们在新时代,通过“三八”妇女节,传播先进的性别观念,让我们与联合国的步调一致,加快性别平等的步伐,到2030年时,消除我们生活中种种性别不平等现象。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所研究员)

“三八”节,希望这样过

——来自中国妇女报微博的声音

如何让“三八”节这个女性的节日不失初心?在新时代过得更有价值和意义?我们特意在中国妇女报微博征集网友们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不少回复,现摘编其中的一部分:

壹理:首先不要认为“三八”妇女节是中年已婚妇女才过的节日,然后不要盲目追求这个节日里过多消费主义的活动,这是纪念女性觉醒的节日,应该多倡导唤醒女性的权利意识、意识到当下的各类问题并且敢于为自己为整个女性群体发声!

MarvinSueeee:妇女节是女性运动的成果。而现在无良商家却在“三八”节前后宣传“女生节”“女神节”“女王节”等,割裂了女性群体,而里面竟然还有卖洗衣液吸尘器什么的,这本质不还是默认女性要做所有家庭劳务?反对商家抹去妇女节的噱头,妇女节是女性与女性主义者的节日。

冬日栒子:商家借妇女节营销,太庸俗,有关部门应该管一管,让“三八”节回归本义。应该多搞些张扬性别平等的活动,比如上映女性主义电影,免费让女同胞观看,在街头、商场、文化广场上演女性维权、反家暴、反性骚扰的戏剧小品,电视台、公共场所的电子屏也可以放点公益宣传片。妇女节应该是这种节日氛围才对路。

生于七夕的俏巧儿:“三八”节我们应该好好思考女性解放: 女性的自身解放,一定要融入新时代的主旋律中,才能确定自己的奋斗方向与目标;

简木生:会看一下当年中国妇女和世界妇女为争取自己权益所付出努力的历史。

overRainBowee:“三八”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向着初心砥砺奋进!

“三八”节:媒体传播观察与反思

北京地铁里的“三八”节营销广告 (上官郡儿/摄)

新的一年,希望媒体更多地关注“三八”节作为纪念日的意义,去倡导和呼吁那些属于最大多数女性群体的权益。

■ 王琴

节日对于个人、群体和社会都有重要意义。“三八”妇女节的设立,使得女性群体在这个纪念日被关注,被强调。女性个人通过妇女节在群体中进一步确定自我身份,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而从国家社会层面,则可以通过这个纪念日来强化女性群体的价值认同,产生凝聚力。

在近年来不少媒体的呈现中,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有了不同面貌,妇女节不再是女性为权益抗争的纪念日,变成了女性消费娱乐的欢庆节日。脱离了厚重的历史纪念内涵,妇女节在媒体传播中被呈现出了多种不同的意义。

第一,被商业化的妇女节: 购物节、消费节

在一个消费的时代,消费主义已经侵蚀了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每一个重要的日子都被嗅觉灵敏的商家包装成了消费的狂欢节。妇女节成了精准定位女性消费者的促销日,各类与女性相关的商品在这个节日被赋予了特殊意义,加以重点促销。在商业利益的刺激下,媒体通过各种专题、广告为此推波助澜,引导和强化了女性的消费者角色。妇女节被包装成了买买买的消费仪式和热潮。女性在媒体中常常被定位为感性的消费者,而妇女节中女性更是被消解了主体,直接成为商品消费的猎物。

第二, 被娱乐化的妇女节: 女神节、女王节

妇女节在媒体中被“质疑”,不少媒体以女神节、女王节的名称来重新定义妇女节,以迎合社会中一批精英女性的自我定位。女神和女王都是流行的网络词汇,具有极强的时尚性和娱乐性。被称为女神、女王的人大多是这个社会中女性的强者,她们美貌,独立,光鲜亮丽,光芒万丈。这些女人无疑是金字塔顶端的女性榜样。但女神和女王也是脱离了普通女性的精英幻象,她们难以为女性大众代言。在这个纪念和强调女性权益的节日中,我们更要关注的是那些努力为个人权益奋斗的普通女性。媒体对女神、女王的媚俗热捧,也是对普通女性的忽视和轻视。

第三, 被狭隘化的妇女节:女生节、母亲节、爱妻节

媒体拒绝“妇女节”是女性被不断分化的体现。“妇女”这个词所指称的群体日益狭隘化。很多青年女性不认同“妇女”的身份,认为这是指那些年长、已婚、低层次的女性。“妇女”在社会文化观念中不断地被贬抑。基于此,很多高校兴起了一个区别于“三八”妇女节的“三七女生节”,这一现象在媒体中得到了热烈的响应和传播。“三七女生节”的高校横幅汇集了各种流行词汇和网络段子,成为媒体追逐的新闻热点,引发了社交媒体议论的狂潮。另一方面,妇女节也常被建构成“母亲节”或“爱妻节”。倡导孩子和丈夫在妇女节这一天感恩母爱,关心妻子,使得妇女和母亲、妻子这些家庭角色更紧密地联系起来。

对妇女节的不同理解,其实是不同妇女群体对当下社会中女性角色、女性地位、女性权益的不同认知。这些认知作为一种直观感受,折射出了女性对妇女权益的不同诉求。女性群体从来不是铁板一块,这其中有阶层的差异,城乡的差异,年龄的差异。女性群体差异化是我们要承认的事实,但在妇女节的旗帜下,女性也拥有一种共同的身份,这个身份意味着女性团结一心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女性需要作为一个整体,去抗争女性共同面对的困难和问题。女性权益的获得,也需要女性群体的共同努力。

媒体记录了这个时代的社会记忆,妇女节的媒体传播是一种记忆的流动和意义的建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女性在社会文化中的角色、地位和价值被强化和确认。通过记录妇女节,呈现妇女节,解读妇女节,媒体不断传承和构建了妇女节的意义。回望历史,已经走过108年的妇女节,其实有着厚重的内涵。妇女节是一个历史性的纪念日,纪念的是女性为争取社会权利所进行的不屈斗争,这是妇女节的重要意义。中国的女性地位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我们还需要面对女性在社会各个领域遭遇的不平等,关注女性在教育文化中,在政治经济领域依然存在的性别差距。

又到了“三八”妇女节,各路媒体势必会连篇累牍地聚焦女性,关注节日。新的一年,希望媒体更多地关注“三八”节作为纪念日的意义,去倡导和呼吁那些属于最大多数女性群体的权益。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