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8/2/2018022812e9a73c350a4ecd85ee259fce5a0ffa.jpg
夏华到访黔西南州依文·中国手工坊原生态博物馆。 2017年9月,中英建交45周年主题活动期间,依文·中国手工坊携手黔西南布依—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8-02/28/046847.html

等待处理…

夏华:带领八千绣娘织梦美好未来

2018/2/28

夏华到访黔西南州依文·中国手工坊原生态博物馆。

2017年9月,中英建交45周年主题活动期间,依文·中国手工坊携手黔西南布依——“绣梦”主题时装秀上的展出作品。

2017年9月,中英建交45周年主题活动期间,依文·中国手工坊携手黔西南布依——“绣梦”主题时装秀上,模特展示带有定制刺绣的成衣。

“弘扬和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企业担负社会责任。用时尚留住文化,用匠心惊艳世界,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帮助少数民族富裕起来,是提高中国文化生产力和软实力的一件大事,我们会坚持不懈地干下去。”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周文

春节前夕,国际时装品牌博柏利(Burberry)集团董事会主席庄贝思(John Peace)爵士,英国商务大使、B&H中国文化创意中心联合创始人芭芭拉·贾琦(Barbara Judge)女士等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走进黔西南大山深处,为的是近距离了解中国绣娘。

这场中国绣娘和时尚大牌的美丽邂逅,源于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的“牵线搭桥”。

提起依文,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中国品牌的代表。伦敦奥运会上,柳传志、俞敏洪、马蔚华等商界“大佬”身着依文为他们定制的服饰,上演的那场“阵容豪华”的时装秀,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然而,这样一位商界的成功女性,却用15年的时间走了一条让人意想不到的路——带领贵州、广西等地八千绣娘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手工脱贫致富,让沉默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带给世界新的时尚。

不久前,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就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全面部署,全国妇联下发文件对开展“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制定了具体措施。作为一名全国三八红旗手,夏华说,她希望参与到巾帼行动中来,与妇联组织共同携手在未来5年,能够发展十万绣娘,绣出乡村妇女和家庭幸福美好的未来。

二次创业,探寻生命的意义

“跨界”,可以说是夏华创业的标签。1994年,身为中国政法大学法学老师的她,为了让父母过上更好的日子,辞职创办了时尚品牌依文集团,并一步步走向国际,频频在巴黎时装周、伦敦时装周等亮相。

这一历程,被夏华称为第一次创业,是一次寻求商业价值的历程。

当依文真正走出去,夏华发现,“全世界关注你的是,你到底给世界带来什么样的美学态度?你的根在哪里?”她开始真正思考,中国的文化、中国美学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在哪里?

夏华带着设计师到处寻找。

15年前,初到黔西南山寨的“一场艳遇”,改变了夏华此后的人生轨迹。

在山里,村村绣种不同,家家绣法各异。同样是蝴蝶,东家的胜在振翅欲飞的神态,西家的赢在娇艳瑰丽的色彩;同样是绣娘,村头的只擅绣花不擅绣蝶,村尾的只擅绣人不擅绣景。更奇妙的是,每个刺绣图案既是独特的美学纹样,其背后又是少数民族的神话、诗歌等文化遗产。

夏华突然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东西,正是自己寻觅的根源。正所谓,“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也是在那时,夏华发现,自己对美学、对艺术的追求,却是大山里老人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贫困的日子。看着淳朴善良的绣娘们即将被日新月异的时代所抛弃,绝美的手艺仅能在低价旅游产品上展示,甚至无处可施时,驰骋商界多年的夏华流泪了。她暗下决心,“要让我们眼里真正的艺术保留下来;要让绣娘们‘养着鸡、养着鸭、背着娃、绣着花,也能养活家’……”。

美好的手艺,就像散落在大山里的珍珠。大山层峦叠嶂,依文带领团队一步一步、挨家挨户地走,找绣娘、找手工艺、提取纹样。慢慢地,在贵州的大山里,她创办了上百个依文·中国手工坊“绣梦工坊”,搭建了拥有8000多位绣娘、4000多个纹样的中国手工坊数据库,建立起囊括20多家时尚机构和设计师的中国手工艺联盟。

通过互联网平台,远在巴黎、意大利、伦敦等地的品牌和设计师可以与大山绣娘一对一合作,绣娘封闭的大山生活得以打开,走进都市,走向国际,呈现出新的生机。

这一历程,被夏华称为第二次创业,是一个寻求生命意义的历程。

她们的命运,被华丽地改写

依文不断传承民族文化的过程,也是改写许多绣娘命运的过程。

在布依族的传说中,蝴蝶是神的恩赐,是自然的精灵。老人家们说:“天黑以后,蝴蝶从深山飞来,看到哪家人善良,就飞到哪家。”

生活在贵州贞丰县白层镇纳笑村的布依族绣娘梁忠美,是一位一辈子痴迷蝴蝶绣艺的人。7岁时不幸失去左臂的她,从小单手跟着妈妈学刺绣,并在十年的打工谋生途中,苦练刺绣本领,仅靠独臂,就能飞针走线。“刺绣是我残缺的生命中,最值得骄傲的事。我爱绣蝴蝶,春天来的时候,你看那么多蝴蝶在阳光下飞,太美了,我想把它们都绣出来。”谈到蝴蝶刺绣,梁忠美感情至深。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绣娘,在见到夏华之前,她的作品只能在当地的小摊小市场上出售,每只绣蝶最多卖100元人民币。

两年前,她和她的作品因为依文·中国手工坊开始改变。她的蝴蝶作品经过包装和精心打造,现在每个市场售价超过1000元,每月的收入也从1000元左右增加到上万元,她被国内外市场亲切地称为“蝴蝶妈妈”。

锡绣,是手力、眼力、心力的历练。用金属锡粒来大面积装点服饰,虽然简约得只有几何纹,但不同的锡绣纹样依然蕴藏着许多寓意。

锡绣传承人龙女三九,住在黔东南州剑河县境内的展留村,是一座位于清水江边群山之巅的原始苗族村落。12岁时,龙女三九便跟妈妈学了整套女红技艺。“过去的女人好能干啊,绣一片花,就能编一首歌,表达绣的意思,多有情怀啊。现在,这些老人家的宝贝都要丢光了……”龙女三九的遗憾,源于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有“锡绣之乡”美称的展留,已经很难见到这门手艺。

一年前,依文·中国手工坊走进展留,开始高价收藏龙女三九的锡绣作品,如今,龙女三九一幅10平方厘米的锡绣作品可以卖到1800元。自己的日子改善了,龙女三九开始影响更多年轻人回到家乡,重拾这门手艺。一年里,龙女三九收了五六十个年轻的学生,就连自己的女儿和媳妇现在也时不时地绣锡绣。

8000多位绣娘,8000多个家庭,因为绣品所携带文化价值的提升,而开始改变生活现状。据初步统计,以往有绣娘的家庭,平均月收入在几百元,现在,绣娘家的月收入一般可达到1500元左右。

依文带给她们的,不止是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手艺的传承,更有满满的自信和力量。

去年,为庆祝中英建交45周年,依文·中国手工坊携手黔西南布依——“绣梦”主题时装秀在伦敦上演,袁世兰、韦清花、龙令香等少数民族绣娘第一次到达伦敦,将自己的手艺现场呈现。当她们回到家乡时,整个县的人都举着条幅去车站接她们,让她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信。而她们,也变得越来越有力量,带动着更多年轻人走上绣娘的道路。

让更多绣娘过上好日子

夏华形容,自己二次创业走的路,是一条人烟稀少的路,但也是一条真正通往美好的路。

这条路,还在继续。

当前,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就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全面部署,全国妇联下发文件就开展“乡村振兴巾帼行动”作出安排,并就手工脱贫、精准脱贫等提出明确要求。夏华说,她希望在全国妇联的支持和帮助下,为更多少数民族妇女构建更加美好的未来。

“妇联有着直达基层的完备的组织网络,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更多的绣娘,减少我们挨家挨户寻找的成本。我希望未来5年,可以发展到十万绣娘,共同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夏华信心十足地说。

夏华介绍,由依文集团打造的依文·中国手工坊,计划在未来3年内,在已建好100多家“绣梦工坊”的基础上,在黔西南地区建立1000家“绣梦工坊”,每家绣梦工坊至少拥有5位绣娘,每家工坊每年保证有5万元订单,从而保证每个家庭年收入达到一万元。同时开拓订单承接渠道与绣片产品的销售,通过全球设计师资源,对工坊生产的手工艺产品进行再设计、生产、国际输出,从而建立良性循环的商业模式。

在打造“绣梦工坊”的同时,以旅游促进发展的“绣梦之旅”也已进行了两三年。“绣梦之旅”除了把绣娘的产品带向世界,也把外面的人带进村寨。“当外面的人走进村寨,你会发现,整个村寨都会发生变化。绣娘们会把自己的家收拾得干干净净,有的还在院子里种花,好让客人多停留,村庄正变得越来越漂亮。”夏华说。

而从品牌的角度,夏华希望,依文未来要变成一个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的代表。2018年,人们在依文的店里不仅可以买衣服,还可以体验到蜡染、刺绣等传统手工艺,甚至可以自己给自己染一款衣服。

“弘扬和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企业担负社会责任。用时尚留住文化,用匠心惊艳世界,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帮助少数民族富裕起来,是提高中国文化生产力和软实力的一件大事,我们会坚持不懈地干下去。”夏华坚定地说。

上篇:没有了
下篇:Papi酱:坚定决心 在互联网上倡导大家尊重女性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